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午下班后,第一件事是打开自带的饭盒,10分钟吃完它(好吃否,现在已经忘了)。因为,接下来做的这个事,让我如大师开天眼般的受益。
吃完后,一般都是找个消遣的事放松一下自己,好让下午的工作精进充沛(一般我选择睡一会儿)。只是我觉得今天时间还有1个多小时,就干脆做点什么吧?
想了想,正好可以看一看古典老师的《思维模型》与《刻意练习》吧,因为这2个领域一直是我所关心的领域,可以让人突飞猛进。(我之前读过关于这2个方面的书,受益匪浅的)
我抱着一种温习的态度,打发一下时间。只是没想到,这次的温习,变成了影响我最大的2节课。
结构思维,系统的将知识转化进大脑,对于我们做选择和判断非常有帮助。
第一节课让我收获到:
一、学会将一个点(一套武功)深耕,听1~2小时,实际研究7~8小时以上(古典老师如此做),才能把一套武功研究透,每次都做到这一点,就会达到一定深度;
反思自己,哪有做到学完后深入研究7-8小时啊,大咖原来是这样过来的,叹服。接下来就是照做了,没做到,别觉得自己学不会,进步慢,一切都是自找的。
深入学习中的5星笔记法,就是问5个问题:
1、这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逻辑是什么?
3、疑问和启发是什么?
4、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5、可以应用的实际操作是什么?
每次学习一套武功,先有心理准备,带着问题去做,就会有不一样的深刻领悟。
二、如何让自己更高效:
1、做自己理解分析问题后的思维导图
2、收集启发点和疑问点
3、通过预想使用场景去记忆
第二节刻意练习的真相。
21天习惯训练,能练就的身体记忆,比如刷牙、骑车、练字等,但是做不到大脑思维的习惯训练。
这一点让我深深明白,很多技能有数据作为参考,让人进步能够看得见(比如游泳、吉他等),而真实世界,大都是看不见的软能力,比如说沟通、写作、演讲,这些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是没办法用数据衡量,更看不到每天到底进步了多少?
今天的这个解读就让我很受益,怎么解决呢? 有方法的:
一、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个人提高成长的杠杠点,利用好每一个场景,刻意训练自己,让大脑在反思回想中去打磨思想,并记住对应的场景。
二、刻意练习会让人经历5个阶段:
1、用的时候想不起来
2、事后诸葛亮
3、事中有启发
4、事先调用
5、自然而然的使用
三、刻意练习的2个方法:
1、对标,寻找场景,A——B,用对标参考记忆、熟悉。
2、举一反三,将学到的东西,在其他方面举实际例子,应用出来,一定是想到3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