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互动平台,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值得信赖的线上线下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遂宁新闻网  ·  超过瘾!元宵去遂宁这些地方玩就对了🤗 ·  昨天  
长江网  ·  免签入境新政!今起执行 ·  2 天前  
能建国际集团  ·  中国能建China ...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直播预告(2025.2.10-2.16)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道风物

广东人人都爱的“省菜”,竟然是个预制菜?

地道风物  · 公众号  · 旅游  · 2024-12-18 18:2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广东鲮鱼及与广东人生活的重要关联,特别是豆豉鲮鱼罐头背后的故事。广东鲮鱼不仅是食材,更是粤菜技艺的展现,承载着广东人的乡愁和味觉记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广东鲮鱼的重要性

广东鲮鱼是广东人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制作各种美食,还是粤菜技艺的极致展现。广东人对鲮鱼的利用方式多样,从鱼饼、鱼干到高端的餐饮菜品,体现了广东人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无尽的创意。

关键观点2: 豆豉鲮鱼罐头的传奇

豆豉鲮鱼罐头是广东鲮鱼的重要代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从早期的制作方式到现代的制作工艺,豆豉鲮鱼罐头始终是广东人餐桌上的重要一员,也是广东人乡愁和味觉记忆的象征。

关键观点3: 鲮鱼与广东人的羁绊

鲮鱼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食材,更是情感的寄托。无论是顺德人的百般花样,还是番禺人对口感的极致追求,鲮鱼都承载着广东人的乡愁和饮食文化。


正文



广东鲮鱼,吃出一 百零 八变



广东人吃东西,贪的就是那一口“鲜”,新鲜食材从进厨房到入口以分秒计,烹饪追 求镬( huò)气,是反对预制菜的主力军。但有一样预制品,却长期霸占广东人的冰箱和餐桌 ,几乎贯穿了每个广东人的童年,堪称“广东人待客最高礼仪”。它就是——


豆豉鲮鱼罐头


豆豉鲮鱼罐头,你喜欢先吃豆豉还是鲮鱼?

摄影/梁文生


若说豆豉鲮鱼是古希腊掌握下饭菜的 “罐头之神” ,一点不为过。小心掀开罐头盖子,裹满豆油的豆豉香气扑鼻,圆润的身体躺在酥香的鲮鱼上。吃鱼不吐刺不要紧,炸过的小刺酥软而浓香;怕鱼腥不要紧,用筷子尖轻轻拈一口,鱼肉简直似晶莹香脆的猪油渣落在饭上,腥味全无,只剩醇厚的鲜味。


夹起第二口鲮鱼,再配上豆豉,小心翼翼地把两位老搭档一同送入口中,豆豉与鲮鱼融合豆油的香气在唇齿间迸发,再大口送下一筷子米饭,简直是 鲜咸适口、糖油混合的碳水炸弹!


在讲究食材清淡新鲜的广东,出现这样一个广受欢迎,甚至风靡中国,出口世界的罐头预制菜,已然是 美食传奇 。而这罐传奇罐头的背后,更少不了广东“省鱼”的头号种子选手——鲮鱼。


广东鲮鱼名菜扒金山。

摄影/张楚岚




豆豉鲮鱼罐头

广东人的舌尖缪斯



广东人可以不吃老干妈,但一定不会拒绝豆豉鲮鱼罐头。


千万别把罐头和“将就”安在一起 ,吃饭绝不将就的蔡澜曾说:“天寒地冻,当肚子饿时,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白饭,夹一块豆豉鲮鱼吃,绝对没有比这更美妙、更令人满足的饭菜。”


一块金黄酥脆的鲮鱼,看着就下饭。

图/视觉中国


豆豉鲮鱼,正是广东阿妈们锅铲下的全能战士。令人难过的苦瓜吃不下,用豆豉鲮鱼炒!想补充蛋白质但不爱吃水煮蛋,用豆豉鲮鱼炒!最经典的组合,莫过于一道横扫夜市大排档与家常餐桌的 豆豉鲮鱼油麦菜 ,下锅快炒,薄盐吊鲜,油麦菜的清新味苦与豆豉鲮鱼的醇厚咸香简直是天作之合,且炒起来极为简单,唯一的难点可能是开罐头小心别被划伤。


豆豉鲮鱼油麦菜,纵横中国各地小饭馆。

图/图虫·创意


不过,这种罐头的主料鲮鱼,只是一种多刺的平价淡水鱼,用 阳江豆豉 调味之后,怎么就让挑嘴的广东人都被钓成翘嘴了呢?



罐头之神,如何出现在广东?


