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4日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前后,兴证全球基金在中美两地举办2024年度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作为对话嘉宾,就半导体、小盘股等热点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董承非此前在睿郡2024年度策略会中曾提出,“一轮核心资产的行情结束后,基本上会迎来一轮小盘股的起点行情。”
在这一次的分享中,董承非进一步展开细述了这一观点,且表示,自己依然坚持这一判断并认为,当下或是下一轮优质小盘成长股行情的开端。
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个出发点。
其一,股市是经济的映射,传统周期已接近尾声,社会发展需要新的动能和生产力。
新事物在从小长大、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天然地反映为一个“小”盘股,这是背后的支撑点。
其二,复盘从2016年以来的A股行情,市场主流是大盘股,只不过前期是大盘成长,后期是大盘价值。
市场目前对大盘价值的确定性给予了过高的重视,而忽视了成长中蕴含的可能性。
其三,无风险收益率一直在下降,它不仅只是对高股息股票的利好,对成长股来说,机会成本的下降应该是更大的利好。
董承非表示,尽管市场可能一直强调高股息的好处,但真正的优质成长股应该享受溢价。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董承非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房地产和基建的
主导模式已经结束
问:
您曾经说过,市场总是会追逐经济动能中新的力量,发生过几次这样的过程?现在的时点上怎样理解“新的力量”?
董承非:
我们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我认为股市实际上是经济在虚拟市场上的一种映射。
股票市场,它必然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特征,以及那些引人注目的产业。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这样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比如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那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
尽管我们回头看,真正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其实在港股而不是A股;
但即便如此,A股市场也经历了一轮与移动互联网公司相关的热潮。
包括最近两年大热的AI领域,虽然起源于大洋彼岸,但在A股市场也形成了相应的板块。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另外,A股市场对新动能和新力量的反应有时候比较理性,有时候则不那么理性;
有时候反应迅速,有时候又没那么快。仅此而已。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我个人认为,
新的力量可以是小到行业内部的新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大到可能是拉动下一代经济的新引擎或新的增长点。
回顾过去20多年,我们经历了一轮主要由房地产和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范式。
展望未来,这种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主导的模式已经结束,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将是新的动能和新的力量。
我将我的精力集中在,寻找未来社会新的经济动能和新的亮点上。
半导体行业
最终会从AI+的概念中受益
问: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在半导体方面面临很大的卡脖子的压力。美国的费城半导体其实已经涨了很大一波了,但在中国好像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趋势。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落地,体现在股票上也好,体现在产业上也好,您认为这方面我们有什么瓶颈吗?
董承非:确实如此,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已经创下了新高,而我们的半导体指数表现却平平。
回顾上一轮半导体周期,其实是中国先起来,之后美国也起来,基本上两者就差了半年的时间。
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大环境。
新技术突然涌现,尽管我们拥有优秀的设计能力,但在制造环节却面临巨大挑战。
这导致了一种局面:一方面是风景独好,另一方面则是风景不佳;
好的局面一直没有传导到国内半导体行业。
我曾在一个场合提到,半导体行业最终可能会从AI++的概念中受益,这纯粹是我个人的逻辑推演。
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AI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目前我调研下来,AI实际上还停留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生产工具层面。
但我的逻辑推理是,最后,即使拥有一个强大的大脑,它自然也会想要控制其他部分。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家居设备的出现,例如智能灯具和窗帘,以及深圳的智能小狗玩具。
只是在C端,物联网(IoT)尚未普及,但我认为这最终是必然趋势,这是基于产业逻辑的演绎。
这里有两个推论和困惑:
一是这种GAP需要多长时间,所以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因为除了智能手机之外,硬件消费品市场似乎已经陷入瓶颈,缺乏新意。
是否AI元素的加入,会使得所有设备再次更新换代?
或者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能够重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二个问题是,尽管出于多方面原因,我们可能很难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但在要求不那么高的IoT的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肯定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半导体行业目前正处于低谷,但如果行业本身的景气度与新的应用叠加起来,我相信这将带来相当大的机会。
目前,我们都在静静地观察和等待这样的机会。
核心资产行情结束后
会迎来一轮小盘股的起点行情
问: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市场上,最明星股票一直是上游的资源股,科技创新好像也是大公司在前面,小公司有一些但不多。您觉得小盘股的机会还在不在?那如果在的话,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承非:我想在小盘股前面加上‘优质’两个字。
因为小盘股的范围太广了,实际上90%的小盘股可能无法成长壮大,只有10%的小盘股能够长大。
这个观点是我们去年底在年度策略中提出的一个比较‘狂野’的设想。
我们复盘了中国和美国的核心资产,发现一轮核心资产的行情结束后,基本上会迎来一轮小盘股的起点行情。
我至今仍然坚持这个判断。
这不是基于今年的表现,我认为,它是一个开端。
为什么这样想?
首先,我认为这个判断有其背后的经济背景。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我相信,股市是经济的映射。
传统周期已接近尾声,我们需要新的动能和新的生产力。
这些新事物是从小长大、从无到有的过程,天然地在它们还小的时候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