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发证券研究
推送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0佣金!京东放大招 ·  昨天  
华泰睿思  ·  华泰 | ...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公主请发财”……黄金手机贴火了 ·  2 天前  
冠南固收视野  ·  春节CPI价格成色如何?——1月通胀数据解读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半夜蹲,凌晨抢!“输密码精确到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发证券研究

广发策略 | 如何看待Q2公募大幅增持电子对科创板块的影响?: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3期)

广发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07-22 07:10

正文


科创板近期股价表现亮眼,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是根本,政策是触发因素,“特朗普交易”、降息交易是辅助加成,若干线索在当前出现了共振。这是一轮市场值得重视的β机会,目前逻辑仍在持续演绎中。基金二季报于周五披露完毕,我们本周周报具体讨论:(1)如何看待看Q2公募大幅增持电子对科创板块的影响?(2)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对比有何变化?(3)16-21年的“核心资产”白酒、医药、新能源的基金配置如何?(4)中期策略提出的“新时代核心资产”的基金配置趋势如何?




摘 要

科创板近期股价表现亮眼,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是根本,政策是触发因素,“特朗普交易”、降息交易是辅助加成,若干线索在当前出现了共振。这是一轮市场值得重视的β机会,目前逻辑仍在持续演绎中。

基金二季报于周五披露完毕,我们本周周报具体讨论:

(1)如何看待看Q2公募大幅增持电子对科创板块的影响?

(2)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对比有何变化?

(3)16-21年的“核心资产”白酒、医药、新能源的基金配置如何?

(4)中期策略提出的“新时代核心资产”的基金配置趋势如何?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低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等。


正 文


一、基金二季报:如何看待大幅增持电子对科创板块的影响?

(一)如何看待Q2公募大幅增持电子对科创板块的影响?

科创板近期股价表现亮眼,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是根本,政策是触发因素,“特朗普交易”、降息交易是辅助加成,若干线索在当前出现了共振。这是一轮市场值得重视的β机会,目前逻辑仍在持续演绎中。

首先,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是根本。 5月以来我们观察到了半导体等行业的订单边际改善或涨价预期,且苹果链出现产业变化,这体现在了中报预告的高景气中,科技产业是中报预告高增、或正增加速的密集领域。

其次,政策发力是触发因素。5月以来围绕科创企业的系列政策,意味着自上而下政策正逐步引导投资风格“再平衡”——从去年鼓励市场重估高分红高现金流等优质央国企,到今年对创新科技企业的政策着墨增加,下一阶段市场投资理念将回归均衡。 过去两年,从宏观经济背景、到上市公司经营特征、再到监管政策引导,使得A股具备高现金流、高分红、稳定ROE的资产迎来了一轮显著的估值修复。二季度以来,在密集的科创支持政策下,我们认为监管自上而下正在引导市场的投资风格再度平衡,即A股也将逐步注重对于真正有订单、有研发投入、有远景发展的科创企业重新进行价值挖掘,审美风格将再均衡。

第三,近期全球“特朗普交易”、“降息交易”进一步辅助加成。

一方面,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支持率不断抬升,会加强我国半导体(特别是中上游材料和设备)等先进制程的科技产业链国产替代预期,有助于估值扩张。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6月份的通胀数据与失业率数据出炉,9月降息的概率显著提升,美债利率有望回落。美债利率对A股资产而言,如果股价在底部、且基本面有边际变化,则美债利率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难以“雪中送炭”。而当前科创板块正是符合“股价位置还不算高+基本面有边际变化”的组合。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①20-21年新能源盈利上行、美债利率上行,基本面定价,美债利率不敏感;②22年-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盈利下行、美债利率上行,行情呈现盈利估值双杀的情形;③23年四季度-24年,新能源盈利下行、美债利率上行,依旧是基本面定价,美债利率不敏感。期间有一段“锦上添花”阶段是在21年Q2-Q3,新能源盈利上行遇上美债利率阶段回落。

因此,科创板块近期在多因素的共振之下走出了一轮较为独立的贝塔行情,目前我们判断仍在趋势当中。

增量信息在于,基金二季报在周五披露完成,公募基金加仓最显著的方向便是电子为代表的科创成长板块。 电子在2018年以来首次成为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结构上NV供应链为代表的算力,果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以及科创芯片都迎来大幅加仓。

如何看待基金筹码快速聚集,对于科创成长行情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回顾过去三年最景气的赛道:21年的动力电池(渗透率非线性突破)、22年的户储(海外需求爆发)、23年的光模块(NV加单),会发现:在产业趋势爆发时,一定伴随着基金配置的大幅上行。

但复盘来看,产业基本面才是股价的决定因素,筹码拥挤并不意味着股价下跌。如果基本面向上未变,筹码压力只会形成阶段性的扰动、而不决定趋势。

基金配置快速上行并大幅超配后,如果产业趋势向上,股价可能不会反应筹码的拥挤(22Q2的户储),也可能横盘消化(21Q2的动力电池),就算因为短期拥挤而回调,如果基本面仍向上,股价后续还能再创新高(23Q2的光模块)。

