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杜牧:莫道大叔最风流,孤灯残月伴闲愁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6-20 08:15

正文

古墨社


唐朝有位大叔,叫杜牧。除了喜欢作诗,忧国忧民,他还风流,多情,有N个心上人。


01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曾在扬州为官三年,公务之余,常赴宴作乐,留恋于花街柳巷。每天都是一手捧佳肴,一手摸细腰,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然后慢动作重播,快乐得手足无措。


难得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对此完全支持,经常派人暗中保护。


杜牧每次跟人争风吃醋,总会莫名其妙的胜出。他还沾沾自喜,以为寄几才华过人,气场过硬。却不知,若非牛大人安排周全,十个杜牧也玩完。


其迷恋风月,钟情声色,由此可见一斑。


02


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牧进士及第,同年闰三月,又被制科录取,一年中两度折桂,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第二年,杜牧来到南昌,成为了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僚。


沈府有个歌女,叫张好好,年方十三,肤白貌美气质佳,精通音律善书画。风流倜傥的杜牧,尚未成家,一眼就看上了她。


一个貌美如花,一个名动天下,不发生点什么,都对不起爹妈。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眼看着就要成为一段佳话,生米即将煮成锅巴。没料到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发现势头不妙,立即纳她为妾,活活拆散了这对鸳鸯鸟。


无奈,杜牧只得离开江西。临别之际,张好好写下了这首诗,以表心迹: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六年后的洛阳,杜牧与张好好意外重逢。只不过昔日豫章名姝,已沦落为街头的卖酒女。


故友相见,执手相看泪眼。张好好纵有千般苦,却无法倾诉。杜牧几番启齿,却欲言又止,只得题诗赠之,写下了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这也是杜牧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不久,杜牧赴长安任职,再次与张好好分离。


山高水远,后会无期。



03


即使与张好好在一起,杜牧也未必能做到一心一意。同样是在洛阳,他又看上了另一位歌妓。


兵部尚书李愿赋闲在家,夜夜笙歌,大宴宾客,进进出出,都是名士鸿儒,唯独没有邀请杜牧。


可能是考虑到,杜牧身为监察御史,执掌法令,不适合作这里的客人。


杜牧听说李府美女如云,美腿如林,实在控制不住向往之心,便托人带话,示意可以邀请一下。


李愿无奈,只得照办。


宴会开始,众位歌妓便依次上场。杜牧饮着美酒,听着小曲,盯着美女,两眼放光,一副沉醉不知归路的模样。


李愿很是得意,杜大人,这些丫头可还行?


杜牧却连连摆手,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张歆艺、张馨予、张雨绮、张艺兴,傻傻分不清。


李愿一愣,杜牧接着问,听说贵府有位叫紫云的,不知是哪一个?


李愿便指给他看,杜牧盯了很久,突然握住李愿的双手,李大人,此女色艺双全,果真名不虚传,请将她送给我吧!


李愿又是一愣,碍于情面,只得应承。心里却万马奔腾,一不小心,就损失了个大美人。


在场的歌妓,见杜牧如此随性,都回过头来笑成一片。尤其那位紫云姑娘,更是羞红了脸。


杜牧谢过李愿,又双叒叕饮了一杯美酒,拱了拱手,写下了四句顺口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但是,能纳很多妾。



04


开成二年,杜牧担任宣州团练判官,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远的差事。


听说附近的湖州盛产美女,便专门请假过去游玩。


湖州刺史崔大人,向来仰慕杜牧的才情,也知道他风流成性,便召集了湖州城的所有歌妓,供他挑选。


杜牧却一脸的不情愿,别给我整娱乐圈,贵圈太乱,有没有小家碧玉,我想看看。这样吧,你在江边组织一次龙舟比赛,到时候全城的女孩都会出来,我肯定能找到最爱。


又不是端午,搞什么划船比武。崔大人心里哭笑不得,嘴上却说,好,我就喜欢你这么直白。


立即吩咐手下,张榜公布,三日后,湖州城举行龙舟竞渡,要求妇幼皆出,全民参与。


或许是因为阅人无数,比赛当天,从日出看到日暮,杜牧都没找到让他心动的小主。


眼看活动就要结束,人群里走出一对母女。


杜牧注视良久,兴奋得连连拍手,就是她,就是她,快到我的碗里来。啊不,快到我的床上来。啊呸,快到我的船上来。


母女上了船,崔大人就直言相告,旁边这位就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享受朝廷特殊津贴的两性关系专家,宣州高级官员杜牧杜大人,意欲娶你家女儿过门,你可愿意?


官员提亲,妇人虽然高兴,却一点心理准备没有,迟迟不敢应声。


杜牧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别担心,孩子年幼,不是马上就娶,咱先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妇人担忧,世事难料,孩子转眼就长大,若你失信,女儿总不能一直等下去吧。


杜牧信誓旦旦的告诉她,请放心,不出十年,我定会来湖州当刺史。十年一过,你便可将孩子嫁与他人。


妇人应允,杜牧便送上聘礼,签字画押,送母女回家。


为了这个约定,杜牧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大中四年,升任吏部员外郎,级别已经不低,但他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奏三章,才如愿以偿。


到了湖州,杜牧尚未安顿下来,就派人去寻找那个女孩。几天后,手下终于将人寻来。


来了四个人,除了当初的母女俩,还有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儿郎。


杜牧大怒,质问妇人,为何不遵守约定。


妇人拿出契约,大人请看,十年期限,已过四年,是你失约在先。


杜牧只得长叹一声,造化弄人,便赠送了祖孙三代诸多金银,派人护送返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