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献礼,云庐,在北京。
极小的庭院里,江南的梦,如此沉郁,如此优雅。
这是一个既传统又创新的盘,三研堂做东方意境,从来不爱泥古,没有雕栋飞楹,没有辞藻礼制,但一定要深深沉浸东方美学,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如果计成活到现在,一定也会喜欢三研堂吧~~
到过现场的人,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岁月静美的庭院,是在无限颠簸的马背上冲刺出来的~~带我家小孩去过这个工地现场,当时一片抢工景象,狼藉满地,宝贝跟着我们听点评,不久前我把照片发给宝贝看,她非常惊奇,好美啊,怎么这么快啊这么快啊
小孩子理解不了的速度,在中国景观圈,大家是越来越习惯的;设计师无法让急速的马车慢下来,比拼的唯有心境和投入度吧,只有无限的投入和用心才能让设计稳住,空间稳住,稍稍在红尘里立定一刻,觉得在此小院虚度人生,值得。
快周转中疲于奔命的地产市场里设计师是更为难受的一拨人,如果想创新,想要优雅,基本上因为太快,而变得不太可能,所以设计带着火气,工程带着火气,因此也留下不可遮掩的糙气。不少项目的体验区和大区,照片很美,叙事宏大,但真正步入空间时,人视点洄游时缺乏真正的体贴和意境。因为奔跑太快时,我们景观设计最容易被压榨到飞起,哪有时间做贴地的诗意。景观设计师通常的工作,是在建筑限定的范畴内被动完成快题:快速的完形填空题。
时间极限,思考不能放弃
去年三研堂为万科打造的“观承大家”永久示范区,刷新了京城别墅市场的景观面貌,得到大家的信赖和喜爱。
今年万科又委以重任打造翡翠云庐近9万方大区和一二期体验区。
然而一个东方意境的园子,因为各种前置条件的变化,一个月就要面临平场放线,好设计怎么出来?
可能现在大家都是这么极限,好在当时甲方很体谅我们的极限时间,说实在抱歉,临时改地就做个最简单的吧。
必须马上开售了,样板房修好后简单配下景观就好,明年择地还有二次升级体验区,那时好好做。
时间,成本都非常有限,马路对面临时借的农用地也无趣的很,一片荒杂。
但多小的设计,简单对待都不是三研堂的路,既然要面对,极限也可以有极限的打法,设计尤其要好好做,设计稳住才能在颠簸的快周转里坚持住一丝优雅。
稍显无趣的现状场地
最大的利好是甲方信任我们的建筑组合能力,我们可以带着以景观为主的格局对整个场地进行布局。
设计之初,建筑仅有样板房单体,在得到条件的当天晚上,团队就进行了江南宅院的研究,快速聚焦方案草图。
在对建筑单体组合深度分析后,我们快速冲刺了两个草模方向,最后聚焦在最巧妙的打法——把每套样板房看作一个房间,把三套样板房组合成一个内向的园子,做一个完全内向的小世界。
建立内室山,客户通过一个狭长的山体浮廊来体验内部的柳暗花明,把洄游流线和视野的魔术手收放在最小范畴内做到极致。
洞察建筑,景观
01
、建筑推演篇:
如何在这方寸不毛之地打造江南宅院深深的韵味?
营造
大小骨架
的优美画面是关键,而优美后面还要饱含意境和效率
大骨架包括:
内与外的衔接,城市界面如何导入私宅空间,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如何庭院深深,内有文章;
如何营造深远与转折,营造大画面,营造邻里守望;
小骨架包括:
研究每套样板房内部小院出入户衔接和氛围———
下叠洋房:
门口隔水相望营造小码头的感觉,大树临溪,仿佛溪口人家;
一侧林山泉流石注,是内庭最大画面,顿觉城市山林别有洞天;
125
洋房:
架桥通隔水,回廊曲折收春无尽;
庭院深处知鱼槛临溪越地,虚阁堪支;
更觉内向空间丰富婉约;
合院:
藏于庭院深处,重门叠嶂,竹里通幽,偏径上繁花覆地;
闲闲即景,寂寂探春,营造无尽意;
然后研究每一户门头,入口,踏步台阶, 小院内对景氛围;
包括门牌标志,细节~~
现在这个就是我们的最终答案,庭院温婉地衬托着建筑,好的景观设计是让建筑和景观互溶一体,创造客户向往的生活场景;
02
、景观设计篇:
方案的两个难点:
极小空间如何创造出最丰富的游园体验;古典园林空间和语言的现代转译
。
壶中再造天地
在景观设计范围由近万平降到约三千平的背景下,面对极限的设计和施工条件,云庐采用模拟江南宅院的空间处理手法,将三栋建筑巧妙排布在这小小三千平的高墙之内,并掇山理水、叠瀑立桥、置亭设廊、并再分数园,分隔嵌套,将这壶天地再造出一番乾坤。
涉门成趣:
示范与城市道路被参天的杨树树阵所隔,客户需要穿过树林才能再遇江南大宅,云庐采用了设置两重门的流线导入方式,分别是第一重: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郊野小门扉;
第二重的涉水而入高墙的低调宅门。