世界上第一个罐头,诞生于17世纪的法兰西;广东人的“罐头之神”, 诞生于 19世纪的广州。


19世纪后期,广东下南洋的老百姓把鲮鱼煎熟,加上豆豉,并油封住装在瓦罐里,缔造了豆豉鲮鱼的早期形态,此时的广东民众已经掌握了“罐头之神”的精髓——香、鲜、易保存。


豆豉鲮鱼,蒸一下香味更浓。

摄影/陆宇堃


如今瓦罐里的鲮鱼已成往事, 豆豉鲮鱼罐头却百家争香。 “甘竹罐头,甘香可口”的广告词广东人几乎人人皆知,也有粤花、珠江桥等一众品牌广受欢迎。而老广州人刻在记忆里的则是鹰金钱牌,即曾经的广茂香。《广州市志》记载,国内最早的罐头食品厂, 广州广茂香罐头厂于1893年建立,世界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由此诞生。 在鹰金钱的广州旧址红专厂,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的制罐街、炸鱼街,走在街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上万人一起赶工的热络,闻到车间里飘出的炸鱼香气。


如今豆豉鲮鱼罐头的加工流水线非常先进。

图/妖哥新视野


豆豉鲮鱼罐头之所以能俘获挑剔的广东人,好食材、好手艺、好工艺缺一不可。


香飘千年的 阳江豆豉 ,是“阳江三宝”(豆豉、漆器和小刀)之一,也是鲮鱼罐头的风味担当。一颗颗香味上头、乌黑油润、皮薄肉多、口感松软、味道鲜美的豆豉“啵啵”的诞生,背后是 阳江全年无霜期长达350天,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左右的优越自然条件,更需要历经20余道工序、耗时40多天精制而成的时光力量。


阳江豆豉,广东人餐桌上的“黑珍珠”。

图/视觉中国


当然,对于阳江人而言,豆豉更是一份亲切的回忆,蒸排骨、蒸凤爪、炒油麦菜无所不能。阳江人家的早晨,往往少不了巨大的一盆白粥配上几道小菜。有时候贪一会觉,没有小菜,简单的 豆豉配粥 ,也能吃出几分好滋味。


和搭档豆豉一样, 鲮鱼也怕冷 ,水温低于7℃时,鲮鱼将有死亡风险。因而温暖的珠江流域成为鲮鱼的主要栖息地。岭南鲮鱼和阳江豆豉,一个负责鲜嫩,一个负责咸香,两者一拍即合,在广东人精妙的制作技艺里,绽放出绝佳的化学反应——


一条清洗干净的鲮鱼,要在几吨的压力下压制脱水,以保持肉质的鲜美和紧实;再对脱水后的鲮鱼进行油炸,此时, 进厂时“硬骨铮铮”的鲮鱼已从外酥到骨 ,然后被放入铺满豆豉的罐头中。关键的大杀器是用豆油封层,既可以增强口感和风味,又可以达到罐头重要的保鲜目的。豆油在漫长时光里成为沟通两种风物的桥梁,第一个开罐的人,一闻便知这罐深藏两种食材的功与名。


鲮鱼家常现炸,也非常鲜美。

图/钟建邦(教做菜)


至此,豆豉鲮鱼罐头作为广东人的“罐头之神”,咸香可人,功名已成。然而,豆豉鲮鱼罐头出现不过百年, 广东人与鲮鱼的羁绊,还要更为深远。




广东“省鱼”头号种子选手

如何成为“粤菜之魂”?



早在唐代,就有南海郡(今顺德所在地) 的农民“收水以贮鱼,号为鱼种。鱼,即鲮鲤之属……”(《北户录》)的记载。等到了今天,养鲮鱼已经养出了情绪价值——鲮鱼在水底往往成群出现(似乎很好上钩),身姿优雅敏捷,钓感拉力十足 (非常容易“空军”) ,因而深为 岭南钓鱼佬 们痴迷,甚至有人称其为 “鲮妹妹”。


如今,广东人将鲮鱼利用到极致。还在幼年期的鲮鱼,就可以被用来当鳜鱼等名贵鱼类的饲料,等长到二两出头,就可以被装进 豆豉鲮鱼罐头 ,至于更大些的鲮鱼,全身都是宝藏——鱼肚肉细嫩肥美,鱼鳔脆嫩有嚼劲,广东人还开发出了自己的暗黑料理“仰望星空”—— 清蒸鲮鱼头。 卖相看似可怕,但轻尝一口吹弹可破的鱼唇,又仿佛有种恋爱的荡漾感。


清蒸鲮鱼头, 你敢和它们对视三秒吗?

