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设性意见
更好的社会,更好的生活,需要建设性意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健康中国  ·  身边的暖医瞬间 | ... ·  23 小时前  
阜阳新闻网  ·  阳性!一家6口出游,5人感染!医生紧急提醒 ·  3 天前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  AI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总第214期) ·  3 天前  
湘微教育  ·  至此,正式退出春节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设性意见

你也曾被体检结果吓个半死吧?

建设性意见  · 公众号  · 健康  · 2024-11-11 22:5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体检的重要性、选择体检机构的注意事项、制定体检方案的原则以及解读体检结果的方法。文章指出,定期体检有助于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重大风险,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但在选择体检机构和制定体检方案时,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同时,基于循证医学体系的决策才是把握健康的最有利选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的第一部分强调体检的重要性,特别是现代循证医学的观点。

文章指出定期体检能够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重大风险,对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观点2: 选择体检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提到在选择体检机构时,需要警惕公立医院把体检中心外包出去的情况,也要注意私立专业体检机构的推销大套餐、贵套餐问题。此外,一些门店可能会夸大解读体检报告,推荐患者到不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

关键观点3: 制定体检方案的原则。

文章指出体检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年龄、性别、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职业属性与生活方式等因素。同时强调了不要盲目追求多项目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项目检查对身心有害。

关键观点4: 解读体检结果的重要性及方法。

文章强调了不要被体检结果的胡乱解读所误导,指出基于循证医学体系制定的体检方案和解读报告才是最可靠的选择。推荐了几家循证医学机构,并提到了自己的操作方式。


正文

体检,是一件非常挑战人类天性的事情:


你说不体检吧,心里总归不踏实。 平常的生活方式有多不健康自己最清楚不过,各种中年人患癌/猝死的新闻也时不时弹出来恐吓一番。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观点,定期体检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重大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中老年人。


但你说去体检吧,其实心里也会发毛……现在的体检套餐涵盖那叫一个全面,动不动就是这里查出结节,那个指标异常,这些异常到底意味着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拿不准轻重,往往是把自己和家人吓个半死。


总之,普通人想要通过体检管理好自己和家里老人的健康,非常非常地难。


第一步,选体检机构就有很多坑


通常我会建议找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依托大医院的设备与医护资源,检验质量的可靠性相对会更好一些。


但是,有的公立医院会把体检中心外包出去,有时吃相会比较难看,需要仔细分辨。还有就是公立医院要承担入职体检办证体检等工作,肯定人多排队长,服务体验方面对于老人小孩就不太友好。


那几个知名的私立专业体检机构总体其实还可以的,服务体验肯定也比三甲医院好很多,但普遍会存在一个推销大套餐、贵套餐的问题,其中难免有些项目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一股脑地推增强CT胸片,比如推肿瘤标志物检测,都是常见错误做法。


还有一些恶劣的 门店会夸大解读体检报告,然后把患者推荐到有提成的专科医院甚至江湖郎中处就诊,这就严重违背医德甚至违法了。


简而言之,如果你很在意服务体验,有专业知识能自己选好体检项目,有可靠渠道帮你解读体检报告,那去私立专业体检机构就很合适。


第二步,制定体检方案并非越全越好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体检项目越多,覆盖的器官越全就越好,以为限制体检方案的只有钱的因素,有钱人就多查几项,普通人就查个基础套餐……这就错得很离谱。


实际上,体检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很多个因素,包括所有人都知道的年龄与性别,还有大部分人会忽略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还有职业属性与生活方式。


我自己每年使用的一个体检公式是这样的:


基础套餐➕家族病史重点筛查➕自身病史筛查➕多年项目挨个儿筛查


基础套餐就是体格检查、视力、口腔、耳鼻喉、腹部B超、血尿常规这些,便宜,直观,有必要。


家族病史就是考虑自家的直系亲属曾经患过什么重大疾病,找出其中有家族聚集性的项目定期筛查。比如我家有两人有甲亢病史,所以我每年都会查一下甲状腺功能,虽然到现在一直都没问题,但每年查一下还是有必要。


自身病史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对于体重超标和三高人士,有必要定期关注下心血管的情况,体重特别大的还需要考虑查一下关节。 (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齐全,也不够个性化)


再有一些胃肠镜等检查项目,指南推荐是到年龄了隔几年查一次,就不用那么精确,估摸着几年之内每年挨个儿安排一个就好。


不必要的项目非要去检查,不仅乱花钱,还对身心有害,可千万别当那个冤大头。


我听过最离谱的是常规体检安排做全身PET-CT,收一万多块你可以不在乎,辐射剂量总该考虑一下啊……而且它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检查才能反映完整的结果,单独做个全身PET-CT难免会有一两处“图像异常”,和肿瘤还有十万八千里呢,但是多吓人啊!


还有像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微量元素检测,给健康人做就是纯纯的智商税,总之别花那个钱就对了。


第三步,体检结果的胡乱解读最坑钱


很多人体检本身花了500元,体检之后咔咔咔买保健品补品花了5000元不止……什么补血的啊,对心脏好的啊,营养神经的啊,控制尿酸的啊,只要你有焦虑,市场上一定有相应的智商税在等着。某些体检机构的医生就很自然地成了保健品和专科医院的金牌销售。


同样的客观检验数据,同样的异常指标,在有的医生口中你注意健康生活、保持观察就好,在有的医生口中你就离癌症一步之遥了,赶紧按我说的去买保健品/做治疗续命。


那,以谁说的为准呢?


这时候,你就不能信任某个人,而是要去信任基于最新医学证据和逻辑的一套决策体系:


循证医学


基于循证医学体系制定的体检方案,基于循证医学原则解读的体检报告,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对自己和家人健康最有利的选择。


具体到体检解决方案来说,国内的几家循证医学机构,比如怡禾、卓正、知贝、可友都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受限于规模和服务定位,去他们那儿直接做体检往往会比较贵,有些大型设备他们私立机构也没有配备。


有一个省钱但一样可靠好用的办法,就是只用这些循证医学机构的咨询服务,请他们出方案,请他们解读体检结果,但实际的检查化验到三甲医院去做。我给自己和家人安排年度体检就都是这么操作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