第一重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第二重门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其意为直截了当的谈主题,但在造园中,意思相反——为了避免景色尽收眼底而特意用山来阻隔视线的一种造园手法。
如拙政园的入口(中园处),黄石假山将豁大的拙政园掩映,引人入胜;
亦如贾政在评大观园入口处叠山曰“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
云庐的
“
开门见山
”,
三块巨大的山岩在入口处顶门而立,如范中立《溪山行旅图》中的参天崖壁,三石成绝壁,其势巍峨,背植古松,卉木垂萝,尽显高远之意。
山石除其势逼人外,亦为云冈假山之端;
遥碧廊之始;
高墙月洞门之对景,区区一山,使云庐空间佳境更胜。
得景随行&山开旷望:
江南园林空间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
移步异景,咫尺之内造乾坤,以留园为例,入口即是长达50m的逼仄廊道,旋即而来的豁然开朗使得小小园林竟然有天高地阔之感。
此类欲扬先抑的空间转换手法十分巧妙,多见于大宅园林之中。
云庐项目最大的空间特色便是其长达60m的
“
遥碧廊
”,
紧贴着40m长的翠壁青崖---“云冈”假山而立,此廊随形而弯,倚势而曲,穷尽水际,蜿蜒无尽,将入口流线无限拉长,视觉体验极为丰富。
云冈假山之上北太湖石峰峦秀而古,“泻雪”小瀑穿于其间,竹树生风,松荫幽幽,使得行在长廊上的客户能感受到最深远的山谷之意境。
行至长廊尽端“松石间意”亭,空间豁然开朗,放眼山林葱郁、楼阁俨然、卧波曲桥、知鱼小槛、桃溪流瀑、蔚为大观。
是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完美阐述。
遥碧廊意境图
遥碧廊蜿蜒逶迤,容纳了园中荡漾的山林气息
半亩小沼——清漪池,是整个平面的构图中心。
在清漪池,晨昏朝暮,松下话古,小亭待月,或烟水迷离,或午云闲飘,或朝霞夕照,天光云影,楼台倒映,满池的波光流彩,尽是云水相忘之乐。
知鱼槛和松石间意亭是清漪池最主要的两个构筑物。
所谓知鱼,是为希冀在此滨水小槛处能有庄惠在濠梁之上的乐趣;
所谓松石间意,是为希冀望此方寸天地之间能营造琴瑟和鸣觅知音的意境。
清漪池与知鱼槛
庭院深深:
江南宅院的布局十分紧凑,院落空间融合交错,具有很强的空间聚合力,云庐将三栋样板间位置集合布局在园林一隅,小小的六百平米聚合了八个小庭院,层层嵌套,庭院深深。
笔墨当随时代
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并师上古人简约淡然的画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于开创了一个时代。
在现代审美体系之下,如何阐述古典园林?
三研堂回溯本源,寻找园林东方美的源头,有三个启发方向:
1、古典风韵(山水画卷,苏州园林,日式园林等);
2、自然山林之美(向自然学习)3、现代艺术大家眼中的东方之美(贝聿铭、吴冠中等)
古典风韵
现代大家
古典园林主要由掇山、理水、建筑、花木四个重要部分组成,除建筑外,山水与植物皆是效法自然,自然是一切创意的来源,而建筑属于人工营造,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属性。
而本土建筑则像是一尊地域神灵,和其他艺术一起守护着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所以如何将古典园林进行现代转译的关键在于对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深层解读。
在云庐,我们主要做的是对古典
尺度的继承
和传统
意境的深刻领悟
。
江南园林长廊常见的尺度比例
三研堂与万科甲方一起在谐趣园感受长廊尺度
古画中的知鱼槛
云庐
中的知鱼槛
极限施工过程配合把控
实施阶段:
方案的精彩获得甲方认可后,还是给我们的设计深化预留了缓冲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打造设计骨架必须在前期留有时间,思考清晰,情愿压缩后面施工图时间,把施工物料效果提前备工备料,用白图应对配合抢工,蓝图同时深化,在跑动中配合极限施工。
过去造一个园子得多少时间,现在的工程要秒建,所以设计认真做好,才是第一步,还要在建造的中间工程里全力保驾护航,我们施工图交底反交底,效果手册分门别类在过程里不断预控;
这个项目甲方全力冲刺督造,但效果的把控,还是得天天跟进,从苗木到石头,中间电话会议视频会基本全程跟进;
每次的现场工程传图里都会发现一堆问题,即使这样边做边改,但轮到关键节点去现场,还是会发现更多问题。
