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看懂中国经济,掌握财富保值秘诀
■
文 | 丸子
在让你遇到麻烦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确信的事并非如你所想。
——马克·吐温
从50万到1.7亿,除了心潮澎湃,你还看到了什么?
2016年有部电影但凡对金融业感兴趣的人一定都没有错过——《The Big Short
》
。贯穿整部影片的内容是控诉政府的不作为,对金融风险的疏于防范,银行家和金融机构的虚伪贪婪与强暴式掠夺,以及部分良心金融人士内心的挣扎。
主人公大胆进行操纵,豪赌之后收获了成功,影片达到高潮,你看得心潮澎湃,但随即而来的好像是一种内心承受过的泡沫爆裂般的伤痛。然而伤痛过后,我们开始思考,
在危机面前,分列于天秤两端的道德与利益,到底孰重孰轻?
道德永远撼动不了利益
2008—2016,八年时间可以改变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资本的全球化带来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不必再等待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一个轮回,周期的缩短仿佛在宣告危机的到来不再遥不可及,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经济周期曲线已不需要等待着跨越漫长的时间横轴。
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失败等一系列脱离预想的事件接连爆发,无不是在提醒你,资本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
大胆预测,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在全球配置最廉价的劳动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利润,发达国家的底层人民别无选择地成了这场资本战争的牺牲品。在中国层面来讲,短期的获益帮助我们培养起一大批中产阶层,但在通往发达国家的路上时,我们被利益驱使,被现实打压,在分享着全球化带来的财富的同时,被资本市场无情地抢夺财富。资本主义不会变天,手无寸铁的底层人民终将面对的现实就是——1%的富人和99%的穷人之分。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然而,引发这些危机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这些不请自来、突兀进入公众视线的金融家们。这些人肆无忌惮的行为让所有人都被逼到了悬崖边上。他们本应安分守己,低调行事,而不是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他们本应谨言慎行,小心操持业务,而不是惹下弥天大祸后跑到政府那里搬救兵。
他们已经全然忘却,这个行业的全称是“金融服务业”,他们保留了“金融”两字, 却将“服务”抛诸脑后。
我们每次都在危机过后才错愕不已地发现,美国自诩“令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市场”和“全球最佳的监管制度”原来只是一个泥足的巨人。美国市场曾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人们视为不可动摇的神话。现如今,这一切都因其领导人的贪婪自大,因其对自身监管制度的骄矜自得、盲目自信而土崩瓦解。
市场信心要如何拾回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时代从平庸到崛起不过区区三十多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外表富丽堂皇实则藏污纳垢的大厦,还算不上一座稳固的金字塔。
金融危机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看到了金融家们的贪得无厌和肆无忌惮,也看到了他们为满足自己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会怎样不择手段。如今的金融体系已隐然凌驾于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之上,并对其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以至于各国政府不得不大力干预方能避免整个系统的崩塌。而对此趋势,仅仅颁布一些规定是无力加以扭转的。
相比对薄弱环节的补漏,更难以实现的转变是金融道德标准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