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招商引资正发生重大转向!取消税收返还优惠政策,怎么看?怎么办?有哪些新思路新模式?我们将于9 月24-26日(周二-周四)在杭州市举办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新政解析研讨会,将邀请有关政策和体改方面专家及研究者亲临授课,
了解
课程安排请联系王老师150-1092-1500(手机同微信号)
【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奖补禁令下,地方招商怎么办?为更好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部分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市场化、平台化招商体系,即由政府部门退出主导位置让位于国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一种招商引资模式,日前,上海、广州都进行了招商引资体制变革,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整理相关最新资讯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上海临港:未来
5
年前沿产业要招商
6000
亿,投促体制调整有大动作
未来
5
年,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招商签约
6000
亿元以上,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1500
亿元以上,实到外资
80
亿美元以上。
在
9
月
14
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工作推进部署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未来五年,临港新片区要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倾斜资源、倾斜政策、倾斜精力,狠抓招商力量的强化、园区招商的激励、产业生态的构建,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
1
)未来
5
年前沿产业招商引资
6000
亿
设立
5
年来,临港新片区加速成长为前沿产业高地,也成长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超过
30%
。
对于未来
5
年的前沿产业招商引资目标,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过去
5
年来,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
570
个,涉及投资额达
6200
亿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临港开始调整优化投资促进体制机制。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在宣介《临港新片区优化投资促进体制机制
加强招商引资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时表示,临港要更加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
1+2+4+X
”招商服务工作体系,形成以管委会为主导、市场化机制为补充的招商服务体制;设立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的招商公司,组建拥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产业判断、市场化竞争力的招商人才队伍;推进招商和服务一体化,秉承“管招商必管服务”的原则,构建招商引资的“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强化对各专业园区招大引强和生态构建的精准考核,引导园区形成产业定位特色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企业服务专业化的高水平发展格局。
“
1+2+4+X
”招商服务工作体系具体而言,
1
是指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
2
是指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
4
是指先进制造业专班、数字经济专班、新兴服务业专班、综保区产业专班;
X
是指打造一批定位特色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企业服务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
作为临港投资促进体制机制调整的重要举措,当天,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揭牌。
“传统的靠土地、靠政策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过去,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生态,是投资。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先行棋,必须要重视招商引资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主动性的构建。”
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总经理李向聪表示,公司将整合新片区管委会各处室现有的政策,提高招大引强的主动性,同时对各园区招商进行考核机制,打造产业生态,提升招商队伍的能力建设。
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的目的,是要肩负起谋划重大项目,提升产业带动力的职责;要强化“走出去”招商和宣传,扩大国内外影响力,打响“投资临港”品牌;要引领新片区全域招商引资的工作,统筹好行政和市场资源,与各单位形成工作合力。
在招商的产业赛道上,李向聪表示,未来将围绕新片区的主导产业和细分赛道精准招商。其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聚焦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
4
大领域,招引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聚焦跨境和离岸数据、跨境和离岸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业
3
大领域,发挥制度创新和高水平开放优势,加快培育特殊经济功能。
8
月
21
日,上海市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加快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体制机制,在强化系统性、主动性、专业性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形成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的合力,更好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陈吉宁指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好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要求,更好集聚高端要素、强化核心功能,更好优化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更好培育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增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要创新招商服务的理念、政策和方法,优化完善招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以改革创新推动全市招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质量、增效能、上水平。
此次工作推进部署会还强调,对于创新型企业,招商服务要强化“投行”思维,科创基金、产业基金要善于投,加速培育高成长企业,增强企业根植性。
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与上海国际集团、上海
IC
基金、新微集团、司南基金、临港科创投、临港数科等
6
家金融机构和上海市外资协会、世邦魏理仕、高力国际、戴德梁行等
4
家咨询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吴晓华表示,临港将建立招商与基金“一体化”机制,直投基金做强核心层,引导基金做实紧密层,外部基金做大辐射层。
上海司南园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巍表示,所谓投行思维,就是更多在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然后稳步实施,在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基金政策、产业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司南园科是临港集团旗下聚焦早期科创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以及生命科技产业。翁巍表示,接下来基金将加强对产业的深度研究和洞察,同时关注前沿技术人员团队的需求,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帮助项目落地实施。
李向聪也表示,未来将与更多优质金融机构建立“一体化、多层次”联动机制,与更多高能级咨询机构建立市场化招商合作机制,引用“投行思维”,助力临港招商。
