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虎虎我啊,劝你别信“网红偏方” ·  7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报!哪吒2,95亿!!! ·  昨天  
四川发布  ·  立春后却更冷了?!“倒春寒”来了? ·  2 天前  
四川发布  ·  早安四川丨漆彩流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备课笔记 | 李长福:“百家争鸣”四问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7-27 00:00

正文


问一:“百家争鸣”是什么?

所谓 “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按照诸子百家的主要倾向,将其划为阴阳、儒、墨、名、法和道德六家,而东汉班固则将诸子百家划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论争和辩驳而形成的局面。

所谓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芬 斗艳的局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问二:“百家 争鸣”争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要求,对宇宙万事万物作出自己的解释,涉及到宇宙观、哲学观、政治观、人生观等许多方面,他们辩驳的论题主要有性善性恶之辩、德治法治之辩、王道霸道之辩、义利之辩等等。但“百家争鸣”的焦点是如何解决当时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政治动荡的社会问题,重建社会秩序,所以,“百家争鸣”实质上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新课标教材介绍的主要是各派的“救世”主张,兹列举如下:


学派

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儒家

孔子

“仁”,“为政以德”,恢复礼乐制度,有所改良。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

孟子

人性善,行“仁政”。

荀子

人性恶,隆礼重法。

道家

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道法自然”,物极必反,柔能克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控制臣民,中央集权。


问三: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教材认为出现“百家争鸣”的总根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的瓦解,新兴士阶层的崛起以及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的政策等。限于篇幅,教材没有展开论述,现进一步梳理如下:

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旧制度不断瓦解,新制度不断确立,各国面临着如何富国强兵、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为其服务。这是“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一部分人有闲暇从事学术研究和思想探讨。

新兴阶层的崛起: 随着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经济的发展, 阶层从贵族宗法体系中游离出来,他们受过教育,有知识和技能,渴望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思想主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新兴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等小生产者等不断崛起,加上逐渐没落的旧贵族,他们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理想,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宽松的政治环境: 各国统治者基于竞争压力,相对放松了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允许不同的思想和学说自由发展、自由争鸣,以吸引人才来为自己的统治出谋划策,在争霸中发展、壮大自己。

文化基础: 周王室东迁,大量典籍文物流散到民间,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频繁,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思想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科技因素: 自然科学领域如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提升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哲学思想和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