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中印关系,因为边境对峙的问题,大幅倒退,退到了55年来的最低点。因为过去的几年一直在印度工作生活,不免多少有些感触,于是也再转头看看那些经过的印度的人和事,化成些许不尽全面的点滴随想。后续,无论事态如何发展,两国关系前景怎样,既然有幸亲历,就在自己的时间轴上打上印度2017这个点,既记录来时,也寄望前路。
文 | 罗搜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罗搜搜”(ID:matrixsoso),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外派工作是有意思的,包括那部分对派驻国家的神秘感,还有那些工作之余想去做和平使者、文化桥梁的使命感。但是在一个时有敌意的国家工作生活,心情应该说是复杂的,很多美好的感觉就此打了折,良好的意愿也不免因此缩了水。在此说起的这个有文化够神秘,但又时有敌意的国家,就是最近闹得欢的邻国印度。
1
敌意来自哪里?
了解印度,还是从中东工作时碰到的印度人开始的。尽管是那些听不懂的印式英语,还有摇头晃脑的对错难猜,但是交流让我对他们有了大概的认识,爱好站着不怎么动的运动-板球,喜欢各路记不住名字的大神,擅长各种大场面的群舞,还有饭如糊状手送食,遇有大事就点灯。。。那时候个人理解印度的角度,基本就是好。奇。怪。
第一次遇到的敌意,来自初飞印度时航班上要求填写的入境报税单(现在这个好像不大用了)。惊奇填报人群被分为三类,一类印度人,一类中国、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几国人,最后一类其他外国人。对中国在的这类不友好国家,要求明显要严的多。后来知道,在他们官方的眼里,这些国家多少还是有点过节的样子,而问了我们这边的资深人士,对此解嘲为特殊关系国家。
之后,随着落地工作生活,发现这种时有的敌意其实大部分存在于政府机构的办事准则之中,感觉已内化于心,外化于型,让人烦难的规矩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办签证,因为是中国人,所以所有的签证申请都必须送至德里的内政部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程序复杂的让你没有脾气。对签证的问题,每个曾在印度工作过的中资企业朋友,说多了都是泪和累。
开公司,因为是来自中国,注册审查的程序就要比别的国来的时间长。举个印度中企都知道的例子,咱中行递交的印度本地银行牌照申请已近三年,即使早在2014年就已经写在两国政府的联合公报里了,但目前据说还在印度中央政府打转转。而对应的,印度银行业在中国自2005年以来已经陆续有6家开设了分行、4家开有代表处,这对等的理能说给三哥听吗,说了能听的懂吗?
拿业务,因为是中国的公司,很多工程承包商,一句安全审查不合格,就被挡在门外。还有动不动就上的反倾销手段、惩罚性关税、最低限价、国产化率、技术标准审核等等。进入陌生市场,遵循当地规则,天经地义,关键是审批时间、标准和程序啥的,那都从来不透明,当然也没个准。
搞投资,谈好的企业兼并,即使商业协议签了,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审的也要格外严格。印度这地,你的钱来的容易,出去可就不容易了,商务坑,税务坑,法务坑,搞不清楚掉进去一堆一堆的。当然对于投资的坑,无论中西南北,印度对各国还挺一视同仁的,远的和黄沃达丰交易的税务官司,近的塔塔DoCoMo股权纠纷、通用汽车退出印度市场等等,赚不赚钱的不说,真的赚了还不够操碎那玻璃心的。
。。。。。。
仔细想想,这种政府层面根深蒂固的敌意还是有些说不破但还明显的理由的: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和巴基斯坦的争斗是印度翻不过去的山,和巴基斯坦好的,当然就是印度的敌人。莫迪上台之初,2015年12月突访巴基斯坦的破冰之旅,目前看也只能算是应景之作,这两年全无外交合作进展,印方的外科手术打击、实控线的炮击、杰谟克邦的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的指责等等反而使双方对立情绪更加严重。中巴的陆上联通,更是让印度觉得被抄了后路,敌意也愈加明显。
那场我们赢了的战争。1962是印度政府层面伤及内心的痛。一向自视南亚领袖、世界一极的印度,那一战现了原形,无端骄傲的精英阶层至今难以接受。
大国雄心却小肚鸡肠。1947年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印度,其实骨子里还是精英管理着的封建思维国家。这些精英大多留学英美,认为自己的精英制度有承袭西方的天然先进,管理能力远远超过老土的中国,进而更是想继承大英帝国的野心,用老旧的思维和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想将南亚小国乃至西藏置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但同样时间的出发,即使中国过去走了些弯路,目前的体量和力量也让印度难以超越。很多印度的党派精英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更是瞧不上中国,戴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发展,由羡慕嫉妒进而生恨。一句话,格局太小。
竞选上台的政治需要。有个强大的邻国,时不时讲讲对他的反抗和斗争,打打民族独立和爱国主义的牌,确实是各党竞选时很好的素材,而中国具备这个假想敌的几乎所有条件。同时,对怒中国,某些“友邦”自然鼓励,这当然也是不能说的利益所在。
博取经济利益的招数。一般来讲,边境的几个邦都比较穷,靠中央财政补贴吃饭的多,加上军方战时常备的理论支持,所以在印度时不时的就会出现边境中方又加压力的报道,在博取眼球的同时,既是边界地方部队要钱,政府要资助的手段,更是利益相关方屡试不爽的惯常招数。
虽然BJP的莫迪上台以后,为吸引外资做了很多努力,但从其过去几年的施政路数来看,感觉更像是“”声东而求西“”,即以与中国合作为虚,以抗衡中国为实,穿梭大国间的外交中,倾向性很明显。莫迪善于利用中国打自己的牌,对外,可以引来欧美日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关注支持,与中国展开投资竞赛,技术转移比拼;对内,则随时可以用爱国主义转移内部的改革矛盾,让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党派纷争、改革推进艰难等等消之于一腔爱国热血和同仇敌忾。
