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大大
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
面对自己的需要,我们经常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似乎直接和别人说我想要什么是一种不好行为,会冒犯到别人。所以,很多时候明明内心很渴望,嘴上却是“随便”“不用不用”这样的话。
其实,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让别人对你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且,如果他们觉得可以帮到你的话,还有可能为自己的利他行为而高兴。
相反,总是不敢说出自己的需要,也从来不敢麻烦别人的人,会让身边的人习惯了你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于是就默认你是没有需求的。
还有一个负面的影响是,当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的需要和偏好时,就会给身边的人一种神秘和看不懂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彼此之间有距离感,不利于建立深度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不用太压抑自己,直接表达就好。 有时候处理的越简单,相处起来会越轻松,越舒服一些。
做自己喜欢的事
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一场时间有限的体验,没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让这种体验更好的了。
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花太多时间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让我们的内心陷入到身心不一致的冲突当中,体验到的更多是痛苦和煎熬。
这样的时间不是在度过,而是在消耗。
相反,当你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达到一种心理学家们称之为福流的忘我状态。把时间投注在这些事情上,不仅不会累,还会感到愉悦和极大的满足。
所以,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找到你喜欢的事情,并且投入进去。 这是一个人价值感的源泉。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当你犯错,或者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会感到难过,甚至是痛苦。 这些让人不爽的感受像一个个陷阱一样,会将很多人困在其中。 这时,我们会不断强化这样的信念:
“我不够好。”
“我真没用。”
其实,过错固然让人不爽,但并代表都是坏事,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意义。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出差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过是又一次提醒我们: 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做的很好,但也有些事情你是无能无力的,这并不丢人。
懂得这点才能够接纳自我。 所谓接纳自我,是允许这些缺点在我们身上的存在,承认它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排斥的心态,拒绝承认问题的存在,认为这些缺点不应该存在自己身上。
怀有接纳的心态,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更淡定,更有平常心。
你没有义务让所有人都满意
没有人喜欢那种不被喜欢的感觉。当有人讨厌你的时候,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反思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有时候确实是你的问题,但也有很多时候,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讨厌你的那个人的问题。 比如可能是因为误解,也可能仅仅就是不喜欢。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不必再幻想通过自己的改变,尽量让对方满意了。这不是你的错,你没有义务让他们必须满意。
如果对方是一个对你比较重要的人,可以尽到澄清的责任,但如果是一些对你不重要的人,忽视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而且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这样你就有更多精力去照顾真正对你好的人了。
真正的内心成熟,不仅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可上,还体现在允许自己被否定:允许被一些事情否定,也允许被一些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