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员工多次早退1分钟被开除?法院判了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31年前的命案,破了! ·  2 天前  
澎湃新闻  ·  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被约谈 ·  3 天前  
新华社  ·  2024“年度字词”揭晓! ·  4 天前  
央视新闻  ·  祝 福 澳 门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李子暘:个人主义和共同体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4 12:56

正文

本文共计4748字,建议阅读时间25分钟。


1. 个人主义和共同体


个人主义起源于英国,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观念之一。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体从被束缚中获得解放。个体获得解放以后,人的潜力得到极大发挥。这是资本主义出现以来仅用两三百年的时间,人类就取得了空前巨大发展的原因所在。

由于个人主义是如此重要,不少人把弘扬个人主义看作实现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关键和秘笈。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困难之处在于,除了英美等少数现代化原发国家,个人主义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外来观念。在引进这个外来观念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将其简化,剥离了其至关重要的背景。说起来有些难以理解,因为个人必然是某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个人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背景,其实是共同体。那种不属于任何共同体的孤立状态,和个人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个人主义中“个人”的完整含义其实是公民。个人权利的伴生物则是责任——个人对共同体中其他人的责任。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共同体就是国家。国家在某些时候会成为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威胁,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是个人得到安全和基本的生活物资的保障。国家的利益安危和公民的个人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国家的解体和败亡,绝不意味着个人的彻底解放,相反,那意味着真实、可怕的奴役和压迫。国家其实是个人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石。

2. 国家是最重要的共同体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你和你的同胞必将感受和拥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利害关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历史传承和记忆、共同的地理空间、共同的饮食偏好、共同的习俗,还有共同的笑点。

在类似相声或者滑稽剧这样的地方,最容易看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之间深刻的、难以跨越的鸿沟。学习某一国语言很久的人,也很难在那种场合和该国人一样在第一时间开怀大笑。那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对该国文化、历史、现实、社会热点的全面掌握。

二战期间,盟军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军曾经挑选了一批精通美式英语的德国士兵,让他们组成小分队,伪装成美军,混入盟军后方,到处破坏。一时间弄得盟军上上下下很紧张。后来,美国宪兵找到了对付办法。当遇到疑似德军的“美军”小部队时,就问他们关于美国职业棒球比赛的事情。棒球在美国极受欢迎、老少皆知,在欧洲却很不普及。美军士兵对棒球比赛如数家珍,但即使是精通美式英语的德国兵,也是张口结舌,立刻被识破。

3. 没有免费的共同体

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共同体。共同体的维系会产生出各种收益,但也要求共同体成员付出种种真实的成本。国家当然也是如此。国家产生巨大的收益,但也索要巨大的成本。

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威胁,公民会愿意承担国家的成本,可到了和平时期,人们就会倾向于忽略国家的作用。“成功了,是自己有本事;失败了,是社会有问题”,将维系国家统一团结的成本看作是多余的负担。

承平日久的社会,往往会趋于涣散和分化。公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会降低。这是国家建设面临的持久难题之一。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文明,都因为这种内部的涣散而走向分裂和内斗,或被外部敌人击败而消亡。

二战以来,人类社会维系了几十年的整体和平。这当然是大好事,但代价是,承平日久带来的消极现象又在很多国家出现。公民意识在许多地方都逐渐削弱。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了国家承担责任。很多人把个人主义和公民意识对立起来,认为个人主义就意味着抵制各种共同体,尤其要抵制国家这种“未经他同意就把他拉进去”的共同体。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在现实中,这种错误、片面的观念却会实实在在地危害人们的自由和收益。

4、维持统一的国家收益巨大

 

经济学分析一般认为国家不创造财富,不会赚钱,只会花钱,是纳税人的财务负担——“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经济学家周其仁却指出,政府维持国家的统一,其实有着巨大的收益。这个收益或许在财务上难以计算,但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得到。

