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小龙虾式的毒鸡汤在朋友圈刷屏,有网友拿88元一斤的小龙虾对比了众多豪华品牌车型后,结果发现:竟然是小龙虾更贵一点!
小龙虾太受追捧了,连带着价格都水涨船高。不少网友看到该图片后表示,原来是小龙虾耽误了我的汽车梦!
事实上,近年来,小龙虾在我们的夏日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烈:大街小巷弥漫着小龙虾的烟火味,电商及外卖平台热推口味多样的熟制小龙虾;网络上有很多博主或者视频教你“怎样做出好吃的小龙虾”;就连必胜客也入乡随俗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小龙虾披萨。
根据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显示,小龙虾市场从2015年起呈爆发式增长,供应链市场持续扩张,仅2016年第二季度,小龙虾专营店新增数量同比上涨33%,总数量达到17670家,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三倍。2017年全国小龙虾的消费达到了1370多亿元。
小龙虾行情火爆,加工企业、餐饮店、商贩需求均很旺盛,很多养殖户和公司也加速布局入市脚步:据悉,现在潜江养殖龙虾的土地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承包费用也在逐年上涨。
在经历了去年的断供疯涨,今年的小龙虾迎来了“十年来最早上市期”,4月份,各大小龙虾市场就开始批量上市。但由于“倒春寒”的低温影响,成熟小龙虾大批量出塘时间被推迟。这就导致目前小龙虾的产量供不应求,再次助推了今年龙虾价格的上涨。
每年4月底到5月初便开始进入“龙虾季”,但有很多经销商早在3月份就开始谋划一年的货源。每日优鲜水产采购总监王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透露,他已经在湖北洪湖小龙虾养殖基地“蹲点”近1个月了。
他表示,“每日优鲜今年计划铺货1亿只小龙虾,是去年销量的5倍左右,但由于今年恰逢足球世界杯,计划的数量可能不够。不仅各大生鲜平台都在准备大量铺货,当地附近的足球场都在向养殖基地订货。”
“一袭红袍平天下,两支大钳定乾坤”,“小龙虾”究竟是如何发展成为新一代吃货界网红并引发资本竞相追捧的?
早些年,有关小龙虾“实际上就是大虫子,在肮脏的环境中生存,被用来清理污水,且体内的重金属严重超标、携带肺吸虫,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谣言传播甚广,再加之伴随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诸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危机使人们在食品方面神经异常敏感,小龙虾在吃货圈中的发展一直受限。
直到2013年,新京报刊登了一篇《网传小龙虾二战时被日军用来处理尸体,专家辟谣》戳破谣言,公安机关也会每年在“龙虾季”进行辟谣,辅之以小龙虾“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营养”被科普,美味爽口的小龙虾再次点燃了人群的消费热情,偶尔流出的谣言也逐渐当成了“虾红是非多”的佐证,小龙虾逐渐制霸夜宵界。
得益于城市夜市文化的兴起,“小龙虾”成为新青年夜宵文化的代表之一。
易观智库《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升级趋势与应对——2016年主流消费人群六大标签与互联网行业变化分析》显示,当前80后、90后已经成为互联网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主要消费特征是重品牌、重品质、重享受、个性化、重精神体验。而这一人群也是小龙虾消费的主力军。
上世纪90年代,夜市逐渐流行起来,作为承载地域文化信息,记录居民生活特征的一种都市民俗文化,有吃有喝又有得玩,弥漫着市民生活气息的夜市渐渐作为一种都市亚文化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食客眼中:价格相对亲民的小龙虾,味道浓烈的夜市做法,从味蕾开始满足了人们在承受一天辛苦工作之后的减压需求。
鲜红的小龙虾不仅刺激了人们的食欲,还使人们在餐桌上重新找回了彼此交流的亲密感,充满仪式感的吃虾方式自带社交联动功能。
伴随“如何做小龙虾更好吃?”的话题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如何快速剥好小龙虾?”在部分网友眼中:“吃龙虾的乐趣在于破壳而入之际所产生的那种囊中探物之快感及由手掰、齿咬等较复杂的动作带来的一点点探索精神。”
而在这探索过程中,手机终于被丢到一边,一起操作的默契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而量少的虾肉也在不知不觉中拉长了社交时间,成为新青年夜宵社交的首选之一。
小龙虾的火热行情吸引了资本闻风而动,加速入局。小龙虾外卖、网红龙虾店、口味多样开发...无论是在消费终端还是加工环节,小龙虾都在不断吸引着资本的进入,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消费市场。就连专注于制作鸭鹅类、素食产品等熟卤制品的知名品牌周黑鸭也于2017年5月宣布进军小龙虾市场,推出“聚一虾”品牌。
资本在热捧小龙虾的同时,也使得小龙虾越“炒”越贵,短短6年时间价格上翻五六倍,这也使得夜宵界的“网红”越来越不平民化了。
但也有部分网友预测:随着供给逐渐增多,货源充足,小龙虾价格自然会下降,到六、七月上市旺季期间价格最低。看样子,再过一两个月,吃货们可以敞开肚皮“撮虾侃大山”了呢!
— [ THE END ] —
欢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备注“自媒体,拉群”,便可进群。欢迎加入清博自媒体交流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免费使用清博舆情系统
| 清博报告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