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扯,扯到哪算哪。
我们现在说美国是头等强国。那么美国的精神源头在哪?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送的,最早的十几个联邦是英国殖民地。
也就是说,星条旗帝国的爸爸是日不落帝国。
那么,历经各种玫瑰各种亨利,终于从阴雨和泥坑里爬到世界巅峰的日不落帝国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除了土著,会找维京人,找到诺曼人。再往前翻一翻,会找到:咦,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原来是延承于罗马人!
顺着修英国长城的哈德良挖过去,图拉真、屋大维、凯撒,一个比一个恢弘的罗马帝国故事便摆在眼前。一度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将地中海变成内湖的罗马英雄,在斗兽场里消遣着万众敬仰的欢呼。
如果再往前翻会看到,当亚历山大大帝使用点斜式战法,狂推波斯人,一路砍杀到印度的时候,罗马还在玩泥巴。即使当亚历山大身后帝国分为三块,打完布匿战争的罗马人好不容易吃下希腊后,却迅速希腊化。希腊才是欧洲的爸爸。
美国的爸爸是英国
英国的爸爸是罗马
罗马的爸爸是希腊
希腊的亚历山大最牛叉
那么,对于亚历山大而言,除了自小崇拜阿喀琉斯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师从亚里士多德。
对,就是那个发明三段论,用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来折磨人的亚里士多德(他的哲学影响不胜枚举)。
亚里士多德的师父叫做柏拉图、柏拉图的师父叫做苏格拉底。
讲到这里,整个西方世界的哲学脉络便扯清楚了。
希腊三贤的思想光辉经由伟大的君主亚历山大大帝之手,拓展到半个欧罗巴。而继承希腊文明光辉的凯撒,将种子撒向高卢、不列颠、日耳曼黑森林。
进而孕育了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美利坚。
于东方,东北亚,东南亚的礼法与世俗观念,追溯源头,除殖民遗习外,多来自中华。中华文明的源头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孔子见老子,道教创始人和儒学创始人的思想光辉亦师亦友,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而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则将儒学更加系统地发扬光大。
老子是孔子的友师
孔子是孟子的老师
这一思想光辉,在主张法家思想的秦朝一统后,被汉朝继承。武帝之前,百家依旧争鸣,但老黄之学更胜一筹。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华正统,之后几千年未有动摇。
百家
老子
孔子
孟子
他们的思想光辉在“秦—汉”的疆域拓张和帝国兴起中起到中坚作用,并且由此奠定东方哲学基础。
希腊城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他们的思想则在“希腊—罗马”的延承中,成为后续整个西方世界的基石。
老子VS苏格拉底
孔子VS柏拉图
孟子VS亚里士多德
秦始皇VS亚历山大大帝
汉武帝VS凯撒大帝
唉哟,有没有汗毛立起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一起立一立汗毛,然后继续。
话说,现在才讲完预备课,讲完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大概其的意思就是,柏拉图就是孔子,《理想国》的地位相当于《论语》,这样推销起这本书来,接受度就很高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说完了,去看理想国吧。
既然还没有退场,那就继续讲讲,看在讲完有皮皮虾吃的份上。
《理想国》核心是把一个完美的社会结构分成三层:统治者、武士、平民。
柏拉图认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概括起来就是脑子好,知道要干啥。
武士阶层呢,最重要的是忠诚,还有就是把忠诚兑现为具体事件的执行力。
平民阶层最重要的就是克制和奉献。
其实孔子讲的仁和礼也差不多是这些东西,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
那么怎么讲清楚理想国呢,我打算用我们
的建国史来讲一讲,毕竟最近不少人看过建军大业,大概其知道这些桥段。先来一段音药:
看过《悲惨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整个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历史都浓缩在冉阿让的身上。一个苦役犯成了市长又逃亡,最后在街垒下,将女儿深爱的小伙子从炮火下救下。人性的光辉在下水道的淤泥中也能闪闪放。
法国大革命感召的不止是现在坐在电影院里看《悲惨世界》歌剧版的我们,也感召了六次到法国的马克思。
巴黎公社的硝烟和工人阶级的浴血奋战,感召马克思将这种斗争模式推广到整个欧洲。于是一个德国人总结了一段法国人的斗争经验。
但确实俄国人从德国人马克思手上拿走了资本论,拿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宝典。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响,掀开了列宁领导的苏俄革命篇章。
巴黎公社到炮打冬宫,都是城市革命的套路。在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旅法旅俄年轻人归国革命。在北伐的动荡格局之下,获得了一定的革命果实(比如上海的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