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肇始,大地回春;万物待旦,道通自然”,如同一声悠远的钟鸣,为全诗定下了恢宏的基调。
2025年如约而至,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元旦不仅是时间的起点,也是诗人哲思的起点。在这片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背景中,尽管岁月、生命会“吊诡地消亡、虚幻地存在”,诗人提醒我们都要学会热爱。即使“活在逼仄的人间”,可能遇到诸多不如意的现实,我们也可以“清静无为”地从容面对。
“清静无为”源自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老子认为统治者应减少对社会的干预,顺应自然法则,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种“无为”并非消极怠惰,而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从。庄子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思想,他强调通过“无为”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认为个人应摆脱对名利的执着,回归自然,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清静”乃指内心的安宁与平和,“无为”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行为方式。两者结合,便形成一种既内心无扰、又外在不强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达到和天地万物的和谐。这种超然的生存之道:“至少我可以,保持……”,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的审视,也是一种对心灵的安顿。
诗的中段,以“同一片星空下”的意象展开,探讨了造物主的神圣与万物的共存。诗人认为,无论万物的命运是消亡还是永恒,它们都拥有自身的神性,这种观点不仅是一种自然观,也是一种对多样性与包容性的赞美。这一部分语言平静却饱含力量,犹如冬日阳光般温暖,直抵人心。相对于宇宙时空,人类是多么渺小,甚至,整个人类历史都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对于个人,又何必把倏忽即逝的有限生命,消费在对得失的斤斤计较中呢?年代转换之际,过去的就让它们过去,新来的我们认真面对,倾爱体验。
尾段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强调“变化的瞬间”是生命中最值得把握的主题。诗人用“地球、海洋与天空,皆是多元”的句子,将读者的视野推向宇宙的多维存在、万向运动,最后以“世界自有新新顿起的力量”收尾,点燃了希望的火焰。整首诗在深邃的哲思中蕴含着对未来的乐观信念,具有强烈的启迪性。
确实,无论失去或得到,无论痛苦与幸福,无论抵抗或挫败,尝试过程、奋斗经历才是真正的生活享受,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借辞旧迎新之际,我想感谢一下“一日一诗”工作人员在过去一年里的辛苦付出。365首诗歌作品,填满了本刊每一天的 “日历”,也留下了每一天的“脚印”,“谁知网上餐,字字皆辛苦”——其中有作者的创作艰苦,也有评者的码字劬劳,有荐诗者的大海捞针,也有制贴者的精心绣作。诵读、动画多为本刊“自产”,大家皆以认真之态耕耘,力图为读者奉上多维的精神佳肴,为爱诗者提供展示作品的成长机会。好坏另作别论,尝试已足欣慰。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读者的热情支持,感谢老铁们的不离不弃。“一日一诗”工作团队衷心祝愿各位诗人和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创作快乐,阅读快乐,生活快乐!祝各位幸福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