自从莫迪上台后,一直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之前的报道看,先是投资建设边境全线电子监视网络,今年又将边境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纳入预算,冷战思维悄然显现。前一阵子的5月末,莫迪为靠近印中边界的多拉-萨迪亚大桥揭幕。这座总长9.15公里的大桥是印度目前最长的桥梁,据说能将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到“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的行程缩短7至8个小时,本地媒体说,印度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中国离远点。如果说到改变现状,这也算是其中之一吧。在外联方面,莫迪这几年出访频频,着力拉近南亚诸国,强势安排印度洋岛国,积极拉拢非洲国家,加强与合围岛链相关国家的军政联系,无不显示其谋篇布局背后的更深动机。
在印度,每天的报纸一般都会有来自中国的报道,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负面消极的消息多,正面积极的消息少,猜疑泛酸搅和的文章多,理性平和合作的文章少。发行量巨大的Times of India,中国的报道很多出现在其nation版,而不是在主要评论其他国家地区的world版,且常以威胁批判为基调,足见其非理性的重视。在内容方面,西藏问题、边境问题和中国威胁总是热点,去年以来的中国反对其加入NSG和针对联合国恐怖组织清单等事项一直被热炒,意图是说中国阻止了印度的发展道路。而“一带一路”在印度官方媒体的眼里更是取其印度洋霸权的“眼中钉”、“肉中刺”,讨论之余牵出的主流解决方案都是遏制中国。这次的对峙,更有媒体说,中国是因为担心被印度超越,所以要武力阻止,这里面逻辑混乱的让人想起那句玩笑话,数学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在这个国家走走看看这么久,常常想,印度那一大批还群体性活在贫民、流民状态的老百姓,那种只是活着而不知何为生活的状态,他们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供养那些有生活品质的少数人?在惊诧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但又总体平静无争的状态之余,就接着奇怪这些养尊处优的政客学者精英的思维,所谓的最大民主国家,是真的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更好的民主,还是为了少数人利益的愚化民主?难道印度真是一个灵魂走的很远,而身体不用跟上的奇葩,不用去聚焦惠及大众的经济发展,就能成为有质量有厚度的地区大国?
平心而论,只要还在落后的敌我意识上纠缠不清,思维另类的靠算计关系而取得所谓的发展,那么所谓的强国也顶多是一枚别人的棋子,走多远有多强那也都不过是短期的自欺欺人罢了。而被誉为“强人”的莫迪,如果也是这般短视的思维,不以民生为根基,那么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政客,以投机的算计,耍些街头高级的骗人把戏,无论如何也担不起政治家这样的头衔。
2
那还有没有善意?
答案是有,在哪?大部分在民间。
住在孟买的这些年,往来于印度各地的这些年,本地邻里乡亲和同事朋友的善意和友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爱上这里人们的淳朴友善、有趣有爱、力量聪明,还有那些能歌善舞,彬彬有礼。。。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多时候被邻里们问及来自哪里,当我说出北京的时候,很多印度人会很自豪高兴地说去过北京或上海、广州,还有说宁波、义乌什么的。虽然言语中对有些事也不大理解,比如为啥国人什么都敢吃,拆拆建建的速度为啥那么快等等,但几乎统一表达出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飞快、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国风的艳羡之情。
老百姓都是朴实的,只要能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大家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自然更有理由用善意去理解,内心自然地接受彼此更多。这些年,得益于双边关系中政治对话加强,理解加深,中印双边贸易在稳步发展,来印度投资的企业数量也在显著增加。中企正在用理念、产品、速度、质量、宽容、品格来大幅度的光顾、改造和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
高性价比的产品。这几年很多本地工业产品和家用消费品都正在从欧美日韩转为性价比较高的中国货,从金额巨大的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电信行业项目,到手机、电脑,家电产品,小五金、文具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日益丰富。中国输出的是产品,印度消费者得到的是质优价好的实惠。
拉动就业和纳税。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增加,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在中资企业中工作,不仅对印度本地就业有拉动,从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也比本地企业好很多。如果以2016年大概统计的500家中资企业在印落地为基数估算一下,按每家平均50人算,直接就业人数就是25000人,如每家4人算,就直接关系到10万人的生活。如果考虑中印双边贸易700亿美元中,印度进多出少,这每年500亿美元的进口,又有多少印度人因此而生存。而从贡献来说,印度本地的所得税水平平均在36%左右,随着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的增加,各家企业为印度贡献的税收也绝对不是小数目,这又帮助贡献了印度财政多少。