景观效果这东西,真的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假山石选样与实施:
江南宅院当中可谓最重要的就是石头,此次项目的选石工作从方案稳定下来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
三研堂不断配合甲方筛选石头,最终确定了选用青灰色带红色锈斑纹的北太湖石作为主要的叠山石料。
选石过程:
龟纹石、中国黑自然石、灵璧石、北太湖石等
本案中最精彩的部分遥碧廊曲廊空间是继观承巨石夹道之后的升级版,其中云冈石山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开门见山的三块巨石和后半段的叠石假山。
入口巨石:
巨石的选择,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石海中,反复筛选比较与方案效果最契合的石头,每一轮挑选,都会拍照抠图放置在模型当中反复推敲,有没有达我们设计的感觉,最后漫长的筛选后终于顶下三块最佳组合石头,根据摆放位置后实地吊装。
众多的巨石
模型中推敲
500吨大吊车与
吊装完效果
石山夹巷:
石山夹巷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是工程的一个重难点。
设计效果中石山要和浮廊构成整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错,有时见日”的感觉,石山上面种满大树,形成笼罩感。
这就要石山的基础结构势必要很稳妥才行。
我们的应对的措施是底层采用筏板结构,防止石山整体沉降,再在外围设置不同高度的结构挡墙和按照方案当中推敲好的大树位置,设置不同高度的方形树池,然后再回填土,将石头层层叠上,穿插苗木,这样就保证了整个石山结构的稳定性和方案想要的垂直崖壁种满植物的效果。
石山施工方案
石山堆叠的过程中,施工队没有完全吃透设计意图,最开始一轮的堆叠,整个体量感完全没有起来,我们反复再交底,强烈陈述利弊和空间气势要点,在甲方强有力的推进下,叠石重新局部拆建重新起势,结合苗木的穿插,整个石山的体量感终于基本达成。
最后因为成本的原因,石山还是没有达到最初设计的实际高度,石山整体气势有所削减,但总体效果总算保住,也算是求上得中了。
第一轮堆叠高度与“愤怒的”的意见
2.苗木的选择:
整个项目都是在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号苗的过程也很早就开始了,苗木的气质与造型也对最终成型效果也影响巨大。
主景树号苗
辛勤的甲方在进行松树号苗
号苗完成后为了实际的效果,我们协助甲方将已选择的主要树种放到模型当中进行更精确的推敲定位,减少工程种植当中的误差,实现前期精准的设计管控。
模型及施工现场推敲
3.材料的选择:
材料选择打样也统统不容小觑,各个材料细节均不放过,虽然工期紧张,但还是坚持打样效果通过之后才进行大面施工。
上次观承大家的金属油漆和木头油漆选色都留下了遗憾,这次我们更加谨慎跟进。
各种材料样品与打样
云庐设计之初我们就和甲方定下选择一批老石头作为铺地、石桥的主要材料,避免崭新材料带来的火气,搭配灰瓦、青砖、花街铺地来达到古典园林的韵味。
老旧石材的挑选
铺地的多轮打样
甲方所摄十个老师傅的铺装抢工图
4.灯光
还是没有专业灯光设计单位,三研堂再次进行补位,反复在模型当中模拟灯光效果。
每一步实施前的效果,我们都尽可能进行了模拟,然后再返到施工图纸上面,指导施工。
但毕竟成本有限,工期又那么抢,我们毕竟只是补位,所以灯光并未达到三研堂心中的理想效果。
灯光效果
5.过程与插曲
实施阶段也有不少的插曲,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建筑施工时挪移了位置,三个样板间分别在图纸的位置上前后挪动了近2m,在我们得到这个消息时景观的施工图纸都快要出完了。
当时极为光火,因为整个园子的结构都是精确布局好的,稍微有一处调动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非常影响效果。
但也无法抱怨了,为了最终的空间美好呈现,三研堂紧急动员,加班加点的快速做了整体调整,工作量非常大,调整完成之后布局看似没有改变,其实总图几乎全部挪动重来,这样才得以修正建筑实施位置不对带来的误差。
施工过程照片
极限赶工,要留下什么?
美,来自于控制,来自于对意境的了然于胸。
而这一切掌控的后面,是我们时刻把客户的眼睛放在我们的眼睛里,放在设计的笔端。
他们的惊喜与感叹,他们的停留与回望,我们必须在设计前期细细揣摩,把诗意搁到他们脚上,眼前,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