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医药经济专家谈 | ... ·  2 天前  
李光满说  ·  中国对美反击,直击美国命门! ·  3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关税大棒如期而至,特朗普贸易战2.0正式打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社学术圈

从颜真卿到王羲之,书法高手都是怎么写出传世名帖的?

知社学术圈  · 公众号  ·  · 2025-01-25 11:29

正文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放眼望去,在我们周遭,皆是千篇一律的灰蒙建筑,整齐划一的店铺招牌,甚至路人脸上的妆容与神采,都带着同样的空洞与焦虑。


实用主义正在让我们不自觉地变成“美盲”,但中华文化并不缺乏美的传统。 传承千年、带着中文世界那份独有优雅的书法,便拥有活生生的、直观具象的美。 即便是不擅长挥毫泼墨的人,也总能被书法艺术中的水墨韵味深深吸引。


书法绝不仅仅是被束之高阁的艺术,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音乐和绘画,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审美修养。


而掌握书法的关键,就隐藏在经典的传世碑帖中。


三联中读联合活字文化,集结书画名家何大齐,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涛,书法家崔寒柏,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薛龙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前《书法报》执行主编陈新亚,六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者,开设视频专栏 《笔墨没有秘密——十八个传世碑帖学通书法》


他们将推荐并 精讲十八种传世碑帖临摹 ,带你走出误区,建立书法学习的正确理念,用笔墨对话古人,走进书法高手的世界。


如何在经典碑帖中找到自己的学书路径? 书法是让当代人神往的世界。感动于书法的美,又说不清美在何处,渴望获得书法技能,又畏惧练字的艰难。这套书法课,源自于我 们的困惑, 在已经失去了书法环境,甚至连字都很少写的今天,什么才是进入书法最享受又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想到的是古人的书法经典。它们通过金石或纸绢流传下来,现在统称碑帖。古人学书法时,临摹前人名作是必修课 ,直到自己的书法也成为经典碑帖,被后人临摹。那时书法作品的复制传播不便,人们重金求购珍贵字帖,不少人得到一件拓本就临习终生。


我们的幸运在于,能见到的历代碑帖远多于前人。 在这些碑帖的体系中,保存着书法所有的法度与精髓,每一笔画都不是凭空而来,但需要高人指点,才能看懂。

我们找到六位老师,有书法史学者、书法名家、书法教育家。这些有多年研究、创作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将带我们通过临习碑帖学通书法。

早鸟特惠

早鸟价 84元 (原价 168元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跟着名家学书法


六位书法名师

带你走进书法高手的世界


关于临习碑帖的必备基础,书画家、书法教育家何大齐老师提出“ 学书法先要认识汉字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至高地位首先是因为和文字的关系。对汉字了解不深是现代人的通病,甚至书法家都难免写错。临帖中会遇到不常规的字形,破损处需要辨认字迹,缺失的字需要查找。 何老师从汉字的历史和趣味入手,教授现代人看得懂的文字学,作为书法学习的起点。

学习经典碑帖是提高书法审美力的必经之路。 老师们在课程中推荐的十八种碑帖,是五种书体中的传世经典,也贯穿起书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书法篆刻家刘绍刚老师 将考古发现带进课程,解释古文字的书法之美。

书法史学者薛龙春老师和刘涛老师 从历史和审美变迁角度分析楷书和隶书。

书法家崔寒柏老师 将名家个性与人生经历作为线索,讲授行书的笔法和内涵。

草书名家陈新亚老师 从日常书写的角度解释草书名作 ,让这种最难看懂的书体瞬间变得亲切可感。

从古老的金文拓片,到历代名家名帖,再到不知作者但后来奉为经典的汉魏碑刻,我们将在课程中看懂中国书法各个时期的极致之美。


用笔墨对话古人

获得属于自己的最美书写


现代人临摹中最大的障碍是对“形”的执着。 比如急功近利,基础没打好就想创新风格。比如入门时的描红,所有心思都在涂满笔画,脱离印好的字形就不会写。 比如以为临帖就要写得一模一样,忽略了笔法的实质。

对于这些误区,老师们在课程中讲到,“形似”虽然是一个标准,但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临帖学会用笔和结字的道理,过度追求笔画形状和原帖一样,反而会违反书写动作的规律。 临摹是追寻古人的书写动作。通过眼睛理解,往往只看到装饰性或字体的婉转多变,但通过手中的笔去理解,就能感受到古人作书的简单直接,毫无造作,甚至个性流露。

只有经过系统的临帖训练,才能完成从描摹到书写的真正提高,这个过程需要最专业的指导,也是这套课程聚焦的环节。 跟随名家的指导,我们将用笔墨破译古人的动作,理解毛笔书写的本质。

临帖是技法进阶的过程。课程中有比较好掌握的 楷书、隶书、篆书, 也有艺术性更强的 行书、草书 ,你可以学习到从姿势、笔画、结构的基础,到形成书写节奏、感受自然挥运。字帖选择也考虑了每种书体的入门基础和发展空间,在经典中循序渐进。

碑和帖也牵引出书法文化的大问题,王羲之继承钟张,变革古法创立今体,颜真卿取篆隶古法变革楷书,苏轼米芾展示着宋代文人书法的个性,清代成为习字范本的汉魏碑刻开辟出书法审美的新趣味…… 老师们选择的碑帖,也见证了书法传承中最关键的变革和发展。你将从中看懂历史和物质环境给书法带来的每一种可能性。

所以这套碑帖课,不仅是书法审美课、技法课,也是书法文化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