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18期日报。
预防先天畸形,警惕孕前糖尿病
Diabetes Care
[IF:16.019]
① 纳入数据库中2921万余名活产婴儿数据,其中9万余名患有先天畸形,记录目前孕前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情况;② 孕前糖尿病组婴儿先天畸形风险增高2.44倍,而GDM组婴儿先天畸形风险增高1.28倍;③ 在不同的母亲年龄层、民族、婴儿性别中,上述关联都存在;④ 孕前糖尿病将增加婴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唇腭裂、唐氏综合征、脊柱裂、膈疝、截肢缺陷、无脑畸形、脐疝的患病风险;⑤ 应做好孕前健康筛查,预防先天畸形。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Prepregnancy Diabete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Newborn
10-23, doi: 10.2337/dc20-0261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国家级大样本数据库数据分析表明,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其妊娠结局中各种先天性畸形的患病率增加。且这种效应大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该研究强调了孕前健康检查的重要性。若能在孕前开展健康检查,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控制,或许可以降低先天畸形的发生率。(@Epi汪)
国内团队:备孕夫妻应做好体重管理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IF:6.312]
① 纳入国家免费孕前检查项目中230万对夫妻,探索孕前夫妻双方BMI和待孕时间(TTP)的关联;② 按照中国的划分标准,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以及男性的低体重是影响夫妻生育力的危险因素;③ 女性生育力最佳的BMI范围是20.61-23.06kg/m2,而男性最佳的BMI范围在22.69-27.74kg/m2;④ 妻子肥胖,而丈夫低体重者,其生育力下降约30%;⑤ 夫妻双方都肥胖者,生育力下降19%;⑥ 备孕夫妻应该做好体重管理,避免营养不良或肥胖。
Couples'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time to pregnancy among those attempting to conceive their first pregnancy
10-14, doi: 10.1016/j.fertnstert.2020.05.041
【主编评语】来自国家卫健委科研所、协和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我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数据库,发现孕前夫妻BMI与待孕时间(生育力)存在关联。本研究发表在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上,对孕前健康咨询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Epi汪)
备孕期抗抑郁药物使用应谨慎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IF:6.312]
① 选择性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② 选择1228名备孕女性,在怀孕的0、4、8周,分别检测其尿液中SSRI浓度,包括氟西汀、舍曲林、酞/西酞普兰等,共有14%的孕妇服用SSRI;③ SSRI暴露组孕妇的生育力下降24%,总体活产率下降9%,但无统计学意义;④ 氟西汀服用组孕妇的活产率下降29%;⑤ 暂未发现备孕期及孕早期SSRI服用与妊娠丢失存在关;⑥ 备孕期女性使用SSRI时应谨慎,相关研究应进一步开展。
Urinary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cross critical windows of pregnancy establishmen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fecundability and pregnancy loss
10-14, doi: 10.1016/j.fertnstert.2020.06.037
【主编评语】抑郁症已经成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而备孕期女性抗抑郁症药物是否可以使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本研究探索了新型抗抑郁药物选择性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女性生育力以及妊娠损失的潜在影响。发现其可能会降低女性生育力,部分药物可能增高流产率。寻找孕妇/备孕女性可服用的抗抑郁药物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Epi汪)
Nature子刊:宫内暴露情况决定一生健康?并没这么可怕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1]
① 纳入HUNT队列中数据完整的26057对母子和19792对父子信息,检测父母亲中与后代出生体重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计算基因风险评分(GRS);② 后代的出生体重与未来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③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母亲以及父亲的GRS与后代的血压、血糖、胆固醇、BMI等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关联;④ 相反,后代自己的GRS评分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⑤ 与父母遗传相关的出生体重并不是决定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因素。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of maternal influences on birthweight and future cardiometabolic risk in the HUNT cohort
10-26, doi: 10.1038/s41467-020-19257-z
【主编评语】基于“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源”理论学说,后代的健康问题很多都可归因为在宫内的各种因素的暴露情况。本研究借助于孟德尔随机化的工具变量,探索父母亲的的基因风险评分,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后代出生体重,从而对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携带的与后代出生体重相关的SNP,并不是决定后代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因素。(@Epi汪)
华中科大:保护孕妇和儿童远离烟草
Indoor Air
[IF:4.739]
① 纳入4178名婴儿的队列,其中46.8%的婴儿患过上呼吸道感染(URTI);② 队列中8.2%的婴儿产前曾接触环境烟草,但是终止了暴露,而有7.0%的婴儿产前持续暴露于环境烟草中;③ 孕期母亲持续的烟草暴露使婴儿URTI风险增加1.36倍,并且使婴儿URTI复发的风险也提高;④ 在婴儿出生后12月内,室内暴露环境烟草的,其发生URTI的风险增加1.46倍;⑤ 应制定更严格的措施保护孕妇和儿童免受室内外的环境烟草暴露。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during pregnancy and infancy increased the risk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infants: a birth cohort study in Wuhan, China
10-08, doi: 10.1111/ina.12761
