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元旦,我与一些同学聊了聊自由职业者问题,抽空整理成文。各位可参考。
Q1
为什么我身边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
按照北京市平均薪资计算,一位员工人均一万月薪很正常。假设薪资成本占公司整体开销 30% 的比例,那么,加上五险一金、工位、年终奖等成本,意味着一位员工,平均需要给公司至少贡献多少收入,才能盈亏平衡?
(1/0.3)*15=50万。
请注意,这个计算的前提是,1)月薪1万;2)公司属于利润中等企业,员工薪资占开销的 30% ;3)五险一金、工位、年终奖等成本,每年仅多出三个月,综合计算为 15个月。
以盈利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六强来看,2017 年全年人均创收是多少呢?小米人均创收 789.6万人民币左右;腾讯是 530.8万;阿里是 376.8 万;百度是 215.5 万;京东是 229.5 万;美团是 72.6 万。
一个合理的估算是,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科技公司员工,年均创收 25 万,公司才能勉强盈亏平衡;年均创收 50 万,公司才能勉强维持温饱;年均创收 100 万,才能步入富农小康水准;年均创收过 200万,才算地主。
以创业失败概率而言,多数创业者,注定是杨白劳。
互联网六强,利润高,作为上市公司,合规成本也高。不少企业为了维系温饱,不得不在三个系数之间做文章。有的企业员工平均薪资较低;有的企业员工薪资整体占比较低;有的企业尽可能节省多余成本。
人年均创收 25万、 50 万、 100 万、 200 万这四类,区分出不同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
那么,取一个中间值,假设你需要年均给公司创收 50 万,这意味着什么?
1、创造的这 50 万收入,到自己手的有较大概率是月薪 1 万。
2、创造的这 50 万收入,有较大概率需要付出在京每天平均1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因为北京平均通勤距离是 13.2 km,56 分钟左右。
3、拿到手的 12 万收入,有较大概率需要分给房东 3 万左右,占收入比例 30% 强,这还是按照 2500元月租计算的,实际根据地域会上涨。
在这个趋势下,企业盈利压力加剧,国家层面是各类减负减税政策。各类行业流出北京的报道屡见不绝。在线教育行业纷纷去武汉;游戏行业纷纷去成都;大数据行业纷纷去贵州。长期雇工谨慎,灵活用工普及,这就是导致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一个客观因素。
这是从公司角度看来看,那么,从员工角度来看,又有什么变化?
传统组织有哪些理由?1)提供个人薪资增长空间;2)可以学到新东西;3)更有助社交;4)更稳定的职业身份。
这些理由,开始经不住考验了:
1)薪资增长:在企业中的薪水增长情况,往往不如跳槽。
2)学习新东西:企业希望即插即用,没有多少留给个人学习时间,甚至,个人按照兴趣驱动,设计的学习自修计划与组织倡导方向是背离的。
3)社交:公司中能交到的朋友,需要打一个问号;公司中碰到糟心的猪队友概率反而更大。
4)职业身份:需要打个问号,离开公司平台,似乎自己啥都不是了。
那些自媒体、主播、知识付费暴富的例子又在刺激公司中闷头干活的小朋友。万一失败了呢?回到家,也有碗热汤面。
用工成本高涨、传统组织结构老化、年青一代与众不同的价值观,种种因素在一起,导致自由职业者在客观增多。
世界银行《 2019 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全球范围自由职业者的总量约为 8400 万。Upwork 与 Freelancers Union 联合发布的《 2018 美国自由职业者报告》显示,美国国内的自由职业者约有 5670 万人,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 370 万。中国目前没权威统计数据,但领英、猪八戒各家发布的报告或数据,揭示的共同趋势是,中国自由职业者数量在快速增长。
Q2
成为什么样的自由职业者?
