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正在走向反智
文 | 潘采夫
美好的、进步的电视节目,对我们的社会正面生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节目办得不好,办得不进步,会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对数亿电视观众,尤其那些普通的市民和农民,对他们看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让中国的民间社会变得缺少宽容、文明和处事智慧。另外就是会驱赶青少年和有上网条件的人抛弃电视,拥抱网络,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早已开始了。
我基本只看三种节目,体育比赛、纪录片和新闻1+1。比赛尤其是足球赛属于必看,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转播的成本和效果最佳;纪录片偶尔看,虽然登陆电视的纪录片稀少,但起码能说点真事儿;新闻1+1是唯一真正做舆论监督的新闻节目,出于道义支持会尽量多看。其他的没了,有时为观察电视里究竟在播放什么,就样本调查式地将所有节目浏览一遍,观看体验不是一般的糟糕。
就我最看重的新闻节目,电视台真正做新闻的太少,不少新闻节目办成了“拍案惊奇”,把新闻现场当成了说书场,监督类新闻少,深度的新闻少,纯粹的新闻少,犀利的评论少。有个电视台的交通栏目,虽也号称新闻直播节目,却办成了酒鬼栏目,直播各种交警截下的醉驾司机,观众惟一能看的,就是每天欣赏司机的醉态,以博得收视率。新闻节目不景气,综艺节目太多“雷同卷”,电视剧劣质剧泛滥,反映现实的高品质电视剧比例极低,高水平的国外电视剧不见踪迹。我们小时候每天看的“米老鼠”“圣斗士”,现在的孩子们再也看不到了,因为有禁令。
以上并非我个人的印象,对周围朋友进行了小范围调查,以及访问电视从业者,得出的结论相当接近。与前几年相比,与东方时空那时相比,与实话实说焦点访谈风华正茂的时候比,当下的中国电视尤其缺少真正的新闻节目,缺少有思想的节目,缺少监督类节目,缺少开启民智的节目。中国电视正变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庸俗,越来越没有格调,也越来越没有骨气。连电视人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它成了一个无法给人带来激情与成就感的行业。
一句话概括,中国电视正在走向反智。它在宣传与收视率的魔笛下难以自拔,眼睁睁地看着整个行业被年轻人抛弃,却无力自救,也看不到胸怀和眼光俱佳的权势者来收拾场面,让人看不到电视行业的未来。
表面上看,我所列的电视的病症,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我们的诊断仿佛一致,但是实际上,对病症的成因分析,以及开出的药方却恰恰相反。中国电视有病并不是缺少管,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这就像教育家里的孩子,如果家长管得过狠过死,被管束对象动辄得咎,他要么会变得偏激,要么会走向懦弱和麻木不仁,要想让孩子阳光、自信,就需要给他自由空间,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科学的规范。当然,这需要“家长”有见识,有心胸,对社会进步和开启民智怀有责任感。
我很怀念两个情景,一个是当年焦点访谈风生水起的时候,朱镕基说他每晚看焦点访谈,并赞之“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那时政府与民良性互动;另一个是几年前,我回到老家时,叔叔对我讲起很多法律案例,对不少复杂案子都能头头是道,他说他每天都看今日说法,为看节目中午从不在外面吃饭。后来他说看着没啥意思了,我明白他的意思。
从这两个例子可见,美好的、进步的电视节目,对我们的社会正面生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节目办得不好,办得不进步,会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对数亿电视观众,尤其那些普通的市民和农民,对他们看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让中国的民间社会变得缺少宽容、文明和处事智慧。另外就是会驱赶青少年和有上网条件的人抛弃电视,拥抱网络,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早已开始了。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冲突激荡的时刻,虽然这一局面有它的核心因素,大棋盘影响着小棋子,但对媒体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之一。解决社会冲突,理解媒体价值,需要管理者切换新的思维方式。
当然,最现实的一点,如果电视没人看了,影响力萎缩了,地盘被蚕食了,那么你又去管谁呢?
-END-
▌六根为一点号签约作者。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
微信号:liuge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