统一的大国创造出大市场。这其中的优势,怎么高估也不过分。美国在19世纪快速赶超欧洲,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北美统一的大市场相对于欧洲国界林立的分割市场的巨大优势,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原因很多,但中国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也堪称核心因素之一。一个包含十多亿人口、地域辽阔的大市场,为各种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空间。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市场的作用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过去,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种面积、人口规模的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经济体。仅仅一个欧洲,就同时并立几大强国。但到了今天,所谓经济体都是大陆板块级别的。只有美国、欧盟、中国、印度这样的规模,才有可能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经济体。其他国家和地区必须选择加入某个经济体。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现在就面临艰难的抉择,到底是向东加入美国经济体,还是向西加入中华经济体。不管怎样,日本在世界经济中自成一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没有日本那样的难题,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让自身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周边小国尽管政治独立无忧,但经济上早晚都要加入中国这个经济体,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一部分。

不仅周边小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将向中亚、西亚乃至非洲延伸。如果这个战略成功的话,这个广大地区将逐渐形成对中国投资、市场、生产能力、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方面的依赖。这些以前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将转而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组成部分。这个目标现在还属于远期展望,但并非不可想象。

而这一切得以出现的前提,正在于中国国土、人口、经济的巨大规模。如果中国本身分裂为若干小国,彼此隔离防范,那么,即使其中有一些经济繁荣,整体上也必然附属于其他大型经济体。同说西班牙语、文化接近但政治分立的拉美国家就因此只能成为美国经济体的一部分。

 5、这些政策的用意

 

理解了统一大市场、强大共同体的意义,再来看中国的很多政策,就会有新的认识。

分税制

现在看来,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次税制改革,中国的改革进程很可能要困难得多,中途失败也有可能。但94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分税制改革受到很多批评。主要的批评意见是认为分税制强化了中央财力,弱化了地方财力,让中央的权力做大,不符合地方自治原则。

确实,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有了明显改善,彻底扭转了税制改革前中央财政长期紧张的局面。并且,随着后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央财政连年加速增长。中央政府每年征收的税款超过十万亿元。现在的中国中央政府堪称“史上最富裕的”中央政府。

分税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取消了各省封闭市场的必要性。分税制以前,为本省企业保留市场,直接关系到各省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此扭曲激励之下,各省出台了大量以邻为壑的分割、封闭市场政策。上海桑塔纳不能在武汉市场销售,富康当然也不能进入上海市场;各省都有自己的啤酒企业,严禁外省啤酒进入本省市场;各省纷纷建立自己的电视机厂、冰箱厂,并垄断本省市场……类似的新闻经常见诸于报端。

这些趋势如果持续下去,中国统一的大市场就将胎死腹中。到那时,中国即使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却根本没有大市场的优势。分税制改革以后,这种局面被改变,中央和各省的发展激励一致了。分税制下,共同把蛋糕做大才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从那以后,分割市场的政策逐渐消失,中国的统一大市场形成并巩固下来。这种大市场之稳固,以至于今天人们往往对全国统一市场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

身处杭州的淘宝,在全国做生意毫无障碍。这可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腾讯的总部在深圳。在大家的印象里,腾讯是个中国公司,而不是深圳公司。各地众多的啤酒厂先后被几个巨头兼并重组,地方政府基本没有干涉。几大汽车制造商,拼的是产品品质和营销渠道,再也没有听说各省规定只能买本省汽车的规定。众多的创业者都以占据全国市场为目标。他们基本无需考虑地方封锁、市场分割的风险。

除此之外,分税制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转移支付。各省按照分税比例向中央上交税款以后,中央再按照某种条件将税款部分返还地方政府,同时也在各省之间进行调节,扶持落后贫困省份。

在转移支付的操作中,存在许多来自官僚体系的低效和浪费。目睹亲历者往往痛心不已。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转移支付,保障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让各省必须服从中央的整体指挥和部署,防止了地方实力的恶性膨胀。同时,在富裕和贫困省份之间调剂资金,很有必要。