投资带来的技术转移。这两年来,结合印度制造的政策影响,和国内优势产能转移的需要,中国对印投资发展迅猛,不仅从数量上拉动了印度GDP的快速增长,另外一方面,投资带来的技术转移和知识转移也确实为印度工业体系升级换代提供了有质量的支持,这慢慢会形成其未来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因此而新生成的产业工人队伍,也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证。
一个更广阔的成熟市场。中印双方的合作为彼此都打开了窗,有了互相发现和利用的机会。但是从另一角度说,因为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优势、资本优势和消费优势,客观的讲,倒是为印度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塔塔汽车下属的捷豹路虎公司,最大的增长极来自于中国,合资路虎在中国市场销量不是一般的好。阿达尼集团的光伏发电项目,绝大部分组件模块都来自于中国,低价高质量强有力的支持该集团在印度电力项目上的中标。此外,来自于中国资本支持的本地化项目,也越来越多,发展计划越来越大,前有马云的paytm牛刀小试,后有腾讯、复星等资本大鳄在更多产业方向上的兼并收购,印度的初创企业也因此有了更多快速发展的机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比较多的印度企业家和金融经济界的朋友,他们的出身和知识背景让他们更加理性,特别是对印度现状的改造愿望,和对中国发展路径的学习心态。很多人因为生意的关系到过中国,接触过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每当谈起,基本上都是在说,中国发展太快,我们怎么一起合作。
善意往往只存在于能真正干事的人中间,务实求进,合作共赢应该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没有善意如何一起发展呢? 从过去这些年的双边贸易也可以看出,政冷经热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够实实在在的加强政治互信,实实在在的推动互利互惠,中印两个大市场那将是多大的市场机会,世人都会惊羡。
无论中印,只要是地球人,只要有基本生存的需求和改善生活的追求,自然就会形成潜在的市场。印度有这样的环境,再加上老百姓宗教上的平和和人性上的友善,民间企业家们之间合作的善意和需求,都是非常的积极。但在如果主流敌意的环境里,善意友谊的小船,那还真可能是说翻就翻。。。
说到这,印度这人为敌意的时局真是有些让人无奈。
3
时有敌意下的生存清单
静下心来想想过去几年里看到听到中企在印度的故事,或走或留,或兴或衰,历历在目。不过无论怎样,来过这里的人,无论成败,身上都打上了印度经历的烙印。这里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一直吸引着国人们一拨一拨,不懈地来追寻探秘,在这里付出青春,投入精力,为这里带来资本、技术、产品,获得经验、友谊、金钱,当然也有教训和失意。市场很大,买卖很累,但只要平等互利善意交往,那么合作对大家双方就都是赚的。但如果时有敌意,政府总是给中资企业在印度的生存发展添堵增困,那么说好的互利共赢怎么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未来。
在印度,主要的政党历来宣扬宗教至上,莫迪所在的BJP更是号召印度是印度教的印度,偏激激进,而普通国民受教育水平又低,容易轻信。在此基本国情之下,一旦外部形势变化,政府很容易利用宗教和宣传来误导大众,激起民族主义的仇恨。92年的巴布里清真寺惨案和02年古吉拉特的暴乱足以说明这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还有着易燃易爆的极端一面。中印关系,经此次折腾,多少会受些影响,虽长期应向好,但短期展望应不积极。因此,一旦有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应为第一要务。不做好应有的准备,可能的结果就成了一个大教训。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善意的土壤虽然不一定能结成善意的果实,但敌意却一定不能长久,所以民间善意的涓涓细流,更需要培养、汇聚。只有结成利益的共同体,才能凝聚成更强大的、友善的和平力量,才会有民间更多的善意,促成双方沟通、理解和交流的主流。
在印度发展,不仅需要信心、决心,还需要有耐心、恒心。当然也有朋友说,来过的都只留下伤心、糟心。无论怎样,既然是在时有敌意的国家工作生活,一切还需要当心、用心。
现在流行清单,那么在这时有敌意的国家里工作生活,怎样才能机智地度过外派的每一天,既严肃紧张守土有责,又团结活泼有所收获,想到的总结如下:
投资前的调研非常重要,赚快钱的心态要不得。
寻找靠谱的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
长线思维做商业,化大力气投资长久的关系。
尊重本地商业习惯和传统文化,坦荡坦诚交更多印度朋友。
可贸易优先,轻资产推进,合理合适地摆布本地资产。
合规守法经营,谨慎控制风险,防止不必要的低级错误。
建设本地化队伍,多到中国学经验,结成利益共同体,未来变成自己人。
实干的人想幸福,要和平不要战争。但原则是,没事不惹事,有事也绝不怕事。在时有敌意的国家里,普通人美好的善意愿望,希望合情合理的梦想成真。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悦读名品出版公司为库叔提供30本《商业头脑的10大思维习惯》赠予热心读者。管理层的思维训练必读物,让你的思维更好用,工作更得心应手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获奖。当然,评论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