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是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协定,于2016年正式签署和实施。该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联合国环境署的设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协定共包含29条,包括目标、资金、技术、透明度等内容,各国需根据本国国情提交减排计划和目标。该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签署和支持,中国也在2016年批准加入。
协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签署的,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联合国环境署的设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它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协定共包含29条,包括目标、资金、技术、透明度等内容。各国需根据本国国情提交减排计划和目标,每5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实现长期目标。
协定得到了全球178个缔约方的共同签署,中国也在2016年批准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和制定,显示出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合作意愿。
《
巴黎协定
》是2015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的一项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署,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实施。《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历史背景和签署过程
《巴黎协定》的签署背景可以追溯到1972年联合国环境署的设立和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自1995年起,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P)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2015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将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主要内容和目标
《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资金、技术、透明度等内容。根据协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及自身发展状况提交各自的减排计划和目标。自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国际影响和实施情况
《巴黎协定》是已经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得到了全球178个缔约方的共同签署。中国在2016年9月3日批准加入《巴黎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各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