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强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
粤剧团阵容强大,题材选择和内容表达俱佳,演出整体呈现有品质。从音乐角度来看,《户部黎公》是很成功的一出戏,基层院团有这样的实力很了不起。作曲家对粤剧音乐的把握游刃有余,众多唱腔不同板式的应用和情绪调动准确到位。戏曲很讲究唱腔,年轻演员有这样好的状态十分难得,黎公唱腔很多,驾驭很完美。黎夫人的嗓音圆润柔美,很像红线女,有红腔风范。序曲和尾声以及多泰下毒一场的背景音乐有录音伴奏,与剧中唱腔的音乐风格稍有脱节,其音乐语汇不一样,导致表达的语境不一致。
万素
《户部黎公》是一出思想价值和审美品格兼备的好戏,剧作立意高远,传达出古代文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深的思想境界,对当代的知识分子具有巨大的鞭策、鼓舞力量。表演方面,几个年轻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唱念做打的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很好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男主演的许多唱段和两个旦角独特的发声方法都让人印象深刻,花脸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呈现的力度把握精准。剧本方面,《户部黎公》的情节一波三折,有悬念,有意外,刑场盟约一场,黎正命悬一线,账本是否能要回来这个大悬念的设置非常抓观众。死牢换囚一场,既写出了主人公的凛然正气,又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这些情节的设置都足见编剧的匠心。但刑场上夫妻二人的感情戏显得有些赘余,可以适当删减。
赵承燕
《户部黎公》演出水平很高,导演、编剧皆由一人承担,他既理解剧本的本体思想,也理解戏曲舞台的艺术性。编剧以现代人的眼光展现历史,历史又为现实而作,剧作的主题道出了古往今来老百姓共同的追求和心声——反腐倡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舞台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行当运用准确,唱念做打到位,唱腔尤为优美动听,用戏曲的特点,通过唱来展现戏的内容,演员没有离开人物,粤剧音乐的魅力得到了发挥。舞美简练,葫芦寓意深刻,有地方特色。刑场的夫妻感情戏充分发挥了人性的真善美,但有点拖节奏。领导重视,贵团自强,互助共享的“一剧两制”模式很了不起,祝贺《户部黎公》演出成功。
彭维
全剧以粤剧的方式讲了一个易流于冷硬、概念的反腐反贪主题。故事峰回路转,曲折有致,节奏张弛有度。个别过场明快爽利,重点场次叙事、抒情从容饱满。第二场正邪交锋剑拔弩张,尤其“夫妻会面”与“刑场送别”相互映证, “夫妻会面”对于“归园田居”的向往,“刑场送别”对于贪、腐、邪、暴的控诉层层推进。蕴真实的情感大道于细腻优美的粤剧唱腔,将黎公还原为一个丰满、鲜活、生动的人物。全剧难能可贵地在无目的性、无利害的艺术审美讲述、表演中实现了寓教于乐,说人话,说情话。此外,秀才、春娘生死离别的“楼台会”艺术表现虽极美,但与主线不合,建议忍痛割爱。
吴新苗
全剧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弘扬正能量,在当下十分具有现实意义。该戏对“反腐倡廉”的阐释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忠奸斗争上,如刑部尚书陈大人与多泰的官官相护,皇帝对多泰的假打真放等情节,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层。剧作充分体现了基层院团的民间本色,丑角和童生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黎公腰间挂着的葫芦符合民间的想象,是粤剧古朴风格的注脚。剧作总体的完成度很高,但也有一些细节值得商榷,如第四场在黎公家中有大段唱词表达黎正夫妇间的情深义重,舞台上却高悬着“克己奉公”的匾额和一副关于反腐倡廉的对联,若将此处的舞美设计成温馨的家居环境,会更利于人物情感的抒发。另外,黎公将圣旨扔在台阶上的动作欠妥。
孙红侠
《户部黎公》在广东廉江本地的历史文化中挖掘题材,以反腐倡廉为主题,自觉贯彻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国营剧团+民营剧团”的排演模式和“精品版+普通版”的运作模式在全国开了“一剧两制”的先例,值得关注和推广。作为写清官的新编历史剧,《户部黎公》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清官戏的延续,黎正有传统的儒家人格,他从“食王禄,报君恩” 到“贪官不治,天理难容”的思想跨越,体现了剧作意识的立新,具有现代意识。舞台呈现方面,黎正的嗜酒很好地表现了人物人性化的一面。始终占据在舞台背景中央的酒葫芦剪影暗指醉里乾坤、葫中日月,衬托出黎公撑起朗朗青天的形象,设计巧妙。表演方面,演员的表演手段可以更丰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