接下来,我们继续梳理一下本次基金季报其它值得关注的线索——

(二)各类机构投资者力量到达比较均衡的状态

公募主动权益的持股规模仍在下降,从21年高点的近4.9万亿连续下降5个季度,至最新的2.9万亿。 截至24Q2,公募主动权益规模缩水至2.9万亿,较21Q4的高点4.9万亿缩水两万亿左右。较Q1来看,市值的缩水由股价下跌和份额下行两部分共同导致,Q1份额下行2.9%,赎回压力仍存。

根据持股规模,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对于市场的定价因素在继续下降。 目前保险资产持股市值1.95万亿(考虑持有股票基金的规模是3.5万亿),外资持股市值2.2万亿,而股票型ETF的规模快速增长至1.8万亿。

几大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规模逐渐相当,且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在缩量状态、而ETF和保险资产是上升的主要力量,这对于未来的市场风格审美继续产生影响。

主动权益公募基金时隔2年,本季度出现了一轮较为明显的减仓。 普通股票型基金是21年Q3以来的仓位新低(当前87.8%),偏股混合型基金是22年以来的仓位新低(85.9%)。

在红利资产等港股稀缺资产的支持下,主动权益基金本季度加大了“南下”的力度。 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仓位于Q2大幅上行2%,当前约至12%,而21年初南下的配置高峰约在13%左右;这个季度南下资金除了加仓港股互联网的腾讯、美团,也大幅加仓了港股中国海洋石油、中移动。

(三)白酒、新能源、医药剔除主题产业基金,全基配置已经均回到低配状态

在需求侧有β的时候,“茅指数”和“宁组合”曾经是公募基金重仓的核心资产。随着宏观经济背景的切换,需求侧的β越来越稀缺,A股核心资产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大变局7:如何寻找下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中做出了展望和讨论。

公募基金的持仓变化,也印证了对于核心资产定义的变化。首先,食品饮料是本次基金季报减仓幅度最大的行业,白酒的公募配置比例回到了19年以来的新低。 白酒仓位由20Q4的16%减仓到当前的8.5%。

剔除食品饮料及消费主题基金,主动偏股基金对于食品饮料的配置已经到了低配,这是本季度一个值得留意的变化。

此外,对于筹码消化更早的“宁组合”来说,泛新能源的持股比例从22年的高点已经减半,剔除产业主题基金的新能源公募配置比例也仍在低配位置。光伏减仓最剧烈、新能源车逐渐稳定、风电有所企稳。

最后,医药配置继续下降,剔除医药基金的医药配置比例仍在低配的底部。子行业小幅公募加仓器械与中药。

(四)下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全球化、反内卷是公募持续重点加仓的方向

在中期策略展望《中国资产如何实现ROE的层级跃迁》中,我们提到A股资产未来要实现高且稳定的ROE,要么来自盈利的可持续增长(做大分子),要么加大分红比例(降低分母)。 分子端EPS增长:①全球化;②科技爆发。分母端净资产下降:③ 反内卷。

科技板块的配置我们前文已经提到,我们重点看看对于【稳定价值类】资产中“反内卷”的行业,以及【景气成长类】资产中“全球化”的行业的配置变化情况。

1. 【稳定价值类】资产中,典型红利资产的公募绝对配置比例上升明显,但占比上升多来自于股价贡献,如果剔除股价因素的主动配置倾向并不明显,甚至部分行业有所减仓。

1. 从超配比例看,剔除股价因素后,中证红利指数的超配比例在下降;

2. 水电、动力煤、工业金属是公募加仓的主要方向,继续刷新2011年以来新高;

3. 如果剔除股价影响,银行、铁路公路等真实配置在下降。

受益于更高的股息率和更优的性价比,基金在布局港股的优质红利资 产。 中海油在Q2新进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香港红利资质仓位达到3.3%,连创历史新高。

此外,我们此前自上而下整理、自下而上验证,梳理了一些反内卷、自由现金流与未分配利润高位、格局改善、潜在提升分红比例的行业,今年二季度基金季报显示已经逐步在得到机构的关注:轨交、固废治理、照明设备、钛白粉、消费建材等。

2. 【景气成长类】资产中,以典型的外需链条公司为样本,整体的公募配置比例已经超过2020年的阶段前高;虽然逆全球化持续困扰,但这依然是A股相对稀缺的高景气线索。

Q2配置和超配比例均连续抬升并且斜率变得陡峭,基金配置相对较高的是船舶、工程机械、白电。其它如重卡、小家电、纺织、家居设备、摩托车的配置也有明显提升。外需受益链条的航运的公募配置比例也是2011年以来新高。

对于24年的两条外需线索,我们的最新观点——

一是【对美耐用品出口链条】(家电、家具、手动电动工具等), 目前美国地产周期→美国耐用品补库周期→全球制造业PMI的复苏路径依然成立,但“特朗普交易”构成阶段性扰动。我们建议在此线索内重点筛选对美出口敞口低、过去数年持续下降的行业(下表)。

