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随心:说说白茶为什么要拼配 ·  2 天前  
求是网  ·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  5 天前  
纸上建筑  ·  别拿擦边当大棒 ·  1 月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好日子,为啥养出弱孩子? | 聊友汇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14 20:23

正文

今日话题

好日子弱孩子,学生体质如何跟上生活水平?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40年无人破,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近日一篇调研文章发出的疑问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据调查显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体质却下滑了。


 

体质下滑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运动会纪录40年难破、运动成绩往下走之外,一些地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抽测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据资料显示,30年来,包括体能方面的跑、跳、投掷等指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一直在降。

 

体质下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家长的纵容和过度疼爱、有体育教育资源的联动机制差、也有孩子自身的骄纵和身上过重的学业压力。有专家建议,孩子不能越养越弱,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和运动技能培育。

 

对此,你怎么看呢?

 

在这里,先恭祝@古迪获得“拯救县高中”话题投票冠军!


过分“代”劳必然“带”出弱孩子

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之问,不是新问题,却成了老难题。从替孩子背书包、削铅笔,到替孩子值日打扫教室卫生,再到家庭生活中的那些能出汗的事,诸多家长那双伸长的手“代劳”了许多本该由孩子完成的“体力”活,却不料“带”出了弱孩子。


强调学习的重要,却限制了学习的范围,一味扑在分数上,忽视了生活实践对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的积极作用。强调成才的意义,却曲解了成才的内涵,一心奔着名校去,忽视了生活历练对科学成长的有益积累。一些家长纷纷表示,个人成长和生活中的那些关于人要全面发展的成熟心得,根本抵制不了“追高分、奔名校”大洪流的冲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人,绝不能幻想在温室里长得高大的庄稼在严寒中历经风霜。家长的“代劳”恰似温室,给予是其将来独立生存时不能拥有的美好,一旦脱离温室,无论其多么强壮,必然要经受风霜。相反,那些在大自然里正常生长的庄稼,自然能适应所能经历的风霜雨雪。


——@单兆伟


体育成绩随意打高分纯属自欺欺人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中小学生体质下滑引发种种担忧,并被广泛关注。


学生体质下滑,在许多地方,学生体育成绩却好像与体质无关,每学期成绩单里的体育成绩分数普遍不低,尤其是中考,30分的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是满分。事实上,这些高分成绩纯属自欺欺人,学生们的高分都是老师随意打的,绝大多数根本没真正按规则考试。学生体育成绩可以随意打高分,教师平时上体育课也就成了应付,有的学校随意安排年老体弱的人任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只是站个队形,然后给个球让学生自己玩儿;有的学校以学习紧张为借口,挤占体育课上其他课。对此,学校和家长都心知肚明,但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怕上体育课碰着、累着孩子,双方都抱黙许态度。


体育课要真上、上好,更要以过硬的成绩计入成绩单,坚决杜绝体育成绩随意打高分。只有实练、练好,才能根本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困惑。


——@徐新林


要靠评价“指挥棒”扭转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40年无人破,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据调查显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体质却下滑了。从学生军训新闻屡屡曝出猝死、晕倒等意外事件中,可见一斑。


体质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评价“指挥棒”出了问题。在当下分数压倒一切的评价机制下,体育分数的占比一般在5%左右,并且集中体现在中考时。这样就造成了初三以前学校挤占体育课,初三时一通集训猛练,上了高中又淡化的不正常现象,也导致了很多家长的短视。


单一加大体育分数并不利于解决问题,因为课业负担不减少,只能让孩子身心俱疲。笔者认为,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再加大体育考核,才能见到实效,如有些地方推行的基础教育等级制评价改革和“零作业”改革就很有价值;同时,要把体育评价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实行档案管理,并且延伸至就业领域,强化监督。


——@雷金


好体质才能赢未来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40年无人破,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的调研文章引发大量关注,被视为“未来之星”的孩子们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回到眼下看各高校新生正在进行的军训,训练内容并不多,训练要求并不高,训练强度并不大,但“病号”确实不少,要么虚胖难做动作,要么“轻伤便要下火线”……这成为透视孩子们体质弱化的一个小窗口。日子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鲜明的反差背后,我们不得不为他们及他们所承载的未来担忧。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内在涵养的修炼与外在体魄的强健应该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双翼”,缺一不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体质是涵养精神的重要基石。话虽如此,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在线上忙的不亦乐乎,以“葛优躺”为代表的“姿势”加“王者荣耀”为代表的“征途”,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傲游却没有意愿和动力回到现实生活中锻炼,去亲近自然,感知运动的魅力。同时,有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也是“爆棚”,生怕孩子经点风历点雨,生怕孩子破点皮流点血,给孩子造了个“温室”。如此一来,孩子们的体质不降便也就怪了!


时代发展的责任,未来社会的重担,都需要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去“肩挑背扛”,那么,要让未来可期,赢得未来,良好的体质是必要条件,而这也呼唤实实在在的行动。


——@张贵礼


把运动的“小船儿”还给孩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前几天,路过一家商店听到这首歌,商店对面就是小学,心里不禁“呵呵”起来,敢问几个孩子熟悉这歌,又有几个孩子拥有歌曲表达的随意玩耍、快乐放松的生活?


肩挑不了,手提不了,书包自有长辈背,“宅”在家里不想动……“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近日的一篇调研文章的提问振聋发聩,面对中小学生体质下滑严峻现实,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运动的“小船儿”还给孩子。


把运动的“小船儿”还给孩子,首先得保证孩子的时间。如果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培训还是培训,孩子哪有机会自由自在向着阳光奔跑?其次,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加大运动能力在学生成长评价中的比重和分量;再次,要放手让孩子运动,不舍得或不敢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保护”就是害。即便在学校得不到适量的锻炼,在社区和家庭也得有体现。只有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给力,孩子们才能真正“荡起双桨”向远前行!


——@欧阳锡龙


增强孩子体质,先从家长强起

自从孩子上初中后,学习任务重了,课余运动时间少了。我就在周末或假期,有意识地带着他慢跑或散步。刚开始,孩子有抵触情绪,可看着我有恒心不放弃,渐渐地也乐意参与其中。而经常性的动起来,对增强孩子的体质,无疑颇有好处。


事实上,学生良好体质的形成,既要营养跟得上,又要运动不可忘。现实中,对学生体质最大的挑战,还是“静得多,动得少”。其中,固然有学业压力大,压缩了学生运动时间等原因,但来自家长不科学的体育观念,比如孩子不锻炼也健康,锻炼身体是成年人的事等等,也直接影响了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


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强孩子先从自己做起,多走出户外,带头动起来,合理安排娱乐与体育时间,与孩子一起养成运动好习惯。


——@庄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