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年纪这么轻,熬个夜怕什么。
不要以为年纪轻,熬点夜无伤大雅。致命这件事,与年纪可没有半分关系。
河南省淅川一名19岁的大二学生,还在家里放寒假。
2月10号下午,开始感觉胸口有点闷。
起初没怎么在意。可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疼的实在受不了了才去医院。
一检查才发现,才19岁的他,
患上了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不抽烟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就是平时爱熬夜,上床看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越看越精神。
”
说好的睡前看五分钟手机,五分钟拖到半个小时,半个小时拖到两个小时。
所谓的随手刷一刷,两小时就过去了。
缺乏自律,成为了熬夜最“得力”的帮凶。
去年,微博网友@卡prancil,在网上讲述了自己熬夜险些失命的经历。
“没有任何预兆,9月1号晚上,和朋友聚餐玩完回家,和往常一样,玩手机玩到一点半睡觉。
”
“2号中午起床,一瞬间,感觉自己脖子剧烈疼痛,不到3秒钟,突然后脑勺像针扎一样疼。身上开始出冷汗,一层一层地出,几秒钟,汗水从手臂滴到地板上。
”
万幸,经过及时抢救,卡卡活过来了。当平日活蹦乱跳的卡卡问及病因,医生查来查去,说了四个字“经常熬夜”。
有人不服:“这是耸人听闻,我经常熬夜,依然健康得很啊。
”
熬夜的伤害,其实就是一个逐渐加快的定时诈弹。长期潜伏在身体里,但是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02.年轻人的集体晚睡焦虑
去年年底,有一份《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在朋友圈火了。不仅刷了屏,还扎了心。
因为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晚上十一点以后才睡觉的
90后,占比达到了75%;还有22.4%的90后,甚至到凌晨一点钟以后,才会把自己调成睡眠模式。
在去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
中国90后有1.74亿年轻人睡得很“苦涩”。
有12.1%的90后“彻夜无眠”。只有5.1%睡得香甜,19.4%睡得舒适。
不仅仅是去年,
在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的调查结果中,“12%的人群睡眠不足六小时,55.9%的年轻人表示睡个好觉很难”。
这意味什么?
晚睡不仅已经成为普遍的习惯,而且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的集体睡眠焦虑。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关于“别拿生命来熬夜的话题”,有三万多人表示经常熬夜,而有一万多人表示“不熬夜睡不着”。
熬夜与睡眠这一对此消彼长的关系,竟然变成了互相补足,要用熬夜来促进睡眠。
还有一部分人,是典型的
“晚睡强迫症”
。
明明知道夜深了,就是不想睡;明明已经很困了,但就是舍不得睡;非要强迫自己凌晨三四点才睡。否则的话,就会对不起自己的休假模式。
刷剧、聊天、看视频、打游戏。夜晚成为了年轻人的打开方式,成为了年轻人掩藏孤独,深省自嗨的最好时间段。
熬着熬着还不禁感叹:深夜无限好,只是近凌晨。
03.一边熬着夜,一边恐着命
所有人都知道熬夜不好,熬夜伤身体。
于是乎,前一天晚上辛苦熬了夜,第二天赶紧睡个懒觉把缺少的睡眠补起来。再泡一个养生茶,晚上再去跑个步。
心理上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安慰,然而到了晚上,依旧循环往复。
如果身体短期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心理上还能侥幸蒙混过关。但是一旦到了单位公司体检时,提心吊胆的时候便来了。
一边诚心祈祷自己身体健康无恙,一边发誓自己一定改掉不良习惯,
坚决开启健康生活方式。
既然这么担惊受怕,心惊胆战,为什么当时要熬呢?
熬着熬着,抵抗力就差了;熬着熬着,就生病了;熬着熬着,身体就被掏空了。
所有的晚睡都是在打擦边球,所有的熬夜都是一场兵刃割据的长期博弈战。
战赢了,皆大欢喜;战输了,就是一辈子。
04.熬夜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为什么说熬夜就是在慢性自杀?
古书中有一句话叫做“
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
”。
睡眠是人体的充电器,晚上是充电,白天是放电。
长期熬夜,缺乏睡眠,
血管扩张不足,早衰甚至死亡
另外,皮肤暗黄粗糙、免疫能力下降,早早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
总结来说,熬夜会让人变老变丑变傻变病秧。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不要脸、不要命”的熬夜党依然大量存在。
原因可能在于死亡的威胁似乎离自己还很遥远。
但是,真的很遥远吗?随便搜一搜,就会有一堆熬夜致死的新闻。
║35岁高校教师突然猝死,校方:经常熬夜科研
║大学生连续熬夜后长出“毛尾巴”
║29岁IT男经常熬夜,突发脑溢血死亡
还有去年刷爆朋友圈,引发无数人感叹的新闻:
不是开玩笑,你的身体,真的比想象中要脆弱很多。
05.多晚才算熬夜?
夜,到底多晚才算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