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旺苍县一棵25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被人为“砍头”去枝,引发关注。据报道,古树遭破坏系因为影响旁边民房安全,于是居民擅自对其修剪枝干。对此,四川省旺苍县林业局回复称,已立案调查处理,并对被破坏古树开展救护复壮工作。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活化石”,是无可替代的生态文化瑰宝。因一己私利将250年古树剪成“秃头”,既短视又自私,不仅是对生态资源的粗暴破坏,更是对法律红线的公然挑战。根据《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涉事古银杏树树龄达250年,保护等级为三级。行为人擅自实施过度修剪枝干等损害古树名木行为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若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还可能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居民的民生诉求值得倾听,但解决途径必须合法合规,自行毁树只会自食其果。此事也发出警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仅靠事后补救,更需前置性的普法教育与生态意识培养。建立健全监护体系,明确古树名木日常管护责任主体;强化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古树违法犯罪行为;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莫再“砍树一时爽,追责悔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