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写材料列小标题搭框架常用共性词语2000个 ·  5 小时前  
出彩写作  ·  向《人民日报》学提纲框架拟写(2025年第7周) ·  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周迅演中年妇人,窦靖童演她的女儿,春夏演女文青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21-04-02 23:33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终于等到公映这一天,我可以给你们安利《第十一回》了!陈建斌周迅窦靖童春夏的黄金阵容。
这部电影由陈建斌自编自导。上一次他自编自导的《一个勺子》也是口碑之作,《第十一回》2019年在北京电影节的放映的时候好评也很多,自然是口碑片了。
本片的演员阵容可圈可点。
热门电视剧曾经令周迅深陷“扮少女还是演熟女何去何从”的争议之中,周迅也曾坦然说过自己对于“衰老”的情绪波动。看了《第十一回》就知道,她对角色的丰富程度有追求,也舍得突破自己,让自己呈现出中年妇人的衰老和市井,去演窦靖童的妈妈。
而这部电影拍摄于2018年7月,是《如懿传》开播前一个月。也就是说,早于网络上关于“大花能不能演少女”、“为什么女主角都是少女”的相关讨论之前,周迅本人早已想好了要走成熟女演员的道路并付诸实践。

我们的女演员是愿意这样做的,但能让“摆摊的中年妇女”当女主角的电影又有多少呢?

窦靖童没有学过表演,可是放在电影里就是很合适的,很固执,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单看窦靖童的形象一点都不像未婚先孕少女,但进入那个故事就会完全被窦靖童“固执”“一条路走到黑”的属性牵引,看到最后竟然接受了“窦靖童是一个被渣男辜负的少女”这个设定而且读取出了她的楚楚可怜。


春夏这个角色超级适合她,也是生活里非常典型的,容易被“老男人的学识”所吸引的文艺少女的故事。她的眼里就闪着那种无所畏惧可以为了信念跟人对抗的光。而更出色的是最后这个少女迈得比那个她崇拜的男人更远,这个设置我太喜欢了。

片中的女性角色都很精彩,连客串三分钟的宋佳也特别迷人。

我个人觉得观众也不用因为电影有“文艺”的标签,就先入为主觉得怕自己看不懂。
《第十一回》安排一个经历过“拖拉机离奇命案”的落魄中年马福礼(陈建斌)掺和进了剧团排练里。这个命案的离奇在于掺和了香艳恐怖的“捉奸杀人”。当本地话剧团要排练这出命案时,时过境迁早已刑满释放的马福礼想叫停这部戏。与此同时马福礼和金财铃(周迅)的重组家庭还有叛逆女儿未婚先孕的烦恼。

这个故事里有悬疑,需要观众和主角们一起探究当年的一桩命案究竟怎么回事;也有热热闹闹的市井生活:周迅演一个暴揍老公、碰瓷躺在车底下的妇女;陈建斌演一个愁眉苦脸的中年人;剧团里还有三角恋纷争和所谓的“捉奸”现场……从“俗”的层面上讲也挺有趣的。

本片是上映前就有高分,当时主要是电影节的受众,溢美之辞居多。今天公映后,可以想见的是争议的声音也会随之到来。
但每一个争议点里,好像都有我喜欢的地方,可能这一套太是我的菜了。

《第十一回》最大的特色是融合了电影和话剧。特别适合喜欢看话剧的人群观看——但,不在此范围内的观众也不要轻易否定。
本舞台剧爱好者特别希望大家都去看各种各样的舞台剧(包括话剧歌舞剧等等),优质的舞台剧有很多先锋前卫的尝试,是过于具象化的影视剧所不能呈现的。从《第十一回》里欣赏一出不错的话剧创意,也很好啊。

而影片刚出现话剧舞台和排练过程的时候,我就想说,要真有这个剧设计还挺好的,完美扣了《一块红布》,把崔健眼睛上的小红布变成巨大的一块,有遮蔽的有窥探的,完美配合剧情里的“命案悬疑”。

陈建斌本人在中戏表演系从本科读到研究生,之后又留校任教。从1993年到2002年,陈建斌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话语影响了他的表演。在演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后,陈建斌说:“当我演完这个戏之后,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在这以前,我对艺术的理解是模糊的。” (据澎湃新闻)

(△话剧舞台上的青年陈建斌)

看过陈建斌上真人秀都知道他喜欢掉书袋,美丽的蒋勤勤最吃这一套,看到他掉书袋,勤勤老师就融化在满足里。

而本人本来最烦电影过于掉书袋,显得很轻浮和自恋。但《第十一回》里掉的书袋我居然都很喜欢。可能是契诃夫易卜生彼得汉德克阿瑟米勒精准地嵌在情节里,出现得恰如其分,对观众有启发性。而放在剧情里,掉书袋又是大鹏那个角色的“油腻”之处,这种把掉书袋用于嘲讽男性创作者的设置,又加分了。


配合掉书袋,跟话剧团那条线有关系的人物名字也都是有梗的:胡昆汀、贾梅怡、苟也武、傅库司。看到这种名字一个个蹦出来真的是好戳我奇怪的笑点。而且仔细想想姓氏都安排得很妙:胡来的昆汀、假的梅姨……一种文青的自我嘲讽。我们满嘴都是这些偶像,真正搞起创作,也就是胡来假的这种级别吧。