我不鼓励成为小时工这类自由职业者。
一个理想的自由职业者的生涯设计,应该是伴随年龄增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开始下降。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鼓励大家成为这些自由职业者:
1)黑客:全栈工程师;运维工程师。
2)设计师: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绘本设计;书籍设计。
3)教师:在线教育,可以一对一教学前小朋友;也可以教中小学生;还可以教成年人写作、英文等。
4)企业培训师。
5)作家。
6)顾问。
7)独立投资人。
Q3
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误区很多,常见误区有以下:
-
不给自己上医保以及购买意外险,导致大病支出极多。
-
不注册公司实体。不知道善用不同公司实体形式保护自己,导致极端情况承担无限责任。
-
错误地将自由职业者等同于单兵作战。不知道三个不同分工的自由职业者就可以干掉一大票专业人士。
-
错误地将自由职业者等同于远程作战。自由职业者也可以面对面协同办公。
-
错误地将自由等同于自闭,认为,自由职业者无需任何社交,宅在家里就好。
-
错误地认为自由等于没有约束。在工作中表现差,习惯差、自制力差,以为选择自由职业者,就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Q4
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什么样的人不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
职业训练
有过正规职场训练六年以上,合适;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合适。
什么叫作正经职场训练?行业内靠谱公司,合法纳税,合法经营,直接间接协同的同事数量不少。
工作习惯
工作习惯很好,很自律的人,合适;工作习惯不好,不自律的人,不合适。
什么叫作自律?能长达2年以上时间,坚持一个健康的习惯,比如跑步、读书、写作、诸如此类不等。
独特技能
有自己独特的技能的人,且对自己的独特技能比较喜欢的人,合适;没有独特技能,且不喜欢自己技能的人,不合适。
什么叫独特技能?比同龄人领先至少一个量级的优势,且有把握领先两个量级优势的技能。举例,学生期间拿过全国写作大奖,且大学毕业后,一直很喜欢写作。这个就算独特技能。再举例,很喜欢英语,大学期间拿过英语大奖,且在国外生活很久,这个也算独特技能。
有的独特技能令人脑洞大开,比如,有人将无聊做到中国极致;有人将拆书做到中国极致;有人将演讲做到中国极致。
心理健康风险
心智正常的人,合适;有心理健康风险的人,不合适。
什么叫心理健康风险?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多动症,这些都是。
自由职业、远程办公这些都会放大心理健康风险。如果是抑郁症,找一份压力小的正常工作,偏体力活多一些,脑力活少一些的,反而更合适。
但是,那种天生内向者、不喜欢社交的,选择自由职业者,可能更舒适。因人而异,心理健康始终是一个光谱,并非黑白分明。
Q5
自由职业者与创业者有区别吗?看阳老师,似乎在鼓励做小而美的公司,这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创业。
我的确是在鼓励小而美的公司;无论在公司工作,还是做自由职业者,都需要企业家精神——用自律、创造力成就伟大。
但,自由职业者与创业者最大不同是,是否对公司设定了融资目标,是否追求扩大规模。
比如,三四个人起步,做了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然后通过融资扩大规模,成为独角兽企业,这显然与正常创业没任何区别,不是我们讨论的自由职业者。
事实上,世界上还存在一类神奇公司,它是 37signals ,始终不融资,只拿亚马逊创始人少额融资,存在了近二十年。(当然,改名为 Basecamp ,俗气不少了。)这类更接近我提倡的方向。
社会有时令人郁闷,充斥着谎言、诱惑与虚伪。越是这样的社会,专业主义与长期主义才更容易胜出。
Q6
自由职业者是退休吗?什么时候退休?
有人提出过一个 0.4% 原理,攒够 25 倍于当前每年开销的积蓄,然后就可以提前退休,用利息生活。
这违背人性,且低估了通货膨胀系数。在美国这类稳定国家执行成功概率都较小。在中国这种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国家,并不可行。
我们需要的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边旅游边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边学习边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边探索边变现。
这并不是退休。
Q7
阳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自由职业者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