要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队伍,必须要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激励考核机制。李向聪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数据产业、保税产业、民用航空、软件产业、金融贸易等,以市场化的薪酬和市场化的考核体制,招引专业人士。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近日,广州挂牌成立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重磅发布“招商引资
20
条”,并且举行新时期全球招商启动仪式,宣布打造广州招商“新
IP
”。这一举措,展示了广州“面向全球大招商”的决心,标志着广州深度对接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
作为投资和全球商业的“磁石”,广州持续释放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今年
1
—
5
月,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3235
家,同比增长
48.7%
。当前,全市
4
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超三成的税收收入、超六成的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新一轮投资发展高地,是跳出广州发展广州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提振信心、提升能级。
擦亮“
IP
”招牌。兵法强调“出奇制胜”,新
IP
“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正是广州大胆创新的一支“奇兵”。作为“
1+3+3
”联合招商机制中的主力军之一,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不同于传统部门偏向单方面招商,而是更强调“双管齐下”——既包含引导投资、促进投资、服务投资,也包含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实现共赢。随着招商引资日趋“白热化”,一个有辨识度的
IP
品牌,便于更好统筹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释放更强的“葡萄串”效应。接下来,要加速
IP
“出圈”,聚焦“招前对接”“招中促成”“招后服务”三大环节,为项目落地提供从洽谈至投产全链条服务。
坚持“专家”严选。招商引资并非“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要“提着篮子去选菜”。这就需要保持“专家眼光”,按产业分、按企业跑、按项目招,抓好精准、靶向、链式招商。高标准建立招商数智化系统,以
AI
招商靶向发力;实施全市招商项目“首谈制”,规范招引秩序……找准方向、锻造长板,促成企业和资本主动来、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
招商引资,引进的是当下的投资,促进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打好系统全面的招商“战法”,方能在全球城市竞争的“卡位战”中,抢饮“头啖汤”、夺得“先手棋”。
据统计,今年
1
—
5
月,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3235
家,同比增长
48.7%
,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53%
,占全市比重从去年同期
10%
提高到
29%
。世界
500
强企业河钢集团新设铁铁能源(广州)有限公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准独角兽阿达半导体南沙新厂投产。广州
24
家企业上榜《
2024
年全球独角兽榜》,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在投资招商领域,广州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在此背景下,这一新机构的“投资发展”之名有何深意?
在广州市新时期全球招商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之所以以“投资发展”为名,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投资发展”比“投资促进”的内涵更丰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促进”偏向于政府单方面招引项目,而“投资发展”既包含引导投资、促进投资、服务投资,也包含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共同发展,凸显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二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以“投资促进局”“投资推广署”等作为招商机构名称。“我市参照国际上招商比较成功的爱尔兰投资发展局(
IDA
)设立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
CIDC
),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辨识度,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并打造为广州招商新
IP
。”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机构将以按产业分、按企业跑、按项目招的思路,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多层次推动招商。
其中,重点产业瞄准显示技术、汽车及零部件、快消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新兴产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海洋装备等产业;未来产业瞄准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产业加大招商服务。
“我们可以向上争取更多的资源,帮助各大投资者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具体的投资发展工作中,新机构将联同相关地区,挖掘企业投资的价值和潜力,选择适配企业投资的发展空间、市场资源,让企业投资发展的种子长成生机勃勃的森林。
记者了解到,立足广州,面向全球,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计划全面实施招商站点建设计划。
其中,在国际招商站点上,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前期建立香港招商站点的基础上,与南航合作,在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阿联酋迪拜和新加坡
4
个城市,设立海外招商工作站,同时梳理了商务部、省市政府、省商务厅、香港投资推广署及在穗企业的各级驻外机构
120
多处,初步建立了联系。
在国内站点建设上,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计划联合相关区,在国内相关重点功能区建立招商站点,派小分队长驻招商。
(
3
)专家分析:展示“面向全球大招商”决心信心
作为在大湾区生活了近
20
年的“老外”,投资广州国际执行代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观察到,开放、包容、创新已经成了大湾区发展的代名词,大湾区的发展成就令人赞叹。“广州,包括我所在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都拥有一流的科研资源、丰富的人才储备、优越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生活服务,在这里投资能够广泛链接全球资源、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商机无限。”他赞叹道。
贺励平认为,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成立,首先展示出广州“面向全球大招商”的决心和信心。对广州而言,这个机构的成立可以更好地统筹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凝聚招商合力,助力广州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他表示,“对于我所在的广州开发区而言,这意味着市区招商引资联动将更加密切,有利于我们区立足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开展区域招商,拓展项目来源,推动项目落地,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
作为广州开发区的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表示,他和团队将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做好招商员角色,加大外资项目的招商力度,积极在国内外举办招商活动,联动专业的平台开展推介宣传;其二,是做好联络员角色,与各国商协会、著名投资公司、专业机构等建立良好联系,让他们推荐优质的项目;其三,是做好培训员角色,举办产业招商、中西文化、商务沟通等培训讲座,为招商队伍充电赋能、答疑解惑。
(
4
)招商机制:“点将”三大招商主体
“联动”三类协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