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按:
又是新的周一,奔波于回复电子邮件、归档文件或参加一些会议?想要深度工作却不知如何下手?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大象与你一起学习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策略。
作者 | Dan Silvestre
来源 | medium.com
由大象翻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你回顾了一周的工作计划。那个重要的项目终于可以向前推进了。
这时,收到了老板的邮件——老板正在准备董事会上的发言,希望你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当你正在阅读电子邮件时,一位同事走过来询问你几个月前做的一个项目。
你迅速和她讨论细节,这样你就可以开始自己的项目了。
但当她离开时,你收到了一个日程表通知:该开周一例会了。
接下来的一天也是如此。忙着优先处理别人的事情,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你在邮件、会议和无效率的工作中感到窒息。觉得自己总是在救火,而不是在有意义的工作上取得进展。
在卡尔博士(
Dr. Cal Newport
)的开创性著作《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中,他这样描述深度工作:在不分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业活动会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到极限。这些努力创造了新的价值,提高了你的技能,而且是难以复制的。
换句话说:
深度工作是指专注于一项需要认知的任务而不分散注意力的能力。
另一种生活方式浅度工作:需要无意识的、逻辑式的任务,经常在分心的情况下执行。这些努力往往不会在世界上创造多少新价值,而且很容易被复制。
这些没有意义的工作填满了你的时间表,例如回复电子邮件,归档文件,或参加一些会议。
所以,
深度工作才是更好的工作方式:开始把最重要的任务分成很长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段。
深度工作是高效工作的关键,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做,因为我们的日常环境正与深度工作相反。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你将会终日忙于浅度的工作而忽略了重要工作。
换句话说:除非你把深度工作变成一种习惯,否则它永远不会发生。你需要把深度工作纳入你每天的时间表。
依靠下面四种深度工作策略,可以让深度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深度工作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技能。这里有4个策略,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寺庙策略(
The Monastic Strategy
)有一个基本原则:
把所有简单的活动都集中在深度的工作上。
“这种策略试图通过消除或从根本上减少肤浅的工作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深层努力。”
遵循寺庙策略的人会取消任何与主要项目无关的额外工作。这意味着几周或几个月不回复邮件或做日常文书工作。
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屡获殊荣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斯(Donal Knuth)就是运用这种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
他非常神秘,在1990年删除了他所有的电子邮件账户后,唯一能联系到他的方式就是通过邮件(他大约每3个月打开一次邮件)。
克努斯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专注,成为了他所在领域的超级明星。在他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通过彻底消除浅度的工作,他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在工作上取得成就。
在那些成功与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紧密相关的领域工作的人。
因此,科学家和作家是使用这种策略最多的人。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他们需要完成会被同行评议的论文和书籍。要完成这类工作,你需要长时间不受干扰的工作。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将最佳产量最大化,剔除工作成果很小的工作。缺点是这不是大多数职场人,会忽视可能出现的新机会。
当谈到日程安排时,没有固定的规则。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完成你的深层工作,以及处理剩余的浅层工作。
你可以自己决定每个月花一天时间来回复重要的邮件或者每周花一个下午来处理一些小事。
最终的目标是:
花同样多的时间深度专注于最有意义的项目。
双峰策略(The Bimodal Strategy)的使用者会根据工作的深度来划分他们的时间表。
他们计划了大量不受干扰的时间块来进行深度工作,就像修行一样工作。当这段时期结束后,他们只处理简单的工作。
“这种策略要求你分配你的时间,把一些明确定义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把其余的时间留给其他事情。”
用于深度工作的时间块的大小可以从几个月到几天不等。但是,每周至少要有一天。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认识到了长期不间断的专注于工作的力量。然而,他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寺庙策略的工作哲学。
他的解决方案是在苏黎世和博林根小镇之间度过他的时光。
在苏黎世时,他不排斥会分心的活动。他经常在咖啡馆里喝咖啡,并在全市讲课但当他去博林根旅行时,他寻求集中而又不间断的注意力。
这种长期深入工作的状态保证了他在领域有专业的成果。
具有明确定义和有价值目标的个人是双峰策略最常见的使用者。
然而,很多人也可以使用这种深入工作的策略。
你没必要过几个月与世隔绝的生活。你可以每周安排几天不受干扰地专注工作,然后把那些简单的工作留到剩下的日子去做。
关键是,当你没有深度工作的时候,要保持额外的响应能力。这样做可以确保你的同事在你需要专注的时候不容易打扰你。
优点是有大量的深度工作和灵活的进度,适合那些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集中注意力的项目。缺点是不像寺庙策略那样高效,很难与大多数知识型工作结合。
写一本书的时候,很多作者要花2-3个月来集中注意力。之后,他们会花时间来减压,处理一些次要的事务。
在每周的基础上,你可以把周一和周五完全集中在深度工作上。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再多加几天。
“这种策略认为,要持续地开始深度工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的有规律的习惯。”
节奏策略(The Rhythmic Strategy)基于两个基本事实:
1.人类是习惯的产物
2.如果没有计划,深度工作很少被执行
推荐的时间是3到4个小时,但其实时间并不重要。必须强调的是,
只有当你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时,这个策略才会奏效
。无论你制定了什么时间表,你都必须完成。一旦你开始行动,你的目标就是一天也不能漏掉。
杰里·塞恩菲尔德(
Jerry Seinfeld
)曾讲过写笑话的节奏策略(这对战胜懒惰也很有帮助)。他称之为
“连锁法”
。
这是因为他每天工作(在他的例子中,是写一个笑话),他会在日历上画一个X。几天后,一连串的X开始在日历上形成。
这种策略的灵活性使大多数知识工作者都可以用它,例如大学教授、咨询顾问和律师。
你每天只需要一个持续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段来使用节奏策略。在大多数工作中,你可以每天花3到4个小时来处理你的主要项目。
如果你没有这个时间,早晨或傍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点是它很容易在一个正常的时间表中实现,以习惯为基础,增加完成深度工作的机会。缺点是不适合快速处理大项目,从浅显的工作转换到深入的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
节奏时间表的例子是最容易理解的也是最容易适应的:
在上午或下午完成你的深度工作。
如果你的项目不在你的日常工作范围内,考虑下班前或下班后的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