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新视点
医学领域全球平台,关注医疗健康的最新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新视点

糖尿病患者学会这10个方法,能帮你预防糖尿病足

医学新视点  · 公众号  ·  · 2025-02-08 17:30

正文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平均每20秒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为 足病而截肢 ,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 (如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好消息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按照本文推荐的 10个方法护理你的双脚 ,尤其是在糖尿病足高发的冬季,可以帮你远离糖尿病足。

1.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异常

由于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双脚可能对疼痛或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更容易受伤,而自己却不知道。糖尿病患者 应做好日常足部检查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 是否 有胼胝 (鸡眼) :脚底或趾间出现硬块,可能伴有疼痛。如果有胼胝,应立即找专业医生修剪,约2~3周剪一次,必要时做减压治疗。


2. 是否有老茧 :脚部皮肤出现厚硬的角质层,可能因为摩擦或压力造成。应定期找专业医生修剪,但需避免过度修剪导致皮肤破损。


3. 是否有出血或渗出 :脚部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点或伤口,特别是伴有红肿、疼痛或分泌物的伤口,可能是感染的迹象。


4. 是否皮肤颜色改变 :如出现红肿、发紫或苍白等异常颜色变化,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或感染。


5. 是否有趾甲变形、变色或异味 :可能为真菌感染的迹象。


6. 是否有其他改变 :任何不寻常的皮肤变化,如溃疡、水疱、伤口或疹子,这些变化是否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或扩散。


上述病变有可能会诱发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即使脚部出现轻微的不适或异常,也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2.保护足部皮肤

如果糖尿病患者是 汗脚 ,出汗过多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或在水中加少量醋,抑制真菌生长。


汗脚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放一些 中性、无刺激性的粉剂或淀粉 在脚趾之间,也可以放在鞋内或袜子内,最好半天更换一次鞋袜,有利于保持足部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如果你的脚很干燥,容易出现脱皮、破口的情况,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建议 每次洗脚后充分按摩 ,涂抹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但要避开趾缝处。如果脚趾缝过于湿润,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增加感染的风险。



3.用低于37℃的温水洗脚

为了 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每天晚上 用低于37℃的温水洗脚 (可用手先试一下水温,以不烫手为宜)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防止发生烫伤


使用中性肥皂,中性肥皂是指pH值接近人体皮肤的pH值,大约在5.5~7之间,对皮肤刺激性小的肥皂,这种肥皂可以温和清洁皮肤,不会引起皮肤干燥或刺激。选择肥皂时可以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注为“中性”或“pH平衡”。


糖尿病患者洗脚后,用质地柔软的浅色或白色毛巾轻柔擦干双脚,特别是擦干足趾间的水分,以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4.脚指甲要剪成“一字形”

糖尿病患者应 定期修剪趾甲 ,一般建议1个月1次,避免趾甲长得太长,减少勾绊到异物的概率。修剪趾甲不仅可以减少趾甲下面的细菌滋生,还可以防止趾甲过长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正确的剪趾甲方法 :水平修剪趾甲,剪成一字形,不要刻意修剪趾甲的两侧,也就是不要把趾甲剪成圆形,因为剪成圆形的趾甲,为趾甲向侧面生长提供了空间,容易形成嵌甲。



5.选择合适的鞋子

为了避免鞋子给脚增加异常的压力,增加双脚破损的概率,糖尿病患者选择鞋子时,需要重点关注 鞋的长度 宽度 高度 鞋型


长度 :应比脚长1~2厘米,这样足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避免因为挤压,影响血液循环。


宽度 :内部宽度应与足部的最宽处相等。


高度 :足够容纳所有脚趾。


鞋型 :不要买太紧、边缘粗糙或缝线不平的鞋子,高跟鞋及尖头鞋,避免造成挤压伤或水疱。


建议糖尿病患者 选择宽大、舒适、合脚、软底、透气性好的平底布鞋或休闲鞋、运动鞋


鞋面最好选择软皮、绢面、帆布面等透气性好的面料,选择有鞋带或尼龙搭扣的鞋子。


此外,刚开始穿新鞋时,先穿20~30分钟,看看是否已有哪个部位被磨红肿等,若没有异常,可逐步延长穿着时间。而且每次穿鞋前,都要 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



6.选袜子两要、两不要

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袜子,也可以减少足部损伤,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选袜子注意以下几点:


两要 :要穿 无缝线的袜 ,或将有缝线的袜子外翻,以减轻袜线对足部的压力;要穿 干燥、透气、白色或浅色的棉袜 ,这样的袜子吸汗、柔软舒适,一旦有渗液,容易被发现。


两不要 :不要穿袜腰过紧或高及膝盖,及带有缝边、破洞或带补丁的袜子。



7.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

很多糖尿病患者坐着的时候,喜欢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俗称 跷二郎腿 ,感觉这样很放松。


殊不知,跷二郎腿这种坐姿,被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导致 下肢血液循环不畅 ,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血液循环功能较差,这样叠加的结果可能会 加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缺血 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的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姿 :抬头,两眼正视前方,躯干挺直,两肩水平,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双脚放松,平放于地面,使膝关节后部肌肉、血管、神经不受压迫。



8.做足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打太极拳或简单的足部运动 ,有助于增强足部的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以下两种足部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1. 脚趾抓地运动 :脚跟踩地,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脚趾来锻炼足部的肌肉,增强足部的血液循环。


2. 勾绷脚运动 :脚跟踩地,脚趾向上,脚掌做旋转运动;脚尖踩地,脚跟抬起,脚跟做旋转运动;坐在椅子上,先单脚做勾绷脚运动,左右交替,然后换为双脚同时做勾绷脚运动。这样锻炼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9.减少双脚受伤的概率

糖尿病患者 注意以下4点 ,可以减少脚部受伤的概率:


1.不要用热水袋、电热器、热水瓶等物品直接给双脚保暖。


2.不要擅自使用任何化学药或膏药去除胼胝,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3.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避免赤脚、仅穿袜子或穿薄底拖鞋走路。


4.及时治疗脚气,请医生帮忙处理向内生长的趾甲或过厚的趾甲。



10.每年至少做一次糖尿病足筛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