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新研究警告:35岁以下人群更易死于高温;世卫组织:引发刚果(金)疫情的可能是已知病原体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2-09 12:01

正文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公共卫生 ·
世卫组织:引发刚果(金)疫情的可能是已知病原体

10月底以来,刚果(金)宽果河省潘济地区已出现四百余例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和身体疼痛,但不同媒体报道的相关死亡人数差别很大。目前世卫组织表示,已确认406例感染和31例死亡。这些病例大部分为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且所有重症病例均为严重营养不良。当地时间1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官网上表示,鉴于这些报告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相关的死亡人数,他们认为急性肺炎、流感、新冠、麻疹和疟疾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而营养不良可能是导致症状加剧的因素。特别是,疟疾是该地区的常见病,因此它可能是导致或促成这些病例的原因。相关小组正在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查明确切病因。世卫组织表示,目前不排除多种疾病共同导致病例和死亡的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

· 气候变化 ·
35岁以下人群更容易死于高温,而不是老年人


在墨西哥,35岁以下人群更容易因高温致死,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最可能从事户外劳动。图片来源:Charles O'Rear/U.S. National Archives (Public Domain)


此前有许多研究都认为,随着全球变暖,老年人特别容易死于酷热。但最近一项关于墨西哥死亡率的研究颠覆了这一假设:研究显示,大约75%与高温有关的死亡发生在35岁以下人群中,其中18至35岁的人原本被认为最能抵御高温。相关研究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墨西哥进行研究,是因为这里收集了相当详细的有关死亡率和日气温的地理数据。分析发现,从1998年到2019年,墨西哥共计有13 426 931人死于高温。其中,每年有近三分之一发生在18至35岁的人群中。此外,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儿也极易受到高温影响。令人惊讶的是,50至70岁人群因高温致死的人数最少。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推测,是因为青壮年更有可能从事户外劳动,包括农业和建筑业,因此更容易脱水和中暑;在缺少空调的室内从事生产等活动也会如此。而老年人的核心体温往往较低,因此对寒冷更加敏感,而不是高温。现在,研究人员正在试图将研究结果扩展至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和巴西,以验证其结果。(Columbia Climate School)

· 生态学 ·
到2100年,三分之一的物种可能将灭绝

按地区划分的灭绝风险,颜色越红代表灭绝风险越高(图片来源:原论文)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导致地球变暖,而这也将带来更多极端天气,给许多物种带来灾难。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指出,如果不能缓解或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100年可能将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物种灭绝。

研究者统计了过去30年来485项有关不同物种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研究,并将这些数据与未来升温情景进行了比较,从而根据特定物种的生活地点、迁徙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信息,评估了物种从气候变化中存活的可能性。研究者指出,如果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约5.4摄氏度(最坏的情景),可能会导致如今所有物种中约三分之一灭绝。他还表示,可能会发生一些连锁灭绝的情况,其中一种小动物灭绝,然后以它为食的较大动物也随之灭绝。另外,研究者也提醒,某些物种群体或类型比其他物种面临更高的风险,例如两栖动物,以及生活在山区、岛屿和淡水生态系统的物种。(Phys.org)


· 人工智能 ·

国家知识产权局拟明确:AI不能成为专利发明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12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了面向申请人的《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定位为政策解读类文件,帮助申请人更好理解现行专利审查政策。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公开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这份《征求意见稿》按照人工智能参与发明创造的贡献程度,区分了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两种类型。《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在专利文件中署名的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其他非自然人不得作为发明人。当存在多个发明人时,每个发明人都必须是自然人。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可以署名为专利申请的发明人。但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发明,就无法被赋予发明人身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南方都市报)


· 生物学 ·
科学家解析迄今最完整小鼠基因组图谱

小鼠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和模式生物,其基因组DNA信息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探索。此前,最完整的小鼠参考基因组是GRCm39,然而其同样存在约7~8%未被解析的区域。在一篇近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论文中,西湖大学俞晓春团队终于解析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的全貌

俞晓春团队综合了众多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并以最常用的小鼠C57BL/6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mhaESC)为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和组装,最终获得了长度为2.77 Gbp的完整的高质量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其中包含215.23 Mbp先前未被鉴定的序列,填补了约7.7%的基因组空白。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表征了小鼠核糖体DNA序列,解析了着丝粒区域的基因序列,还额外注释了63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140个是此前未被发现的全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些发现不仅提高了对小鼠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数据资源。(西湖大学)

撰写:黄雨佳、王怡博、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