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知名相声演员怒斥:给我自由!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PFS 超 36 个月,赛沃替尼治疗 PS ...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刚刚,张兰、汪小菲账号,无限期封禁 ·  2 天前  
解螺旋  ·  爆料!全网都在找DeepSeek综述写作指令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话

酱油的吃法,福州人有一万种

平话  · 公众号  ·  · 2024-04-25 15:06

正文

万物可蘸


都说福州人爱吃虾油,但其实我们对酱油也情有独钟。


在福州,万物都可以蘸酱油,从海鲜肉类,到炸物水果,万事万物,都可以在酱油里滚过。



•••

福州人最偏爱什么味道?

关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答案也许都会指向「甜」。

福州人爱甜,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事实上,福州人也爱咸,尤其是醇厚鲜香的酱油咸。

在吃酱油这件事上,福州人憋足了花样,炸物、海鲜、肉类蘸酱油早已是生活日常,万般食材,在酱油里过一遭,都是鲜味充盈的法则。
有时,连水果也不能幸免。

一味酱油,不仅是福州人的味觉基础,更是贯穿了一日三餐和生活习俗。

酱油在福州的征途,往往从福州人的早餐时段开始。

食清粥的人,常在寡淡的白粥里,添一抹皱缩的咸。通常,酱油会划破长空,带着厚重的酱香涌出来。

酱油像是清粥小菜的魂儿,调起了万物的精气神,卷起醇厚的时间滋味,翻涌进五脏庙里去。

只要蘸一点儿,就足够给原本白 䭕䭕 的食物增添滋味,觉得太咸,就顺一口饭粥,一蘸一顺好几个回合,碗就见底了。

于是,福州人的配粥小菜,在酱油里找到了主心骨。

清白的嫩豆腐,以豆腐摊上切下来的最佳,热水烫去豆腥味,倒上酱油,用勺子挖着,与稀饭一同入口,三两下就滑入了喉头。

炸物可蘸,芋粿和虾酥炸到外表酥脆,内里柔软,油条掰成几段,蘸上酱油,坑坑洼洼的外表短暂地把酱香味聚拢,在口腔里骤然释放。

水煮蛋可蘸,原本噎人的蛋黄,落在酱油碟里,如同挨了化骨绵掌,柔软细腻。

酱油的咸,不是沉闷木讷的齁,而是酱香醇厚,咂巴着还能尝出一抹微弱的甜。

即便是原本就有咸味的配粥小菜,也免不了要被酱油主宰。

香干、皮蛋、虾米……点点酱油,咸味与发酵的滋味叠加,尝起来稍显复杂,却是福州人限定的风味魔法。

依山傍海的福州人,几乎顿顿离不开江鲜和海味,不是人均大富大贵,而是开渔的季节里,海鲜便于料理,价钱也很实惠。

新鲜的海味与姜片入锅,汆熟不过片刻,捞出蘸酱油吃,食材的鲜甜与酱油碰撞出的复合风味,让一盘菜肴无需过油调味就能达到平衡。

鲜虾肥美、锁管清脆、清蒸的菜蟳膏满肉细……焦糖色的酱油,对一切蛋白质照单全收,在增香提味的同时,把江海里带来的腥气轻松化解。

炖罐汤头清冽,在喝汤的同时,捞出的食材,也有人选择蘸酱油食用,配一碗三盒饭,让温热的肉香在清白的米粒中肆意挥洒,真正实现「一罐两吃」。

哪怕没有山珍海味,磕几个鸡蛋或煎或炒,淋一圈酱油,就成了攒满福州人记忆的怀旧吃法。

一碗白饭,温热清香,浇一圈酱油,让褐色攀着热气,顺着米饭的缝隙流淌渗透,酱香与米香交织。

也许这种吃法,来源于旧时拮据的生活, 但粮食的清香,撞上料汁的醇厚,不知成了多少福州人小时候的心动时刻

在福州,即使是不爱蘸酱油的人,也逃不开被酱油支配的日常。

把用酱油调好味的肉馅,拌上鸡蛋和水蒸熟,就成了福州囝心心念念的肉丸子拌饭。

吃肉饼,用勺子最顶,挖一勺盖上米饭,再浇上酱汁,搅和搅和,肉馅与米饭就在碗中胡乱堆砌。

「猫囝饭」当前,每个福州孩子都是小猫仔,连着囫囵吞下好几口,爷爷奶奶们的喂饭时间,再也不用追着孙儿满屋跑。

传统荔枝肉,以酱油、香醋和糖调成酱汁,质朴的酸甜让老福州痴迷不已,因此,他们通常把用番茄酱烹饪的荔枝肉视作异端。

醉排骨、洋烧排、熘鱼片……酱油在这些常驻福州人餐桌的闽菜中独挑大梁,着色又增香,成了营造色香味的中坚力量。

路过卤味摊的福州人,很难不被高高挂起的卤货吸引目光,油亮亮的卤味,咸甜适中,让酱油从点缀调味到独挑大梁,把鲜味酿进食物的每一丝缝隙。

吃着用酱油制作的卤味,蘸酱仍是酱油,只不过在其中混入糖和香醋,再搁些剁碎的蒜蓉,砂糖慢慢融化,蒜香也融进酱油里,越搁越有滋味。

蒜头酱不仅卤味可蘸,煎包可蘸,炒粉也可浇,酸咸甜的酱汁里,浸着的蒜香愈发浓郁。

酸酸甜甜的蒜头酱,让原本简单的食物,立刻变得香气馥郁起来。

福州人对酱油爱得深沉倔强,一旦迷恋起蘸酱油,就成了吃某些水果时的特殊调味。

青橄榄蘸酱油,成了不少宴席上的前菜,乍一看稍显黑暗,刚入口满是酸咸苦涩,却越嚼越回甘。

龙眼蘸酱油,是福州人对水果表达爱的方式,也是老一辈福州人缓解「上热」的偏执,即便不是所有福州人都这么吃。

不仅如此,在不少福州人家中,荔枝、芒果、番石榴、水蜜桃、都可以蘸酱油吃。

在闽南与两广地区,也有着相同的水果食用方式,想来南方人吃水果咸甜交织的画面,一定会随机惊掉一个北方人的下巴。

福州人吃酱油,对牌子很有讲究。

一切命名复杂的高端酱油,在老福州眼里,都不如「民天酱油」。

1931年10月,一个叫王贤镇的人和他的内弟(兄)在福州洋洽合资办了个工厂,这便是福州人所熟知的「民天食品厂」。

「民天」二字,出自《汉书·郦食传》: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王贤镇是化学系毕业的,开设食品厂,算是发挥自己的擅长之技。

最初,工厂主要生产酱油和虾油,而后,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酿酒、糕点和糖果等品类。

从帮长辈打酱油的时期,进阶到塑封袋包装,再到封口的玻璃瓶,衍生出诸多花样,酱油算是一代福州人的成长伴侣。

彼时的酱油,还没有生抽与老抽之分,厚重的颜色和浓郁的风味,在物质极大缺乏的年代里,缓解了无数个配菜稀缺的时刻。

一瓶酱油,掌握了无数福州家庭餐桌上的基础调味,在每一个离家的时刻,都会成为思乡之情的具象化体现,令人止不住的回味。

往期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