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铮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天是节后复工的第一天,怎么样,大家都准备好投入新一年的工作了吗?
想必还会有很多人仍然沉浸在春节假期中,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春节真的有点不一样。
首先就是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请两天假就能实现11天的长假,让大家出行有了更从容的选择,也使得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约7%,创历史新高。
除了春节出游,今年的电影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刚开年2025年的电影票房就成功突破100亿,为全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
多数城市也都把握住春运的机会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的城市在推广非遗文化的同时,巧妙地通过旅游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城市凭借机器人表演,向全国展示了其科技实力;还有的城市在大年初三就开始迎来返工潮,准备在新的一年中大展拳脚。
也正是这么多的不一样,让我们看到今年赚钱的城市开始有了变化。
所以今年春节,哪座城市才是最大的赢家?
一、票房最高的城市:上海
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超过了多数人的预期,毕竟2024全年的电影票房仅有425.02亿元,相比往年下降了22.6%,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春节档的电影可能不会激起什么水花,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神仙打架,无论是总票房还是观影人数都破了历史纪录,号称“史上最强”的春节档。
2025年春节档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4 20:42,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截止到2月3日,2025年度票房也已经突破了100亿元,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其中观众最偏爱的电影,还是有望冲击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部花费5年时间打磨出来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电影人的赤诚之心,观众的热情也使得这部电影在河南鹤壁一电影院一天内排了88场,并持续追加,而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电影院的春天,回来了。
所有城市里,电影院被挤得最爆的,是上海。
春节档场次相比去年直接增加了近5千场,总出票数量达到了465.1万,比其他城市领先百万量级,而这样的观影人数带来的则是上海春节档总票房的领先地位。
2025年春节档1.29-2.3日票房数据
约等于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的票房总和,再次超越了去年春节档2.6亿的纪录。
今年春节档如此火爆,影片自身的优秀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影院消费,官方层面的补贴力度也非常大。
不但上海调低了今年的电影票价,把去年67元的平均票价再次降低到今年的57元,多家影院的票价也重新回归到19.9元起。
而且国家电影局也启动“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覆盖了贺岁、元旦,以及春节档,总共补贴高达6个亿。
这个补贴力度和贴心程度,也确实是电影市场的一次返璞归真。
二、春晚分会场热度赢麻的城市:武汉
今年春晚四个分会场的舞台亮相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也成功带动了分会场的春节旅游热潮。
根据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显示,四地春节期间的搜索热度均上涨超50%。
重庆入境游人次相较同期增长156.6%,线上接待人次位居全国城域目的地前五名;
拉萨线上接待人次位居西藏全区第一、占比近七成,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6%;
无锡旅游总人次和金额均排名江苏全省第三名,增长率排全省第二;
不过要说真正赢麻了的城市,当然是游客预订量同比增长117.65%,增幅排在全国十大热门城市第2位的武汉,甚至连“武汉”搜索量都同比暴增1160%,打破了历史纪录。
为了能抓住这次春节假期的热度,武汉也做出了全面的准备,文旅局出面筹备了57项春节专项活动,从创意集市到年画体验,从文化展览到剧院演出,从灯会游园到民俗表演。
这些活动的组织,让武汉的各个角落都是张灯结彩,一下子就把春节的氛围拉满了。
我想,武汉能有这样突出的增幅表现,除了春晚的热度之外,本质上也是源于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温度。
三、靠旅游赚钱最多的城市:北京
与以往不同,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再加上8天的春节假期,因此不少人选择“分段过年”。
假期“前半段”回家探亲团聚,“后半段”外出旅行。
虽说目前很多省份春节假期旅游数据还并未发布,但是从已有的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出人们在春节假期出游地的选择偏好。
目前有数据的部分城市统计(截至2.4 18:00)
根据目前统计,春节假期前4天的旅游数据,其中接待人数最多的城市是重庆,达到了1490.85万人。
不过要是说收入的话北京还是略胜一筹,全市接待游客仅总量853.6万人次,但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40.3亿元,
那么,为什么北京的旅游人数只有重庆的57%,但收入却能如此之高呢?最主要的就是北京抓住了“非遗”“文化”的切入口。
因为春节和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让古建筑群、地坛庙会、前门等热门打卡地更加受到游客青睐。可以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王府井、前门大街、故宫、南锣鼓巷,每个地方都能带来极大的人流量。
以南锣鼓巷为例,平均日均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但春节假期期间,4天共接待了17.9万人次,实现了新的突破;像王府井等代表性文商旅融合街区客流量依旧居高不下,日均客流35.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
人多了消费自然就上去了,包括北京也推出了新春系列节目演出,全市95个演出场所共举办营业性演出771场,票房收入约2335万元,同比增长7%。
从“数字中轴线”AR祈福到首钢园冰雪非遗市集,我们见证了老技艺成功嫁接到新的场景,而这些也都佐证了北京春节期间的旅游收入,都是文化自信的真金白银。
四、春晚机器人表演潜在王者:杭州
要说春节期间,给人带来最大惊喜的就是春晚舞台上耍手绢的机器人以及近期爆火的AI公司DeepSeek。
这两者都让杭州“六小龙”迅速出圈,并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甚至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而这也使得让大家对于杭州的科技水平有了新的认知。
那杭州的科技水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会成为中国科技的创新高地呢?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像阿里巴巴、网易、字节跳动等都在杭州设立总部。
但杭州有了这些科技企业后并没有固步自封,相反它一直坚持科技领域深度耕耘。
根据近几年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统计可以明显看出,科技企业的数量是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并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企业数量翻倍。
当然对于科技企业来说,除了“量”,“质”更加重要。
所以杭州一直在坚持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力图实现数字研发、应用、输出的完整闭环。
以今年春晚机器人的公司宇树科技为例,为了让机器人达到表演舞蹈的能力,宇树科技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进行排练。
不仅是对机器人动作的精细打磨,更是对技术的极限挑战。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最终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精彩演出的背后,是宇树科技的技术能力的全面展现。
除了科技公司的能力和规模,更令我在意的是,杭州在对待科技公司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最宠的城市。
例如杭州的南湖未来科学园,所有入住的AI企业三年可免两年房租,各区给的补贴政策也非常nice。
2023年,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6万家,领跑全国省会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8万件,其中数字经济领域的占比超过60%。
截至2024年,杭州拥有48家独角兽与准独角兽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88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2.33%,创历年新高,全市技术交易额达1249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其实罗列了这么一大段数字,只是想要表达一件事,杭州正在一步步变成一座“科技之城”,而目前的一切成绩都只是杭州的起点。
五、返工最积极的城市:深圳
春节本是新春传统佳节,是什么让大家提前返工,当然是为了搞钱哇。
深圳,不愧为我们打工人的天堂,作为今年返工最早的城市,在大年初三深圳北站就已经出现了人从众的现象。
除夕至大年初四(1月28日-2月1日),深圳地铁全网客流量1677.7万人次、同比增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