二是【海外渗透率提升方向】(电动大巴、叉车、汽车零部件、变压器、农机等), 核心驱动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增强带来的海外渗透率上升,我们建议同样着重关注18年贸易摩擦以来的海外渗透率、海外竞争力、海外收入占比、以及从对欧美走向对“亚非拉”渗透的领域。

中报预告显示,去年汇兑和今年运费确实会对中报的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增长降速和特朗普交易共同导致近期外需链条股价调整,但部分中报预告依然在50%-100%甚至更高增速的外需制造业龙头,目前24年的动态估值已经回到15X以内,中报靴子落地则是下一个关注布局的节点。

(五)【经济周期类】资产没有配置的主线,分散的增持“供给出清”的细分方向

二季度宏观经济的运行特征是生产强、消费弱;消费中呈现农村偏强、城镇偏弱的特征。

因此,对于内需相关的【经济周期类】资产,基金二季度配置以减仓为主:地产与金融、出行链、食品乳品、零售、医美。

需求侧没有大的β之下,局部“供给出清”较快的领域是周期类资产中结构性被机构加仓的方向:化工(钛白粉、聚氨酯、磷化工、涤纶长丝)、覆铜板、玻纤。

附录:基金季报的其它重要图表


二、本周重要变化

本章如无特别说明,数据来源均为wind数据。

(一)中观行业

1.下游需求

房地产:截至7月20日,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5.40%,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月环比下降0.01%,月同比下降8.11%,周环比下降5.51%。1-6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3.80亿平方米,累计同比下降23.70%,相比1-5月增速上升0.50%;6月单月新开工面积0.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1.89%;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8.83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0.10%,相比1-5月增速下降0.00%,6月单月新增投资同比名义下降7.41%;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亿平方米,累计同比下降19.00%,相比1-5月增速上升1.30%,6月单月新增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77%。

汽车:乘用车:7月1-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7.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041.7万辆,同比增长3%;7月1-14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44.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3%,较上月同期下降15%,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220.1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7月1-14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8.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39.9万辆,同比增长33%;7月1-14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5.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下降13%,今年以来累计批发487万辆,同比增长29%。

2.中游制造

钢铁:螺纹钢现货价格本周较上周跌2.70%至3351.00元/吨,不锈钢现货价格本周较上周张1.07%至14100.00元/吨。截至7月19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479元/吨,比上周下降1.25%。钢铁网数据显示,7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均产量197.91万吨,较6月下旬下降13.35%。6月粗钢累计产量9160.70万吨,同比上升0.20%。

3.上游资源

国际大宗:WTI本周跌2.53%至80.13美元,Brent跌3.18%至82.56美元,LME金属价格指数跌5.63%至3987.80,大宗商品CRB指数本周跌3.47%至280.36,BDI指数上周跌4.76%至1902.00。

煤炭铁矿石:本周铁矿石库存上升,煤炭价格上涨。秦皇岛山西优混平仓5500价格截至2024年7月15日涨1.07%至851.00元/吨;港口铁矿石库存本周上升0.95%至15133.00万吨;原煤6月产量上升5.61%至40538.20万吨。

(二)股市特征

股市涨跌幅:上证综指本周上涨0.37,行业涨幅前三为公用事业(0.07%)、交通运输(0.76%)、煤炭(-0.16%);跌幅前三为综合(0.64%)、轻工制造(-3.36%)、社会服务(-1.57%)

动态估值:市场整体来看,本周A股总体及A股剔除金融估值扩张。其中,科创板估值扩张幅度最大。行业角度来看,本周PE(TTM)分位数扩张幅度最大的行业为非银金融、农林牧渔、商贸零售。PE(TTM)分位数收敛幅度最大的行业为石油石化、基础化工、家用电器。本周股权风险溢价从上周2.62%下降到本周2.61%,股市收益率维持上周4.88%。

融资融券余额:截至7月18日周4,融资融券余额14458.52亿元,较上周下降0.93%。

北上资金: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193.23亿元,上周净买入159.07亿元。

AH溢价指数:本周A/H股溢价指数下降到149.94,上周A/H股溢价指数为142.44。

(三)流动性

7月14日至7月20日期间,央行共有5笔逆回购到期,总额为100亿元;5笔逆回购,总额为1183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共计12400亿元。

截至2024年7月19日,R007本周上升7.05BP至1.9008%,SHIBOR隔夜利率上升26.50BP至1.8550%;期限利差本周上升1.73BP至0.7349%;信用利差上升2.28BP至0.2764%。

(四)海外

美国:本周一公布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6.6,前值-6。本周二公布6月零售销售同比2.28%,前值2.59%;6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0.7%,前值0.5%;6月进口价格指数同比1.6%,前值1.4%;本周三公布6月工业产出季调同比1.58%,前值0.34%;6月工业产能利用率季调78.76%,前值78.33%。

欧元区:本周一公布的5月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同比-2.9%,前值-3.1%。本周二公布5月欧元区商品出口金额同比-0.5%,前值13.5%;5月欧元区商品进口金额同比-6.4%,前值1.8%;6月欧元区CPI同比2.5%,前值2.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