摄影/梁文生


至于鲮鱼唯一的缺点—— 细刺多 ,在卷到飞起的广东饮食界,反而成了各位大厨施展粤菜技艺的最佳舞台。



广东顺德人:开局一条鱼,全身皆是菜


在广东,鲮鱼注定要经历N种死法,决定N数值大小的就是 顺德人。 ——煎酿鲮鱼、鱼饼、鱼干、鱼滑、鱼揸(zhā)、鱼松、鱼腐、鱼面线、鱼皮角、鱼球、蒸鱼头、鲮鱼鼻、凉拌鱼皮、鱼肠煎蛋…… “不吃鱼三餐无味,心挂挂(牵挂)啊” 的顺德人,真正让鲮鱼做到了“死得其所”。


鲮鱼球、酿鲮鱼、凉拌鲮鱼皮。

摄影/ 梁文生、 张楚岚


酿鲮鱼 ,是一道技艺堪比绣花、非常体现顺德人饮食智慧的功夫菜,看似鱼外表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当你夹一筷子,便能得知真相,鱼骨与细刺已经分离,被抽离鱼身,鱼肉则被剁碎调制,正是“食鱼不见鱼肉,但品其有鱼味、观其有鱼形”的终极境界。


粉葛赤小豆煲鲮鱼汤 ,则在广东名汤里位列一席。最爱粤菜的蔡澜这样形容——


“一次,有位大师傅说要给我煲‘不花巧’的汤。大师傅拿出来的那个大汤煲,汤渣已捞起,剩下五分之一的汤。看料,有鲮鱼、沙葛、赤小豆、腩肉等等,都是很平凡的东西。一喝进口,浓郁香甜, 是广东人煲汤最高境界的样板。”


粉葛赤小豆煲鲮鱼汤。

摄影/梁文生


至于刀工考究的绉纱鱼卷,色泽金黄的乐从鱼腐,口味鲜美的均安鱼饼、凤城鱼面线们,无不能体现 “厨出凤城” 四字的含金量。当然,在顺德吃到最后,可别忘了带上一条满载顺德人乡愁的 鲮鱼干!



番禺人:最爱滑滑糯糯土鲮鱼


相比于顺德人吃出百般花样,番禺人吃鲮鱼,则将 粤菜对口感的诉求贯彻到极致。 同样一口鱼蓉、鱼胶,番禺人可大开大合,可精致小巧。


大开大合如 扒金山 ,是鲮鱼界的自助餐。番禺人用铜盆装满清水,把鱼胶堆成山状,然后烧开清水,用餐时将鱼肉扒入开水中,当鱼肉熟了就会浮出水面,蘸上胡椒粉、酱油吃,鲜味可口。食客可以吃多少刮多少,食尽其乐。


扒金山,吃多少舀多少,丰俭由人。

摄影/张楚岚


精致小巧如 市桥白卖和鱼皮角 。番禺人将鲮鱼融入到了点心的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市桥白卖。它属于烧卖的一种,因由鲮鱼胶制成,晶莹洁白而得名。如果将鱼茸拌油反复打挞成胶状,再压成薄而小的角皮,加入肉馅后就形成了特色的鱼皮角,搭配清淡汤品或浓郁的酱汁皆可。


在广东另一美食重镇 中山。 海洲鱼饼、小榄炸鱼球、菊花酿鲮鱼 ,都是当地名菜。 小榄镇盛产菊花,善用菊花入菜,菊花饮食习俗位列非遗。 每逢金秋,金黄的炸鱼球配上灿烂的菊花,让一条鲮鱼,也有了三分诗情画意。


色泽闪亮的鲮鱼饼。

摄影/梁文生


说鲮鱼到底有多好,用一个“鲜”字来形容似乎不够。在海鲜无敌、食材丰富的广东,鲮鱼显得难登大雅之堂,总有比它更鲜的东西。可这样一条刺多肉少的淡水鱼,却在广府人的餐桌上发挥出了万种风情。


在岭南饮食文化里, 鲮鱼正堪比江南的“莼鲈之思”。 出身自广府的文人学者,往往笔下不吝对鲮鱼的赞美。“岭南诗宗”顺德人黄节就有 “客厨自有烹鲜汁,不及乡风豉土鲮” 的诗句。鲮鱼之名,也走出了岭南。来自北方的美食家唐鲁孙写过一道 传奇鲮鱼菜“玉葵宝扇” ——新鲜土鲮鱼跟上品曹白鱼同蒸,一红一白颜色润泽,一鲜一咸香味交融,徐徐品之,恰如那个岭南“玉葵宝扇”传说里,一位世家公子用家传宝扇救活溺毙的未婚妻,终谐花烛的故事结局一般圆满。


广东人的鲮鱼名吃—— 东莞冼纱鱼丸的制作过程。

摄影/吴学文


一条鲮鱼,下得了厨房,上得了书册, 承载着粤菜极致的技艺美学,也缔造了一段食品工业的美食传奇。 背几条鲮鱼干,带一袋鱼皮角,是广东人的乡愁;开一罐豆豉鲮鱼罐头,炒几个家常菜,更在深夜的大排档里,留学生的饭桌上,成为了一段中国人的味觉记忆



文 | 九月、苹果

文字编辑|苹果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首图 | 梁文生

封图 | 陆宇堃


📖
参考资料

《岭南饮食文化》周松芳 广东人民出版社

蔡澜:身为广东人,已是一种福气 杂志《同舟共进》访谈

顺德桑基鱼塘衍生的塘基美食研究 王红梅 鲍亦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