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塘资讯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早鸟价倒计2天 | ... ·  3 天前  
健康中国  ·  咳嗽不止?试试这样做丨科普时间 ·  1 周前  
建设性意见  ·  你也曾被体检结果吓个半死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塘资讯

1993年朱镕基是如何劝说各地同意分税制的

鱼塘资讯  · 公众号  ·  · 2017-12-05 19:50

正文

93年,朱镕基带着体改办、财政部、税务总局还有银行等部门的60多人,花了两个多月,跑了17个省市,去劝说各地同意分税制。


为什么这么大动干戈呢?


因为当时财政体制的核心是“包”,地方政府完成年初的税收指标后,都想尽办法把税收藏在当地,导致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连年低于gdp增速。到92年中央财政赤字1000亿,到了不跟银行借钱,政府发不出工资的地步。第二年铁路、港口、民航等一批重点基建项目也因为中央拨不下来钱,被卡了脖子。


那时候每年一度的财政大会,一开至少两三个礼拜,主题通常有两个,一个是地方财政厅跟中央财政部的“罗圈架”打得不可开交,因为几乎所有地区都对中央压下来的税收指标有意见,都说完不成,双方要讨价还价好几个回合。


另一个主题是“募捐会”。中央预算的窟窿年年要补,只好跟地方伸手要“贡献”。但在当时“弱中央”的状况下,财政部长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当了12年财政部长的王丙乾有一年开口要钱,被一个富裕省份的财政厅厅长当场反目:跟我要钱?我可没有!


所以92年中央财力困难,三次跟地方政府借钱,最后还是小平同志亲自出马,向上海借到10亿。


收不到税,中央政府只好走走收费的偏门,80年代中期,就发布了“能源交通基金”,之后又发布了“预算调节基金”,到90年代初,每年财政会议之前,中央总要千方百计的出台一些收费措施。


但是修修补补弥补不了年年增加的赤字,中央财政已经到了悬崖边上。这种情况下,才有了朱镕基亲自带队,到全国强推分税制的事情。


分税制对充实中央国库的效果明显,10年间,全国财政收入从4000多亿增长到2万亿,但是中央把税收大头拿走之后,换成了地方政府想尽办法“增收”。


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是8万多亿,土地出让金接近4万亿,而且还在增加。增长最快的是地方债,去年的规模达到了6万亿。税收收入已经不是地方政府搞建设的主要来源。


由于中国大部分省市经济是倒金字塔结构,中央拿走十几个税种的大头后,省以下政府几乎无税可分。基层政府以前为了维持财政,在超生罚款、超载罚款上大做文章,弄出人命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件。


12年全国人大小组讨论会上,广东省的代表们对主管财政的中央领导大吐苦水,说中央财权太大,广东省的发展成果,被中央转移支付给了中西部地区,而广东本地的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给这两天因为美国税改,而对中国减税怀有期待的人泼点冷水。中国目前的财税制度,决定了说减税就要先考虑减谁的税,砍税的支出。


减中央政府的税,我们怎么集中力量办大事,怎么下饺子一样生产航母和万吨大驱,怎么朋友圈遍天下,让人民日报共青团环球时报不断打call。刚还向各国庄严承诺了,要邀请各国政党15000人次来华交流,减了税诺言怎么实现。


减地方政府的税更吓人,地方政府没钱的时候是没底线的,税不够费来凑,当年收农业税的时候他们的手段忘了吗?到时候各地治安水平下降,犯罪率提升,基层党组织成为保护伞,车匪路霸横行,中小企业和老百姓有好果子吃吗?


而早在2012年,还在中投公司当董事长的楼继伟在为《财经》杂志撰写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下一步”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按现有税种,中央确实没有多少余地与地方在收入分享上做太多的文章”。


政府手里三个钱袋子,税收,债务,土地出让金,一年新增债务上万亿置换好几万亿,税收多一点少一点无关大局。


微博上要是实在炒得太凶,就把个人所得税门槛上调一下。个人所得税一年一万亿,一半来自北上广深杭,这几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上涨10%,所得税的损失就全回来了。而且房价一涨,有房的小中产们还特别高兴,多交的房款他们会当作资产,没房的也会通过交房租承担即将到来的房产税。


所以说,在川普减税后嚷嚷着中国也应该减税的,都是因为没有权力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