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儒风大家(ID: rufengda
jia)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处世是如此,养生亦是如此,长寿的秘诀,就藏在一个“懒”字里。
做到“4懒”:懒得多吃、懒得多动、懒得多心、懒得多气,活到九十也不难!
能吃是福,“懒”吃是智,管住自己的嘴,三餐适量少吃。
每顿七分饱,常留三分
饥,才是远离疾病、延年益寿的良方。
一次,著名主持人白岩
松同朋友们聚会吃饭,只点了些蔬菜豆腐。
只因他的养生哲学就是:“任凭三高食品美味,我却独爱蔬菜。”
待到宴席过半,友人们还在大快朵颐,白岩松却已放下了筷子。
白岩松并非不爱美食,而是认为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才是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变缓,饮食无度,小心百病缠身。
懒得多吃,科学摄入,营养均衡,脾胃运化顺畅,方可身康体健,无病无灾。
《保生要录》有言:“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
虽说生命在于运动,忙人常得快活,但凡事有度,适可而止。
一张一弛,懂得放松和休息,适时“懒一懒”,才是刚刚好。
很多人难以理解,潜意识中认为只有不断运动才能保持健康。
可季老并非反对适当体育锻炼,而是指锻炼不能过头、不能过量。
他认为,为了长寿刻意加强锻炼,证明心态已经失常,不如顺其自然。
他从不强求走多远,往往是想停就停,主打一个“惫懒”,追求一个舒心。
运动过久,伤津耗阳,工作过劳,身心俱疲,百害而无一利。
懒得多动,适度活动身体,合理安排工作,不透支自己,方能人寿年丰。
这便是庸人自扰,长此以往,必然会在内耗的痛苦中种下病根。
好比《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凡事都往心里放,整日忧思多虑。
尽管贾母宠爱她,黛玉仍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第一回中与宝玉相见时,因黛玉说自己没有玉,宝玉发狂要摔了玉。
过后众人都不当回事,而黛玉夜深时还在床边淌眼抹泪,自责不已,怕人怪罪。
当她去找宝玉,晴雯不开门,她以为是宝玉疏远,一通胡思乱想,又为这事哭到半夜。
再讲究的饮食,再优渥的物质,也不及一颗少思寡虑的平和之心。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懒得多想,养精怡神,身体才会安然无恙。
反之,人懒得生气就难得生病,一念放下,天地皆宽,病退三丈。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教授,活到了114岁的高龄。
当有人问起他的长寿之道,老人家只是笑着说“不生气。”
求学时他获得一等奖学金,同窗因妒忌将他的白衬衫洒满墨水,他不怒,泰然处之。
日军侵华,全家逃难到重庆,他说,光恼火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强国兴邦才是正理。
动乱年代,有人无故搬走他家的东西,他
清醒地说:“你发火发脾气,他们就不敢拿?”
《莫生气》中有句话说得好:“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懒得多气,学会哄自己开心,才是养生的至高境界。
少思虑,少忧愁,不顺心的事过去就算。乐观大度不计较、保持平和心态,保证良好睡眠。放宽心,“懒”起来,活得越松弛,人就越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