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康祁
来源/
华商韬略
2007年,雅戈尔创始人李如成,在浙江一个企业家与各省官员交流的圆桌会议上现身。此前,他也每年都收到请帖,但却几乎从没参加过。
据一位杭州商界人士回忆,当时的李如成一反常态地兴奋:
2024年12月17日,一则
“阿里向雅戈尔出售手中的银泰百货股份”
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去年9月名创优品CEO叶国富以63亿元大手笔投资,接盘京东入主线下商超永辉超市,并且极度自信,
“大家看不懂就对了”
。
雅戈尔似乎同样有这份自信,其股价也逆市大涨,创九年半来新高。
这大概离不开雅戈尔创始人李如成几十年来靠不务正业打造的“投资传奇”。
金融是雅戈尔最成功的,也最受关注的投资。其典型案例包括,1997年4月投资宁波商业银行,1999年出资3.2亿元获得中信证券9.61%的股份。
此后,宁波银行上市,中信证券借助中国资本市场扩容的步伐持续壮大,雅戈尔因此获得巨额收益。到2007年,其旗下金融资产已高达200多亿,公司还直接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业务。
1992年房改刚启动,雅戈尔就拥有了第一家地产公司——雅戈尔置业。2010年,雅戈尔地产业务收入68.43亿元,首次超过服装业务收入,成为第一大营收业务。
通过多元化投资,雅戈尔构筑起纺织服装、地产、股权投资的“三驾马车”战略布局,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副业超越主业”。据财报数据,2007年至2023年年中雅戈尔累计投资净收益达476.4亿元,而整个集团的归母净利润总和为540亿元。
作为这一投资业绩缔造者的李如成,也被誉为“服装界巴菲特”。
依靠投资和房地产赚足眼球和利润的另一边,雅戈尔的主业却并不如意,甚至备受质疑。
对于质疑,李如成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满不在乎的,他给大家算账说通过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证券赚取的利润,是雅戈尔服装30年也赚不到的。并霸气回应道:
但最近这些年,他的态度改变了。
1979年,一家“青春服装厂”在宁波成立。这个原始小作坊,仅有几台价值不过2万元的家用缝纫机,只能接一些背心、袖套加工等小活。
1981年初,29岁的李如成被分配过来,从扛包、拉板车做起,竟一年多就成了副厂长。但此时,厂子已奄奄一息,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
李如成四处打听,了解到东北一家企业要清仓一批成本价布料。他敏锐觉得这是个机会,便大胆签了12吨布料的合同,突击加工成棉袄成衣,靠着低成本一下赚了20万元。
这一战绩,让李如成顺理成章当上厂长。担子重了,他为厂子广开财路的点子,也多了起来。
一次,李如成听说上海开开百货在寻找加工点,便果断在上海聘请了8位服装师傅,并更新设备,从而顺利通过对方考察,厂子年销售额一下达到千万元。
但他不满足做代工厂,又有了新点子:借助宁波北仑港区位优势,做“北仑港”品牌。
他瞄准的,不是流行的夹克、牛仔服等品类,而是“衬衫”这一对手并不太多的领域,且下了死命令,“必须在面料、色彩搭配、款式上下功夫”。
1986年,定位下沉市场,防缩、防皱的“北仑港”品牌衬衫一经推出,就畅销全国。因为太受欢迎,当时重庆甚至发来紧急电报,“山城人民盼北仑港,火速发货”。
四年后,李如成却决定放弃北仑港,另起炉灶。因为当时低端衬衫市场逐渐饱和,而地域色彩浓厚的北仑港品牌很难继续制霸市场。
皮尔卡丹等洋货品牌大行其道,更深深刺激了李如成,“我们自己就造不出高档衬衫吗?我就不信这个邪!”
1990年,李如成与澳门南光组建了新公司,并取名为“青春”的英文音译——雅戈尔,寓意既是对初心的延续,更寄托着冲向国际的抱负。
为了打响品牌,李如成连夜带着销售人员全国游说,将上海第一百货、华联、北京王府井、西单等大商场的门,一家家敲开。同时,还从日本引进了HP衬衫免熨工艺。
就这样,雅戈尔衬衫再次复制“北仑港奇迹”一战成名,1994年营收突破了4亿元。成为了全国“衬衫大王”的雅戈尔,很快又有了新目标——进军号称“服装之王”的西服。
坊间传闻,当时国内“西服一哥”杉杉郑永刚听说后,直言“恐怕不那么容易吧,这个搞起来要好多年呢。”李如成却非常自信,“我的目标是当中国的皮尔·卡丹!”
为此,雅戈尔斥巨资引进意大利、德国的西装流水线,并在全国开展超2万人的体型调查,形成了兼具欧洲风格、中国特色的60个西服规格。
此外,李如成还设想了新蓝图——在中心城市建1-2家大型旗舰店,再向周边销售辐射,“有了自己的渠道,即使今天犯了某个错误,明年我们还可以重新来做。”
1995年,雅戈尔在全国25个城市,设立了30多家市场部,并逐步扩张到2000多个商业网点。此后,雅戈尔又在杭州、武汉、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兴建400多家旗舰专卖店。
一夜之间,雅戈尔的广告和店面,在国内几乎无处不在。借助强大的自营经销网络,“后来者”雅戈尔的西服事业仅仅几年就超越杉杉,位居国内第一。
不过,随着国内衬衫、西服企业猛增至千家,有不少声音开始唱衰中国服装纺织业。就在大多服装企业纷纷关店瘦身时,雅戈尔却再次出人意料——要向上游产业大规模进军!
2001年开始,雅戈尔相继与伊藤忠合资,投入1亿美元兴建纺织城,介入织造、印染等业务;与日本晃立合资建服装水洗厂,涉足印染、水洗;又投资近9.2亿元,打造占地370亩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可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休闲服和西裤150万件。
世界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参观后,曾直言“你们的规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感叹道,“雅戈尔在产业链上下连通方面是有经验的,就差自己放羊了。”
一家专业服装企业,何必主动增加经营风险和成本,干自己“不专业”、又费钱的事?
李如成解释说,“雅戈尔做上游纺织不是为了赚钱,但在我生产服装过程中需要什么,上游就可以马上反应。且这样做,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当时,国内高档面料每年有40%都依赖进口,面料品质及风格供给、交易时间和成本等,都要看国外脸色。通过自建纺织及服装制造中心,雅戈尔的自给自足,足以成为最大护城河。
掌控了商业命脉的雅戈尔,也稳稳地站上了行业巅峰。到2007年,雅戈尔衬衫平均市占率12.32%,连续12年居同行业第一。西服综合市占率13.31%,连续7年居同行业第一。
多元化过程中,雅戈尔也不止一次公开喊话要回归主业,如2012年表示“让服装主业奔跑”。2016年提出,雅戈尔要真正做强做大,服装才是核心。
2019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面对停滞了十年、不断被对手超越的雅戈尔服装业务,李如成再次对外强调:“有段时间好像放弃了梦想,想着的只有赚钱。美国有耐克,德国有阿迪,雅戈尔也完全有实力成为这样的集团。”
此后,雅戈尔一边大力退出“非主业”业务,一边大步伐加速布局主业版图。
2019年,雅戈尔宣布将投资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战略调整。
2022年-2023年,雅戈尔又将旗下地产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出售给了宁波市国资委,且果断放弃建成不久的普济医院等资产,退出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