仅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把资金留在东部沿海富裕省份,会产生最大的增值。但从维系共同体的角度考虑,就会意识到,省份之间经济实力的过大差距,以及富裕省份对贫困省份的不闻不问,势必造成各省之间离心力的扩大,进而破坏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友好关系。亲戚关系是要靠互相走动、过年过节的礼品来维持的。多年不来往、互不关心的亲戚,时间一长,也就不是亲戚了。

不赚钱的基建

高铁网络遍布全国。京沪高铁赚钱赚到手软,利润滚滚而来,但也有一些线路,尤其是那些通往西部的高铁,地理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开通后收益却很有限,别说盈利,收回投资都遥遥无期。很多人因此批评高铁不顾效益地胡乱投资,浪费惊人。

这种批评也是忽略了铁路在维系国家共同体方面的巨大作用。以青藏高铁为例,这条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高铁一通,西藏和内地从此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也不可能分开了。仅从铁路本身的收益来说,是不划算,但维持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这个收益怎么计算呢?西藏人的生活因此大大改善,这个收益又怎么计算呢?

其实,仅从经济角度看,青藏高铁也未必那么糟糕。高铁一通,很多外省人可以方便地去西藏做生意——四川人进藏开川菜馆子的就有很多,西藏本地人的挣钱机会也增加很多。这样一来,西藏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就容易多了。或许青藏高铁本身是赔钱的,但因此减少了扶贫支出,这其实也是一种巨大收入啊。从中央整体的角度来看,经济上或许收益巨大也说不定。

重要的是,这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局面,只能从中央整体的角度才能看清楚。中国高铁网实际上正是巨大市场规模效应的典型表现。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这种收益往往大量体现在基础设施以外,通过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表现出来。离开了统一的大市场,这种效率就不会出现,也就不会有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会去投资建基础设施。

历史的接力棒

在思考个人和国家的行为选择时,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一种只考虑当下的、个体的、可见的利益得失。另一种则考虑长远,在当下和未来、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尽可能实现兼顾。

对于后一种人来说,他们坚决反对那种“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人生观。他们不把自己视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权者,而是把自己看作历史长河的一部分。他们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类的共同生活保持一种尊敬和克制。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从前人继承而来。而他的生命意义之一,就是把这种生活继续传递给后人,让世界生生不息、繁衍持续下去。我们不是彼此毫无联系的个体,我们历史接力棒的传递者。

在这种历史接力棒的传递中,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宝贵遗产之一。国家这种共同体,不是阴谋的产物,也不是所谓剥夺个人权利的野蛮工具。国家共同体是我们的前辈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共同生活的核心框架。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框架,努力保持其完整和运转良好,并传给我们的后人。

从短时和局部的角度去看,共同体或许看上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对历史和现实有深刻洞察的人,都会无比珍惜共同体的维系和发展。他们不会为了短期和个体的收益而轻率地动摇、毁坏共同体的根基。当他们认识到共同体的发展受到短期、个体利益的威胁时,他们会坚韧而明智地克制自己,放弃那些短期和个体的利益。古希腊人正确地指出:“克制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人都利用一切机会放纵自己、尽可能攫取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社会,必然走向解体和崩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共同体解体以后,所谓的短期、个体利益以及当初人们为之的孜孜以求,就成了历史的笑料。很多失败的文明,在惨重的悲剧之下,其实是丑剧和闹剧。

 



关注铅笔经济研究社公众号,并回复以下数字,或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精彩铅笔社文章。

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复“204”,北京为什么是首都(寻找北京成为首都的那段历史)

回复“205”,林毅夫,张维迎争论的是什么?(为你解惑2016年中国经济学转向元年的一场争论)

回复“208”,重新理解市场(打破人们对市场长久以来的认识,一篇读了后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改变的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