【主编评语】华中科技大学杨年红团队发表的列研究发现,孕期和婴儿期接触环境烟草暴露的儿童,其发生上呼吸感染的风险增高。本研究为戒烟运动提供了进一步的公共卫生证据支持。(@Epi汪)
国内团队:孕期大豆制品摄入影响女娃娃发育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6.792]
① 纳入上海闵行区出生队列中1188对母婴数据,调查母亲在12-16周内孕期大豆制品消费,以及尿液中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② 报告“经常”摄入大豆制品的孕妇,其女婴的重量与报告从不摄入大豆制品的孕妇的女婴相比,出生体重平均高出256.5g;③ 孕妇尿液中异黄酮浓度,与女婴出生体重、手臂围、腰围、肱三头肌和腹部皮褶厚度等指标均呈正相关;④ 但上述关联在男婴中均无统计学意义;⑤ 孕期暴露大豆异黄酮对女性的生长发育作用较为显著。
Associations of maternal so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urinary isoflavone concentrations with neonatal anthropomet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0-10, doi: 10.1016/j.envpol.2020.115752
【主编评语】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市亲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结果发表在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中。近年的研究认为,大豆异黄酮作为天然的内分泌干扰物,对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本研究发现,在孕期摄入较多的大豆异黄酮可能可促进女婴生长发育,但对男婴的作用较小。这是一篇有趣的研究,促进营养学界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机制的更多探讨。(@Epi汪)
国内团队:新冠病毒或影响母乳成分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3.493]
① 选取4名新冠肺炎康复的产妇以及2名健康对照,采集初乳进行多组学分析检测;② 脂质组学鉴定出504种脂质,两组初乳脂质组分布总体上没有差异,仅异丁酰肉碱和丁酰肉碱等水平增加;③ 蛋白质组共鉴定出1715种蛋白质,其中88种在两组间差异表达,功能集中在免疫反应、炎症和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下调;④ 代谢组学共鉴定出340种代谢产物,两组差异显著,其中氨酰生物分子、芳香族氨基酸等代谢通路改变明显;⑤ 新冠康复的孕妇可能在母乳成分有变化。
Omics study reveals abnormal alterations of breastmilk proteins and metabolites in puerperant women with COVID-19
10-23, doi: 10.1038/s41392-020-00362-w
【主编评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金银潭医院、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妇女儿童中心、厦门大学、湖北省妇幼医院等多家机构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发表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中。本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探索了新冠康复的孕妇产后初乳中脂质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变化,并通过数据库比对阐释这其中可能导致的功能性变化。为进一步探索孕妇新冠病毒感染对后代造成的潜在影响提供可能。(@Epi汪)
婴儿肠道菌群结构或影响特应性湿疹的发生
Gut Microbes
[IF:7.74]
① 纳入33名特应性湿疹儿童(AE组)以及30名健康对照,收集3周至12个月的肠道粪便样本进行菌群测序和代谢组分析;② 在3周时,AE组儿童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丰度增高,肠道中葡萄糖浓度以及相关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包括侵袭蛋白、粘连蛋白、鞭毛蛋白和脂多糖等;③ 在成长过程中,脆弱拟杆菌的增速减缓,丁酸盐和丙酸盐的含量也减少;④ 脆性拟杆菌的减少可能导致叶酸(维生素B9)生物合成途径表达降低可能是潜在机制之一。
A compromise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e infant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in atopic eczema
10-06,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01964
【主编评语】本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试图揭开儿童肠道菌群与特应性湿疹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其中潜在的机制,为儿童湿疹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Epi汪)
婴儿鼻咽部菌群变化规律或可预测着未来哮喘风险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F:10.228]
① 纳入285名新生儿,在2、4、6、9、12、18、24个月分别随访并采集鼻咽部样本;② 根据前6个月鼻咽菌群的变化规律,分为4类儿童,分别为A类棒状杆菌为主、B类莫拉克斯式菌、C类葡萄球菌、D类链球菌属为主;③ C类儿童在3岁时有更高的喘息复发以及哮喘的风险,以及具有更高的早发性过敏的风险;④ 在儿童喘息发作时,检测到鼻病毒及莫拉克斯氏菌的存在,与其未来哮喘风险存在关联;⑤ 婴儿菌群变化轨迹或与未来哮喘风险存在关联。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the nasopharyngeal microbiome during infancy are associated with asthma risk
10-14, doi: 10.1016/j.jaci.2020.10.009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新生儿队列连续采样监测,发现根据不同时间点婴儿鼻咽部菌群变化规律,可以将其分为4类人。并且这四类儿童未来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不同的。该研究为哮喘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脐带血甲基化水平或可预测儿童自闭症风险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IF:1.728]
① 对152名新生儿的脐带血基因组进行甲基化测序,并进行基因功能、组织表达和染色体定位方面的分析;② 相比于对照组,后期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新生儿脐带血甲基化水平具有明显差异;③ 在男孩中,共筛选出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与537个差异甲基化基因,而在女孩中,共筛选出3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与176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④ 差异甲基化区域的功能集中在脑和胚胎发育以及X染色体上;⑤ 胎儿脐带血甲基化水平或有望作为ASD的风险预测指标。
Cord blood DNA methylome in newborns later diagnos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eflects early dysregula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and X-linked g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