(△于谦扮演傅库司)
《第十一回》这个片名是因为本片使用章回体串起来的,剧情一共被分割成了“十一回”。每一个章回体标题自然是概括了后面的剧情,但就像一个章回体话本你看了标题也得看内容一样,尽管章回体标题里全是暗示,观众还是要看剧情才能彻底明白其中真义,标题和剧情是相互补充的。

而说到剧情本身,无论喜欢与否,每个观众的感受都是:一句话说不清本片要讲什么。
所以下面的分享和讨论更适合已经看完电影的人阅读。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拖拉机离奇命案”里,女死者当时的丈夫也就是陈建斌扮演的马福礼,一开始只是让他们去后面推拖拉机,最后现场变成男女死者是光着下半身死在拖拉机下的。
案件一度以“丈夫捉奸妻子谋杀”而定论,但马福礼跟律师和亲人说的是,自己当年是觉得被戴绿帽都不捉奸没面子,所以承认了杀人,被判了过失杀人。而实际情况他只是没踩住拖拉机,人都死了他才发现两个人没穿裤子。
因此男主角马福礼想让话剧团放弃对这个命案的创作——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很眼熟了,这不是这几年常见的“原型认为艺术创作与事实不符要求叫停”?

戏剧创作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的尊重现实(包括历史)?戏剧创作有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追求自己表达的权利?这件事又是谁说了算?这样的争议始终都存在。
于谦扮演的话剧团团长傅库司这样跟一肚子委屈的马福礼解释:“生活里的是马福礼A,舞台上的已经是马福礼B。”观众则可以在观影过程里反复代入“创作者”和“当事人”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而在剧团故事部分,我尤其想重点说的是胡昆汀(大鹏)和贾梅怡(春夏)情感线。陈建斌尽管作为一个男性有时会有一些不够了解女性状况的发言,但是在这个故事线里,他是对男人刻薄的,丝毫没有油腻中年视角。如果单看这段感情故事的梗概,我可能会猜测出自女性之手。
大鹏是已婚的话剧团男导演,喜欢掉书袋摆弄自己文艺,满嘴大话。剧团里的老人都瞧不上他,只有新来的满口文艺腔还带着“我要做艺术”稚嫩理想的小姑娘春夏还真拿他当回事。于是已婚老男人用文艺泡小姑娘的俗套剧情上演。

国产初代婚外恋故事都是多少理解男人会出轨的,《来来往往》《牵手》这类。而《第十一回》的婚外恋故事里,一边描述这对男女的越过道德的边境,一边也直白揭穿男性在这其中的鸡贼与油腻。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这样的语境下,春夏扮演的女文青就应该觉悟,撕破已婚男的猥琐。但妙就妙在这个故事里,先是呈现了女文青对爱和艺术近乎“被PUA”的义无反顾——这非常真实——再又跨越了我们对于故事是否对错的想象。她对艺术,比男性更真挚更热烈更投入,是她这份对艺术的真情挽救了话剧创作,也挽救了她自己。

尽管从剧情呈现来看,这个女文青最后演话剧还要跟情郎来深情一吻。但是前面现出来的章回标题已经揭示了结局:“戏子无情,梅怡痛别胡昆汀。”(这就是上文说过的,章回标题就是剧情,但标题还得结合剧情看。)
另外,即便没有这个标题的暗示,我也认为女文青一定挥别了已婚中年男,因为那个吻尽管深情,到底是告别意味。
也因为,我见过的有故事的女性,很多都有这个心路:她可能爱上了一个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男前辈,她可能错误地把自己对艺术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放在感情里,她可能觉得自己被利用过但没有办法走出去,但是她就在自己的职业理想上一路探索下去之后,理想终究会把她拉出那个状态,让她看到前辈的无能和险隘。甚至可能是先发现了他在事业上的无能,才真正看清他在做人上的无能。


这个三角恋故事里也涉及“群众舆论是否应该干预私德”的讨论。日剧《共演NG》里试图引入这个话题,却完全是站在在三角恋里有既得利益的劈腿男来角度展开的。相比之下《第十一回》里春夏演的这个女孩提出开放式道德思考题则高明。


总之,这条线的叙述我真的很喜欢,好像记忆里讲三角恋的影视剧也很少这样铺陈。可这种女性的心路可能更接近一部分现实。尤其是女演员和导演这种关系,也有不少是女性其实对艺术更真诚最后跳了出去,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
这里又要说选角的好了,春夏就是那种满眼都是真诚一定会创奇迹自救的少女。

在剧场线之外的生活线,金财铃(周迅)未婚先孕生了金多多(窦靖童),和马福礼(陈建斌)是一对半路夫妻,一起摆摊。周迅是强悍妇人,家庭内部高压管理,说一不二,动不动就打老公。


整个电影绝大部分时间你都觉得这个女主角就是悍妇,角色功能是为了体现那种强韧的市井气。对内她怕老公不听话,怕女儿不学好,怕家人走错路,怕自己在家里不能说一不二了。对外她帮老公出头,就敢直接躺到汽车地下去闹事。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铺垫最后的温情。女儿和她一样未婚先孕,她嘴上说得凶,一定要让女儿打掉孩子,但女儿不肯,她也就妥协了换了老公的方法:揣着枕头说自己假怀孕,再说这孩子是自己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