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人生的风浪磨炼人的灵魂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9-01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如果不积极去挑战新的领域,那么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将没有美好的未来。—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241字 | 预计阅读:10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人生的风浪
磨炼人的灵魂

人的一生,从出生后起的20年,是为踏进社会做准备的时期。从20岁到60岁这40年是在公司里拼命工作的时期。

如果活到80岁,那么60岁后的20年就是为迎接死亡做准备的时期。


那么“死”又是什么呢?我相信人有肉体和灵魂。

因此,所谓“死”,可以设想为:肉体留在现世,而灵魂朝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旅程。就是说肉体消灭了,而“我”却以“灵魂”的形式永存。



如果把“死”看做灵魂开始新的征程,那么应该怎样来迎接死亡呢?在死亡到来之际,你今生创造的一切东西都必须留在现世。

名誉、地位、财产,一切都只能放弃,只剩灵魂,灵魂开始新的旅行。这就是说,人从生到死这期间,怎样把灵魂变得纯洁,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没有一个人因为主动要求降生现世、享受人生,才来到这世上。当我们意识到物、心的存在时,我们已经在父母的膝下享受了一段人生。

灵魂降生人世,在“波澜万丈”的严酷的现世中经历磨炼,迎接死亡,然后新的灵魂又开始启程。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幸运,有灾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

人生的风浪磨炼人的灵魂,在迎接死亡之际,重要的不是此生是否有过显赫的事业和名声,而是作为人父、作为人母,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否有一个纯洁而美好的灵魂,能够以这样的心、这样的灵魂去面对死亡,我以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摘自 《心灵管理》曹岫云 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一味发泄不满
没有任何意义

京瓷最初的客户就是松下电子工业公司(今天的松下电器产业集团,以下我们简称为“松下”)。


当时,只有来自松下的订单,所以我们对松下充满了感激之情:“幸亏有松下的支持,京瓷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不久以后,在产品的价格、质量、交货期等各个方面,松下对我们的要求都越来越苛刻。


特别是价格,松下的采购部门每年都要求京瓷的产品大幅度降价。虽然能获得订单,但是要消化降价的成本可不容易。


当然,松下的做法不只是针对京瓷。一次,我出席松下召集的零部件供应商会议。

“松下欺负供应商!”在会议上,各零部件厂家愤愤不平,一齐向松下开火。

松下的要求实在过于苛刻了,我也曾同松下的采购员当面争吵,所以对这些供应商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他们对松下的不满已经接近于憎恨。


然而在同时,我对松下又有深切的感谢之心,所以我想:


这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苛刻的要求是迫使我们刻苦钻研的绝好机会。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我们的腰腿正需要锻炼。


如果连这种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适应,那么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

所以,绝不能认输,我们要从正面迎接这个难得的挑战机会。


因此,凡是松下的要求,我们二话不说,照单全收。如何在这种价格条件下仍能挤出利润空间?我们绞尽脑汁,想办法从根本上削减成本。


创业数年后,我们的产品开始向海外出口,当京瓷从蓬勃发展的美国西海岸半导体市场获得订单之时,我想起了松下。


同美国的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不仅品质卓越,而且有充分的价格竞争力。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不禁双手合十,从内心向松下表示感谢:“松下松下,是你培养了我们。”


我们如今拥有全世界通用的、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说完全是客户严格要求的结果,是我们为顺应这种要求拼命努力的结果。

松下无意中给予我们的考验,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积蓄了力量,掌握了世界水准的竞争技术。我不由得对松下更加感激了。


另一方面,当时一味向松下发泄不满而没有做出相应努力的零部件厂家,不少都倒闭了,早已消失在竞争的风浪之中。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摘自 《干法》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

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

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看作考验、看作机会,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


能够把考验看作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摘自 《活法》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想要超越壁障,就要有打破这种壁障所必需的巨大能量

如果不积极去挑战新的领域,那么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将没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进入新的领域,无论是技术开发也好,市场开拓也好,都是极其艰难的事。在那里等着的,有未曾经历过的障碍,有超乎想象的困难。而打破壁障、克服困难,需要巨大的能量。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想要成就事业,需要一种“狂”的状态。这是因为想要超越壁障,就要有打破这种壁障所必需的巨大能量。


所谓能量,就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热情。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执着的信念,这些就是打破壁障的能量源泉,也是发起挑战所需要的条件。


所谓“狂”,就是指充满这类强大能量的那种状态。


人本来就有这种能量,这种能量的进发,是在新的领域获取成功的根本保证。


*摘自 《心法之肆: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决不从困难的状况中逃离,必须迎难而上,从正面与困难对峙


课题虽难,但无论如何必须解决。决不从困难的状况中逃离,必须迎难而上,从正面与困难对峙。


这时候需要一种紧迫感,千方百计、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搞定。就像修行僧苦修苦行的那种状态。



同时,不能被一切成见偏见所束缚。必须用纯粹的目光观察眼前的现象。如果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事物就不肯告诉我们真相。


一方面,具备“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越是艰难越要冷静,必须具备细致周密观察现象的实事求是的心态。

这样的话,过去忽略的本质性的东西,会突然映入你的眼帘。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神悄悄的启示”。


只有抱着真挚的态度,只有在接受启示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才会萌生真正的创造。如果想要得到卓越的灵感,就必须具备从正面迎击困难的姿态。

*摘自 《心法之肆: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曹岫云 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稻盛和夫:不管世间如何变化,经营的原则是不变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