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养身厨房
”→再点击右上角“…”→选“
设为星标
”
设星标,找养身厨房更方便!
俗话说“十人九胃”,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被胃病纠缠的烦恼。随着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饮食作息不规律,也常被胃部疾病找上门。
但很多人并未引起重视,觉得撑一下就过去了,或者随便吃点胃药就算了事。但胃部不适的背后,很可能藏着比较严重的疾病,比如:
胃溃疡
。
胃溃疡,到底是怎么一种病症?估计大家脑海里也没什么画面,不妨想象一下口腔溃疡,即口腔黏膜周边红而微肿,出现了溃烂、缺损。当溃疡发生在胃粘膜上,破坏了粘膜肌层,就形成了
胃溃疡
。
△胃壁由四层组成
胃溃疡病发范围广,可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其发病人群虽以中老年居多,但可病发于各年龄层。据估计,我国约
每20人中就有1人
患过胃溃疡。
人体进食后,
胃酸
会将胃粘膜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活化成
胃
蛋白酶
,继而对食物蛋白进行分解消化。
但胃部本身也有蛋白质,
胃粘膜
就像一层保护罩一样,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破坏胃部结构。
但当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可能会
自我消化胃粘膜
,导致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的黏膜组织缺损,从而形成
胃溃疡
。
胃溃疡主要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
,也可出现左上腹、胸骨或剑突后疼痛,这是因为溃疡和周围炎症受胃酸刺激,溃疡部位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引起的。
胃溃疡的疼痛常为
胀痛、隐痛、钝痛、灼烧样痛
,且多发生在
餐后1小时内
,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餐进食后循环。
部分胃溃疡患者(约10%~15%)或平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类药物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仅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可能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而这些正是胃溃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约20~30%
的胃溃疡患者有过出血症状,属于
胃溃疡比较严重的情况
。
当胃溃疡侵蚀周围或深处的血管,可引发血管破裂,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轻者可出现
黑便、呕血
,时间久了,也
可能引发贫血等
失血性疾病
,
严重者可能
大出血
,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若不及时治疗胃溃疡,溃疡处持续受到胃酸刺激,甚至一次饮食,就可能累及
胃的全层
,导致
胃穿孔
。
溃疡一旦穿孔,胃酸、胃的内容物就会进入腹腔,患者不仅会出现
剑突下刀割样剧烈疼痛
,还可能引发
弥漫性腹膜炎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胃穿孔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急诊手术,修补穿孔部位,清洗腹腔。
如果溃疡发生在幽门或幽门附近,黏膜水肿或溃疡引起的反射性幽门环形肌收缩,可导致幽门狭窄,阻碍食物从胃里排出,形成梗阻。
反复的溃疡还会引起
粘膜纤维化
,形成疤痕,而
疤痕挛缩
也可导致幽门变窄,形成梗阻,引起
腹胀、腹痛、呕吐
等症状。
我国的胃溃疡癌变专题研究组对全国各地3441例良、恶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胃溃疡的癌变率
约为1.96%
;而国外的报道为5%~10%,且有增高趋势,最高统计数据
达29.4%
。
癌变一般发生于
溃疡周围粘膜
,粘膜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修复增生,就会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反复发作的胃溃疡属于
癌前病变
,如果患者是
中年以上男性
,则更要警惕癌变。
【
可能预示胃溃疡恶变的信号
】
①疼痛改变。
由规律的饭后疼痛变为
不定时发作或持续性隐痛
。
②抗溃疡药无效。
按常规服用的抗溃疡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药效不明显甚至无效。
③进行性消瘦。
经常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
④短期内经常呕血或排黑便。
短期内如果经常发生呕血或排柏油样黑便,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可能预示癌变。
胃镜
是筛查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地看到粘膜情况,及时发现癌变。建议胃溃疡患者治疗后也要
定期复查
,健康群体
45岁以上
也要进行胃镜检查。
说了半天胃溃疡的危害,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胃溃疡?其实,它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所关联。
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高达80%~90%
。而根除 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胃排空障碍,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中,会刺激
胃酸分泌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胃粘膜受损几率,增加胃溃疡风险。
长期服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约10%~25%
的患者可发生胃溃疡。
另外,长期服用
糖皮质激素
、化疗药物、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也可增加胃溃疡风险。
胃粘膜怕烫、怕凉、怕酒、怕辣、怕重口味,也怕坚硬饮食等等,
胃溃疡其实就是胃粘膜受损后引发的疾病。
此外,部分罕见的遗传综合征、急性应激、长期精神焦虑、I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溃疡,需多加留意。如有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