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表演者在表演自己的故事时,这个“自己”是虚构的角色。这是艺术,却不是真实的自己。我还是那个“我”吗?这是一个悖论,主体在绵延中流变,记忆变成碎片,每一个“我”都是我的切片。在时间的魔法中,我成为记忆的奴仆,对抗遗忘,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存在过。
徐旷之剧评《我真的很怕被忘记》
当主体的“我”和他者的“你”建立起联系
产生了我们所说的“记忆”,如果每一个他者都有一段“记忆”的话,那么在这些他者的镜像中,“我”变得慢慢完整起来了,“我”便看到了我自己......
“我们所拥有的私人生活的秘密状态,不过是一些可笑的文件。”
——居伊德波
一盘录像带,一个年老的女人的声音,一些未曾被阅读的秘密文件,一本日记,一些照片。这个女人是谁,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已经隐秘的生活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未来,她就像是一个鬼魂一样幽闭了自己,直到有一天,那些代表过去的秘密文件被人从一个旧货市场买回,她的人生才被慢慢翻开,她的秘密生活才慢慢浮出水面。
“2001年9月11日 911恐怖袭击
美国纽约
中国上海
他们之间的距离是14500公里
2014年7月14日 巴西世界杯决赛
德国柏林
中国北京
他们之间的距离是7355公里
2015年11月13日 ISIS巴黎恐怖袭击
法国巴黎
中国山西
他们之间的距离是11739.17公里”
“伴随我们的私人生活是一个秘密,它将我们作为一个隐秘状态分离开来,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又与我们不可分割,作为一个秘密,它始终与我们如影随形。在我们漫长或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它不仅作为一个秘密陪伴着我们,而且肉体生命本身,以及传统意义上所谓的亲密关系的领域:如滋养、消化、尿尿、排便、睡眠、性爱……都伴随着我们。这些没有面容的伴侣的分量是如此厚重,每一个人都试图与其他人的一起共存共享——然而,异化和秘密不会彻底消失,既便与最亲密的爱侣一起生活中都无法完全解决。”
——阿甘本
《我的秘密生活》是一个女人的私人日记,一首关于生命中那些美丽瞬间的赞美诗,在时间和空间的斑驳交错中,那些生命中的过客逐渐浮现于观众面前,从而探讨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辆飞驰的火车,那么这辆火车的终点即是死亡,而在人奔向死亡的过程中,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他者的存在得以完整。
■
你怎么解释人奔向死亡的过程中,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他者的存在得以完整。这句话,以个人的角度来说就好。
作为主体的“我”需要他者的存在来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我们自己有时候看不到自己,只能通过他者来看到“我”,也就是主体和他者之间的互相凝视。主体的构成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他者的介入,自己就不能成为自己。
在人奔向死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他者,主体和他者的关系产生了我们所说的“记忆”,如果每一个他者都有一段“记忆”的话,那么在这些他者的镜像中,“我”变得慢慢完整起来了,“我”便看到了我自己。
作品结合
装置、多媒体
和现场表演。文本部分主要由诗歌和信件组成。一个女人始终在写和说,文字幻化成影像投射在剧场这个封闭空间的墙上,而她在对谁说?这个人为什么始终没有出现?一个男人不断行走于剧场这个封闭的空间内,他想走去哪?哪里才是终点?
成就:
2016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邀约作品
2017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展演作品
第71届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off 单元参展作品
得到法国评论家一致好评,荣登La Provence报纸艺术版
类型:当代剧场作品
时长:60min
演出时间:2017年9月12、13日19:30
演出地点:北京国家话剧院小剧场(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票价:50/100/150/200元
主创团队:
文本:蔡艺芸/Gritt Uldall-Jessen(丹麦)
导演:蔡艺芸
视觉:唐菱珑
灯光:王洋
音乐:邢江波
舞美:焦健
舞台监督:彭景
演员:康桐歌、李腾飞
福利票
转+截
此条推送到胖友圈
1小时后截图给小友(微信:
U_culture
)
将抽选
4个名额
送上
9月12日《我的秘密生活》
演出票
一人一张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