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早茶
免费提供选车顾问、汽车新闻、新车评测等汽车资讯。汽车牌子哪家强?茶哥每天讲一讲。亲们,需要咨询问题的话可以关注后留言给茶哥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芝能汽车  ·  为什么大圆柱电池变得不再重要了? ·  昨天  
西安头条  ·  冯兴亚,履新!曾在陕西上学 ·  昨天  
芝能汽车  ·  2025年1月 各家车企销量汇总! ·  4 天前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  定速巡航失效、刹车失灵……惊魂一小时,交警全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早茶

维权奔驰贴满尿不湿,是真投诉还是想窜红?

车早茶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11-15 06:59

正文

自从4月份西安女车主坐奔驰引擎盖维权起,车主对维权的公开“演绎”正向越来越“出位”靠拢,在有车主骑马拉奔驰巡游维权后,又出现了一个“尿不湿奔驰”维权事件。

11月8日,济南市街头就上演了这一幕:一辆贴满尿不湿的黑色奔驰A级轿车,引擎盖和车身分别贴有“买奔驰必备尿不湿”“新车漏油投诉无门”等字样横幅。

毫无疑问,这样一辆奔驰在大街上,车主的“诉求”很快就通过网络被广泛报道了。
据了解,车主周女士在今年4月买了一辆2019款奔驰A200 L轿车,当时新车落地28万元左右,但驾驶两个月后机油故障灯就报警。经过检查,4S店工作人员告知,这是新车出厂时机油添加不足的缘故,并为车主加注了足量的机油以消除故障提醒。
但两个月后,周女士的爱车再次出现同样情况,提醒机油不足。周女士只好把车辆送到4S店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油封有问题”,4S店的维修单写上“因质量问题,本次维修不收费”。

但问题似乎没有4S店检测报告那么简单,几位当地的汽修专家对周女士的车辆进行检查后发现,这辆奔驰A级很有可能不是漏油,而是发动机烧机油他们发现,如果出现漏机油会有明显油迹,但这辆车没出现这情况。再者,从4S店刚出示的缸体密封胶、气门油封密封、气门室盖密封等检测项目来看,显然不是发动机漏机油。
也就是说在这事上,可能存在消费者与4S店的消息不对等的情况,这也是周女士最介怀的事,“他们说漏机油是因为油封的问题,为了保留证据,第二次去店里我没有让他们给我修车。我原本想让他们给我换一辆新车,但是他们不同意,只提供免费维修。
周女士表示,下一步将采用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得到鉴定结构后再举报及进行司法诉讼。
随后,周女士也咨询了律师,并向济南之星提出裸车价10%的金额作为赔偿,即2万余元,但济南之星称可提供1.5万元维修券,但周女士认为新车本来就有3年保修期,在此期间可以免费维修,这维修券来得有点鸡肋。

周女士的奔驰车是否真存在质量问题呢?当地媒体就事件找到涉事4S店济南之星,该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周女士车辆可以免费维修和更换配件,但更换的配件不在主要零件范围内,三包政策规定不适用。现在双方协商方案是有分歧,但4S店会一直积极沟通协调,但对车辆漏油的原因,技术人员暂时无法解答。
与当初未发酵时的“坐引擎盖维权”类似,“尿不湿奔驰”的事件也陷入了买卖双方各执一词,旁观者看不清真相的境地。就目前已知的事实来看,车主把奔驰轿车贴满了尿不湿,以达到扩大声效维权、事件受更多人关注的目的是达到了。
站在车主角度,确实多少有点无奈,就像上文说到,“坐引擎盖维权”也好、“马拉车维权”“大闹4S店维权”也罢,主因是车辆的售后纠纷,其共性是新车落地不久后出现问题,而4S店通过拖延、隐瞒、“大事化小”等方式敷衍了事,谁作为车主也忍受不了。
在前期沟通时,车主就站在弱势的地位,多次沟通无果或解决方式不能达成共识,就会成为维权事件的导火索。车主只能无奈采取吸引眼球的奇葩方式维权,“出了一口恶气”之余,双方强弱地位也会两极反转,4S店从强者变成了弱者,起码在网络和厂家的“众目睽睽”下,不敢有所偏倚和怠慢。

这也是今年多宗汽车奇葩维权兴起的主因,在5月份西安女车主“坐引擎盖”成功轰动全国后,一时成为维权的最“完美”方式。的确,从4S店、厂家反应的速度来看,这起事件曝光前后所得到的处理结果差异太大,可谓给后来车主一个高调维权的套路,所以各地也“依葫芦画瓢”出多起坐引擎盖甚至车顶维权的案例。
虽然大多数没闹上“热搜”,但以前最怕折腾的消费者给了4S店一个姿态:“不怕闹,就怕闹不大”,这里你说4S店经销商无辜吗?应该说不太无辜,在这里不能否认有车主无理取闹、或商讨结果不及预期高的情况出现。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之前4S店强-车主弱的关系中,前者已耗光了维权者的耐心与对其的信任。

但话说回来,哥也不支持这次车主贴“尿不湿”维权的做法。汽车售后出现纠纷后,没有第一时间找消委会等机构进行调解,而是选择制造奇葩事件,“要挟”4S店直面需求,这种歪风不能涨。
但之前茶哥也报道过,同样是女车主维权,没选择坐引擎盖哭,“待遇”相差甚远。一位女律师,面对4S店旷日持久的推卸责任,竟然无言以对,最终其选择将4S店告上法庭,但对方宣称自己在北京认识很多法律界朋友,潜台词就是“不怕你告”(相关文章:同是女车主维权,坐不坐在引擎盖上哭到底差多远)。可见维权是否与“闹”画上等号,选择权不全然在消费者身上,我们的监管部门、厂商能在售后道路上提供的有力帮助越多,“闹事维权”的见报率就越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