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苏剑、孔帅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018年6月经济数据预测结果
要点:
5月份,供给、需求“双回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供给端,工业增加同比增长6.8%,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需求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下滑0.9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速则与上月持平。但我们认为单月数据不具备解释基础,当前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并未超出政策目标区间,尽管下行压力增加,但经济运行整体稳定。6月份,供给和需求均维持稳定,经济稳定增长,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8%。供给端,企业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PPI上涨,支撑工业生产活动的扩张。需求端,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压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618”电商年中庆典的促销活动导致月度消费错配效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小幅上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汇率贬值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抢出口”效应,将支撑出口平稳增长。
企业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PPI上涨,支撑工业生产活动
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8%。首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上升,产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空间出现增长,这使得企业经营等方面的预期出现好转,其生产投入也将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5%,增速比1-4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70.6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较4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价格变动对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比4月份多4.3个百分点。其次,中国制造业采购经历指数表明,制造业继续呈回升的迹象。5月中国制造业PMI达到51.9%,较上月小幅回升0.5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生产内生动力稳定。最后,环保限产影响减弱,工业生产活动恢复。从高频数据看,6月份以来的全国高炉开工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尽管发电煤耗率累计同比增速和供电煤耗率同比增速仍为负增长,但下滑幅度保持稳定。此外,出口额同比增速的稳定增长也将支撑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小幅上涨,进出口同比增长平稳,需求保持稳定
预计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较1-5月份小幅下滑。一方面,调结构、去产能决心的坚定导致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另一方面,近期数据显示工业存在上涨的迹象,带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上涨。
预计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前月小幅上涨。这主要是由于“618”电商年中庆典的促销活动导致的。近些年受网络促销带动,线上线下同时在“618”、“双十一”等时期搞大力度的打折促销活动,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受“618”影响,一方面,消费者延迟消费,5月份消费增速减少;另一方面,6月份集中消费,6月份消费同比增速应会有小幅上涨。
预计6月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1.3%和22.4%,贸易差额为280亿美元。出口方面,首先,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支撑出口额同比增速。从已经公布的全球宏观数据来看,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54.6%,较5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欧元区5月制造业PMI为55%,较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为2017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值;日本制造业PMI初值为53.1%,较5月份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尽管短期美欧日经济复苏出现分化,但整体来看,美欧日制造业仍运行良好,对中国出口贸易起到支撑作用。其次,汇率贬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截止2018年6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6166,人民币较月初呈大幅贬值趋势,人民币贬值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支撑出口同比增速稳定。最后,“抢出口”效应助推出口。美方在6月15日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中国做出强硬反击,随后美国于6月18日威胁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表明本次贸易摩擦可能反复拉锯,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对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产生较大消极影响。企业为减少关税征收的负面影响,或将提前出口。进口方面,中国推出汽车行业等领域的关税减让,同时持续扩大进口,将维持中国进口同比增速高位运行。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进口额同比增速上升。此外,工业生产活动恢复拉动内需增加,进口同比将有所增长。
价格同比增速温和上涨,短期内无通胀之忧
预计6月份CPI和PPI分别同比增长2.1%和4.5%,价格同比增速温和上涨,短期内无通胀之忧。受季节因素影响,6月份食品供给充足,食品价格继续环比负增长。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显示,6月11-1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畜肉类价格上涨,猪肉、牛肉、羊肉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上涨0.3%、0.2%和0.5%。工业品方面,6月份石油和钢铁价格继续上涨。
信贷扩张,M2同比增速上升
预计6月末M2同比增速增至8.4%,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原因有两方面:第一,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随着一系列减税政策的落实,预计财政存款一项比去年同期少增,拉升M2同比。第二,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扩大抵押品范围有助于恢复债券市场对AA级以上债券的信心,或将缓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压力。
预计6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1.6万亿元,环比多增4500亿元。信贷环比多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6月份央行两次通过MLF操作已经累计净投放了4035亿元,或将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第二,受6月份端午假期以及6.18电商促销影响,6月居民消费贷款可能增加。第三,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以来,影子银行规模显著收缩,金融监管促使资金脱虚向实,银行表内信贷需求增强。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