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挂着窗帘呢,就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仅巴巴地望着别人的窗,还总忘记遮住自己的窗。
人总要经历些事,才会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少言、少看。
学会挂上窗帘,学会对外诉说时,有所筛选和遮掩,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
免得一开口,自己的家事就被旁人一览无余。
杨绛曾被钱钟书赞誉为世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一个女人,在经营家庭时,想要如杨绛般智慧;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慎言。
能做到对外不说家里这三件事,才是真聪明,有远见。
不说夫妻矛盾:
真正聪明的妻子,从不用海水浇灭火山
著名小说《神秘岛》中,有一处经典情节。
当主人公所在的岛屿面临火山爆发的危机时,有人提议将海水从火山底部的裂缝中引入,以此熄灭即将喷发的岩浆。
但这一提议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主人公发现,当外部引入的海水撞上岛屿内部的火焰时,只会引发爆炸,继而让整个岛屿分崩离析。
但如果好好引导火山,让其沿着合适的方向顺畅喷发,一切就还有转机。
夫妻相处也是同样,许多琐碎的矛盾只是内部汹涌待发的火山,好好处理,并不致命。
可如果肆意对外倾诉,甚至央求外人为家务事评理,反而容易激化矛盾,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杨绛有一段故事广为人知。
在度蜜月期间,钱杨二人因为一个法语的发音在轮船上争论起来。
杨绛觉得钱钟书的发音有口音,不纯正,钱钟书不服气,他们谁也不让谁,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
为此,两人甚至找一个会讲英语的法国人断公,结果证明,杨绛是对的,钱钟书错了。
事后杨绛回忆时称:“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本身只是夫妻间的琐碎争论,却定要分高下、辩对错,为此不惜寻找外人裁定,最终又有谁因此获益呢?
所幸这还是发音问题,确有对错可言,若是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想要凭外力让一方低头,只会困难千百倍。
万幸这二人同等聪颖,此事了结后,各自都参透了个中道理。
往后的相处中,再遇到矛盾,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相互迁就、彼此体谅。
譬如,杨绛爱干净,但钱钟书不拘一格。
杨绛搭毛巾的时候,总是边对边,角对角叠放得整整齐齐,钱钟书却认为这样费事,总是随手一搭。
每次杨绛看到了,也不恼,也不勉强,更不曾向谁说起。
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重又拾掇一遍。
而钱钟书也会在发生争执时,选择包容礼让,温柔化解,绝不让矛盾溢出家门。
柏杨说过:“夫妻间的事,有一半以上不足为外人道,有他们所特有的秘密,也有他们所特有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局外人不知道内幕,最好勿加干涉。”
夫妻间相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每个人的婚姻中都有数不清的大小矛盾。
真正聪明的女人,会学着关起门来处理,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让家庭走向幸福美满。
不说子女错处:
有远见的母亲,都懂得给孩子留面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说过:
“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种,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古人亦有云:“当众不责子。”
在外人面前公开指责孩子的不足和过失,是对孩子自尊的摧残。
而一个自尊坍塌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
生活中不乏有对着外人揭孩子的短这样的例子,
特别是妈妈们聚在一起时,少不了聊起自家孩子。
当聚会开始时,总会有人习惯抢着说自己孩子的不好。
当自家的孩子受到夸奖时,又要绞尽脑汁想几点孩子的不足,以示自己的谦虚。
有时甚至话题本不在孩子身上,但为了敲打一二,还是要找个由头,当众对孩子教育几句。
殊不知,
正是这样不经意的几句闲谈,日积月累,消磨了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加深了母子间的隔阂。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谈到自己的家庭:
“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中,是我最大的幸运。”
在她的记忆里,即使在她十多岁时,每当遇到人生的选择,父亲都会征询并十分尊重她的意见。
而她的母亲也是位开明贤惠的女性,待人温柔和善,教子开明自由。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杨绛,思想独立,待人尊重。
钱瑗出生后,同样沐浴在开明的家风下,收获来自父母的尊重,从而学会自尊与自爱。
正是因此,她才一步一步成长为杨绛心目中“此生唯一的杰作”。
有远见的女人,打一开始就明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
她会先给孩子爱的确信,选择正确的场合教育孩子,用鞭策代替贬低,以鼓励代替责骂。
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听你的;
给孩子留面子,孩子才能还给你体面。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能在达成目的的同时,给孩子留足尊严,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不说经济状况:
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富不凌人,贫不寒己
《增广贤文》中有云:“客不离货,财不露白,富不露相。”
自古以来,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就是最私密的事情之一,不可轻与人言。
况且财帛珠宝只是外物,于修身无益,富不必高声凌人,贫不必哭诉家寒。
内心丰足,人生豁达,方是正途。
晚晴名臣曾国藩一生中有两位最重要的女性,其一为母江氏,其二就是妻子欧阳氏。
欧阳氏是一位勤俭持家,温柔贤惠的贤内助。
曾国藩功成名就后,欧阳氏并未因此跋扈,对内依旧上敬老人,下和弟妹;
对外也始终如一,从不炫耀家底,不自夸身份,曾国藩的官越做越大,欧阳氏的虚荣心却反倒越来越小。
正是她十年如一日谦虚低调、谨言慎行,为家中妯娌做好榜样,似此烈火烹油,本该树大招风的曾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富贵时当低调,贫寒时却也不必四处哭穷,博得同情。
恰恰相反,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该体面。
杨绛曾经历过一段至暗时刻,那段时间,她没有工资,存款冻结,每月只有微薄的一点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