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问,作为小白希望把理财交给专业人士,但是选择太多,试错的时间和成本都很高,又不能根据短期业绩对基金和基金组合进行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得到一些建议。
在
上周的文章
中我也提到,投资理财试错的成本很高,正确的事情短期往往不奏效,短期马上得到正反馈的东西长期又很可能是错的。折腾来折腾去,往往错失了复利积累的时间。
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不是说要一定把自己培养成顶级的投资者,但类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股市的背后是企业”、以及
基本的基金、理财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
如果我们不理解一个策略背后的原理,不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不只是试错成本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拿得住、从而获得良好收益的问题。
第二是
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和机构
。
信任很稀缺、也很珍贵。
如果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跟随他实践起来,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解读基金》的作者季凯帆老师(
江湖人称LaoK
)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也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坦率讲,我不认为选择基金组合有什么通用的好办法,或者有什么特效药。
首先,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永远不要指望有一个点石成金的方法来让小白迅速赚钱。
只见过让小白立刻亏钱的方法,但从来没有看到让小白快速致富的妙招
。
其次,我始终认为
投资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和你的总体财务情况,你对生活的态度,你对风险的理解,甚至你对世界的认知都有关系。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自然你也就找不到两个一样的投资方式,做主的只能是你自己。
所以,我不认为“抄作业”能最终解决问题,无论抄谁的作业。
想财务自由,还得靠自己去学习。
没错,学习投资是很要花精力和时间的,其实啥东西不是这样呢?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学习是可以有方法的,这个可以去和大V们学。
从理论到实践,开始抄抄作业是可以的,但关键还是要学会做作业的方法。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现在基金数目已经比股票数目多了,基金组合数目比单个基金多也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挑股票,到挑基金,再到挑基金组合,从选择的难度上没有任何改变。
那股票、基金、基金组合这里面不同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核心是投资的分散性。
基金比股票投资分散,基金组合比基金更分散。
选择基金组合的逻辑是在空间上平滑风险,求得平均的效益。长期投资则是在时间上平滑波动。
因此,就不要想自己的组合会是那种“优秀”、“杰出”,“领先”的东西。
咱们业余投资者,不输就是赢,这是所谓的“输家的游戏”。
总有“杰出”的组合,也有很多“垃圾”的组合。要“看到贼吃肉,也要看到贼挨打”。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指数基金的原因,咱们
追求的是市场平均收益,而不是超额收益。
2、要有足够的实践和反思
对自己的情况一定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但这其实是非常难的。
有一句废话“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但问题是真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吗?
我用的标准是“睡得着”还是“睡不着”,其实就是咱们承受的了吗?
什么样的投资方式适合自己,是随着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和对投资过程的体验而自我认知的。
没有足够的实践,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准备,射击,瞄准”,只有打出一枪,才知道有多歪。
但如果不校准、不反思,下一枪还是不准的。
见过太多的人,说来也是十多年的股民、基民,可还是在道听途说。
如果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外面的“专业人士”,无论他在投资上多专业,还是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从基金投资上看,大类无非是货币、债券和股基,但这个配比是因人而异的,这才是最终决定你收益风险比的根本东西。
而股基里面是选这个公司的沪深300,还是选那个公司的300增强,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们一定要理解自己总资产的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