文/廖超国
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去寻找其中的意义。当找到了其中的意义的时候,他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自觉。若做一件事找不到意义,则这件事做起来则变得无趣无味,无心无为,难受至极。这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但有一件事,我觉得应该例外,那就是当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个你不喜欢的行当,你是被动的无可奈何地去做那件事,只是为了打工挣钱的时候,我的建议是,这个时候你就别费心事地去寻找意义了,你越去找,你就会越烦恼,甚至让你陷入痛苦。可以说,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职场的焦躁大部分源于此。
不喜欢眼前的这份工作,但又不得不做,而且没有办法改变当下的处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调整一种思路,弄清楚我们所做的这种不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只是一种交易的手段,用你的时间换取人家的金钱,这正如你拿着钱到市场上买任何一种商品一样,其中并没有所谓的意义。
前耶鲁大学副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曾写过一本较有意思的书,书名就叫《毫无意义的工作》,在书中他把没有意义的工作称为“狗屁工作”。他曾经严肃的将“狗屁工作”定义为:狗屁工作是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要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
英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YOUGOV(舆观)为此事曾发起过一项民意调查,面向英国公民,来了解无意义工作的占比,以“你的工作是否对世界有贡献?”为题,结果令人惊讶,有37%的人表示自己的工作对世界没有贡献。在荷兰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的比例更高,有40%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意义。虽然,国度不同,文化观念存在着差异,但人们从事不热爱的工作的时候,是很难找出意义来的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是无疑义的。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其实早就从理论上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对无意义工作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揭示。他指出“无意义工作”如此普遍,却是当代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追求目标,形成超大规模的“内卷”。成堆成堆的人涌向大公司、大单位的岗位,并不是看重身在其中的劳动价值,而是尽可能多地切分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他提出了“生产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以区分有意义工作和无意义工作的不同。
生产性努力具有强大的创新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分配性努力则只想在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状况下抢占社会优势地位,在分配结构中夺取更大的个体利益。
分配性努力对社会将造成破坏性作用。诺思进一步分析了分配性努力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他指出,当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时,生产性努力没有回报,分配性努力却风生水起,人们自然不愿再将时间投入生产性努力,纷纷奔向分配性努力。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创造的激情,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失去增长的原动力,从而必然陷入停滞。
工作本身就有这样的区分,有意义的工作和无意义的工作。大多数人都没那么幸运,找到自己专业对口而且喜欢的工作。即使你很幸运,特别受命运的眷顾,有可遇不可求中彩票的概率,碰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因为工作本身价值十分有限,且大多数工作除开始时的新鲜感,一旦熟练无非是不断的重复,这决定了很难足以支撑我们长年累月的热情。所以,“刑法小王子”、网红“明星”教授罗翔说:“
无论多么高大上的工作,时间一长,你都会滋生无聊的感觉,都会觉得工作不过是一种重复的机械劳动。
”你初入职场时的,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消磨已尽。特别是职场关系错综复杂,能力并非唯一的标准,关系胜于能力。你没有关系也不会拉关系,如果又没有特别的能力,这就将决定你不过是一颗可有可无的螺丝钉。你拼命考来的高学历,不及人家“拼爹”的低学历。你所拥有的似乎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于是,你失望至极,在持续性摆烂和间歇性内耗的怪圈中,失去了冲劲儿和勇气。早已忘了当初还有意义一词。
曾著有《人间值得》一书的日本心理治疗师中村恒子从事了70多年的心理医师工作,88岁前每周工作6天,已经90多岁了还在工作。她一辈子不曾当过老板,打工一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每天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有些人觉得,工作是为了实现梦想,也有人说,工作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人往往会陷入不被满足的痛苦之中。因为大多数工作都达不到这样的预期,你追求工资以外的价值,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空。为了解决来访者的困惑和烦恼,她开解大家:
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活着,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而已。
若我们静下心来,打开脑洞细想的时候,这个道理亘古未变。回想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男人打猎,女人采摘,目的单纯而简单就是活下去。所以,工作从本质上讲,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换一种说法,
人为钱而工作,理所当然并不可耻,相反还是了不起的。
当然,人活一生,“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不是不去思考,而是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再考虑。当我们还在为生存而努力,别去谈了虚无子有的意义。再则,人生的意义也不是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找到,我们的生活、家庭、子女、父母、友情、社交、爱好等等都能成为我们交付意义的渠道。
对于多数打工人来说,工作是我们谋生的手段,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工作的意义,在意领导的批评,计较同事的评价,而让自己陷入巨大的精神内耗,丧失了享受生活的乐趣,未免得不偿失。明白工作只是赚钱,它不负责给你激情,也不负责给你乐趣,更别说帮你实现理想给予你成长的机会。若对工作的过度索取,只会给你平添不必要的压力,管理不好自己的期待,也只会让你更多烦恼。不如
上班踏踏实实干活,认认真真工作,对得起工资,不索取更多的价值。下班快快乐乐生活,和和睦睦享受,对得起人生,找到更多开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