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5%,预期涨0.5%,前值涨0.1%;1月PPI同比下降2.3%,预期降2.1%,前值降2.3%。具体来看:
一、今年春节CPI成色如何?
春节对CPI的季节性影响较强,为观察1月春节效应下价格成色的亮点,可以将2025年1月与季节性(历史同期春节时间相近的年份)进行对比,发现尽管春节效应推动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上涨,但与季节性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分化:
其中在暖冬效应影响下,食品价格涨幅仍弱于季节性;出行旺季服务消费“大月更大”的特征延续。
2月关注春节错位效应下的CPI走弱压力。
由于2024年春节在2月中旬,2025年春节在1月下旬,2025年1-2月CPI同比读数在基数效应下或出现“1月大、2月小”的特征,预计2月CPI同比读数或将大幅回落。中性情境下,食品项以春节相近年份作为季节性预测后续走势,非食品项以春节相近年份的核心CPI环比均值作为季节性预测后续走势,则2025年2月CPI或大幅下行至-0.6%。如果考虑近年来旅游价格“小月更小”的脉冲效应以及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以价换量”思路对消费品的价格仍有制约,需要关注CPI进一步超预期回落的可能。
二、1月CPI:节日效应、油价上涨支撑价格,春节错位推动同比上行至0.5%
1、环比从0上升至0.7%。
影响CPI变动从高到低依次是:服务(0.37pct)>生鲜(0.23pct)>能源(0.08pct)>核心消费品(0.03pct)>畜肉(0.01pct)。
2、食品项环比:回升至1.3%,弱于季节性,影响CPI上升约0.24个百分点。
(1)畜肉:春节提振猪肉消费,畜肉价格转为上涨;(2)生鲜:春节叠加气温边际走低推动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上涨,但由于气温仍处往年同期偏高水平,生鲜价格涨幅弱于季节性。
3、非食品项环比:回升至0.6%附近,强于季节性,影响CPI上升约0.48个百分点。
(1)能源:油价小幅上涨;(2)核心消费品:家用器具和黄金是主要支撑项,衣着是主要拖累项。(3)服务:春节出行、文娱、家政等服务消费强劲。
三、1月PPI:假日工业生产处于淡季,环比小幅转弱,同比降幅维持
1、PPI环比:降幅走扩至-0.2%附近,主要受加工工业拖累。
1月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0.2pct),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0.6pct),原材料工业价格持平(-0.3pct),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3%(-0.2pct),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下游的生活资料价格转为持平,主要受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支撑。
2、分行业:
(1)工业生产者行业中价格下降的行业数量有所上升。(2)1月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3)假日项目开工进入淡季,黑色、非金等建材行业价格下降。(4)煤炭(电厂存煤较为充足)和有色(国际有色价格传导)也是拖累项。
风险提示:
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涨,测算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周日上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5%,预期涨0.5%,前值涨0.1%;1月PPI同比下降2.3%,预期降2.1%,前值降2.3%。具体来看:
(一)CPI的春节成色:食品弱于季节性,非食品强于季节性
春节对CPI的季节性影响较强,为观察1月春节效应下价格成色的亮点,可以将2025年1月与季节性(历史同期春节时间相近的年份,本文选择2012、2014、2017、2023年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尽管春节效应推动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上涨,但与季节性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分化:
(1)暖冬效应影响下,食品价格涨幅仍弱于季节性。
根据中央气象台,2025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9℃,较常年同期偏高1.5℃;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2025年1月全球气温是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继2023年和2024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暖冬导致食品价格涨幅仍弱于季节性,披露数据的10个食品项中,有8项价格弱于季节性,以鲜菜、水产品、鲜果为主。
(2)出行旺季服务消费“大月更大”的特征延续。
2023年以来传统出行旺季(春节、暑期)服务消费价格通常会出现“大月更大”的脉冲性特征,2025年1月延续这一特征。披露数据的26个非食品项中,有12项价格强于季节性,并以旅游、家庭服务、邮递服务等服务分项为主。
由于2024年春节在2月中旬,2025年春节在1月下旬,2025年1-2月CPI同比读数在基数效应下或出现“1月大、2月小”的特征,预计2月CPI同比读数或将大幅回落。
中性情境下,食品项以春节相近年份作为季节性预测后续走势,非食品项以春节相近年份的核心CPI环比均值作为季节性预测后续走势,则2025年2月CPI或大幅下行至-0.6%。如果考虑近年来旅游价格“小月更小”的脉冲效应以及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以价换量”思路对消费品的价格仍有制约,需要关注CPI进一步超预期回落的可能。
1月CPI:节日效应、油价上涨支撑价格,春节错位推动同比上行至0.5%
2025年1月节日效应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上涨,,CPI环比上行至0.7%附近,春节错位推动CPI同比上行至0.5%。
影响CPI环比变动从高到低依次是:服务(0.37pct)>生鲜(0.23pct)>能源(0.08pct)>核心消费品(0.03pct)>畜肉(0.01pct)。
(一)食品项:春节支撑食品项,但暖冬影响下涨幅不及季节性
1月CPI食品项环比回升至1.3%,影响CPI上升约0.24个百分点。
(1)猪肉价格上涨:
春节提振猪肉消费需求,1月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畜肉类价格上涨0.4%,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2)生鲜价格上涨:
春节因素推动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3%和2.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但由于气温仍处往年同期偏高水平,生鲜价格涨幅弱于季节性。
(二)非食品项:服务消费以及黄金、原油价格共同支撑非食品
1月CPI非食品项环比回升至0.6%附近,强于季节性,影响CPI上升约0.48个百分点。
(1)能源:油价上涨。
2025年1月国内油价跟随海外调整,CPI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2)核心消费品:家用器具和黄金是主要支撑项,衣着是主要拖累项。
1月家用器具价格继续回升,环比处于0.4%附近的高位,要显著高于季节性水平;受国际黄金价格上涨影响,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3%;衣着价格季节性下行至-0.4%;综合来看,核心消费品影响CPI上行约0.03个百分点。
(3)服务:春节出行、文娱、家政等服务消费强劲。
春节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27.8%、16.0%、11.6%和9.6%,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8个百分点;受节前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和美发价格分别上涨9.3%和9.2%,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6%;1月服务价格上涨0.9%,涨幅比12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7个百分点。
1月PPI:假日工业生产处于淡季,环比小幅转弱,同比降幅维持
1月PPI环比降幅走扩至-0.2%附近,主要受加工工业拖累。
1月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0.2pct),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0.6pct),原材料工业价格持平(-0.3pct),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3%(-0.2pct),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下游的生活资料价格转为持平,主要受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支撑。
(二)分行业:原油行业是支撑项,建材相关行业以及煤炭是拖累项
◆
2025年1月,工业生产者行业中价格下降的行业数量有所上升。
1月公布PPI的30个行业中下跌的行业数量维持从16个增加至19个,价格持平的数量维从4个下降至2个,价格上涨的行业数量从10个下降至9个。
支撑项:原油产业链。
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降幅收窄0.2pct至-0.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降幅收窄1pct至-0.4%。
拖累项:(1)建材相关:
黑色、非金等行业。
受假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基建项目部分停工,建材等需求有所回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0.6%。
(2)煤炭和有色。
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有力,电厂存煤较为充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2.2%;受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传导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4%。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9日发布的报告《春节CPI价格成色如何?——1月通胀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