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猎人笔记  ·  突发利好! ·  3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公开我的投资方法之:选股公式 ·  4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公开我的投资方法之:选股公式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重磅数据,出炉! ·  5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我在迪拜卖房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你还没感受到被机器算法支配的恐惧吗? | 小巴问大头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2 07:23

正文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14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昨晚央行紧急发文要求银行适度调整房贷,层层限购限贷后,如何买房最机智?晓课堂特别企划:《疯狂的房子》连续3天直播,3个房产专家从政策、时机和房子3个维度,为你答疑解惑。

 

政策维度昨晚已上线,房价不可能永远单边上涨?房产税是死胡同?资产百分比多少投资房产合适?【点击此处,成为会员】收看系列直播。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小巴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晨出门时,打开滴滴软件,系统自动匹配附近车辆、计算车费,顺利打到车去公司上班;

 

路上打开今日头条和微博,想看看新闻和资讯,有时App会自动推荐八卦,还有些广告;

 

上班写稿时为了屏蔽其他噪音,打开网易云音乐,系统根据我的口味推荐了相应歌曲;

 

晚上下班路上,打开购物网站,我最近看过的类似商品居然都显示在了首页醒目的位置……


机器算法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小巴怎么感觉自己被监视了?



算法和人工智能已悄悄潜入所有人的生活,尽管我们对它并不熟悉。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人工智能元素: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光明日报采用“小明AI两会”来协助报道;

▷包括李彦宏在内的代表和委员带来了相关提案。


算法是怎么运作的,存在漏洞吗?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是未来的趋势吗?小巴请教了几位专业的大头,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涂子沛

大数据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著有《大数据》《数据之巅》

 

“互联网更需要审查的,不是内容,而是算法”

 

有人问,谷歌有没有胆量把阿法狗的算法完全公开?如若算法公开,人类的棋手是不是就多了一个学习对手的机会、是否就有可能战胜阿法狗?

 

我对此并不乐观。但我认为,在研习谷歌的算法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一家新的公司,开发出一个阿法猫或者阿法兔,战胜阿法狗。据我所知,腾讯就有专门的团队,开发围棋机器人。这将促进围棋水平的精进,人类棋手将从中受益。

 

又有人问,如此一来,围棋的终极岂不变成了机器人的游戏、人工智能的比拼?人类棋手只能眼巴巴在一旁围观?我觉得不必悲观。体力不如动物,脑力不如算法。这应该成为智能时代人类自我认识的新常态。

 

今天的城市生活,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算法。但算法对所有人而言,却是一个“黑盒子”,除了开发它的公司和程序员,外人无从知晓“黑盒子”里面的运行机制。


算法对所有人而言就像“黑盒子”般神秘


例如滴滴、优步这些共享出行公司现在都实行动态定价,遇上下雨天、高峰期,现在都要“加价”,但加价的算法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是不是我们拒绝加价,叫车的优先级就被算法降低、甚至被排除,进不了匹配的序列?这还真没有人知道。

 

算法,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以竞争性商业机密的理由,一直在黑暗、封闭的空间中生长。

 

还有一些算法骨子里透着邪恶。比如电脑中的流氓软件,这些流氓软件虽然不会影响用户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但当用户启动浏览器的时候会多弹出来一个网页,以达到宣传和广告的目的。一个被附加了主观恶意的算法,它邪恶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

 

这是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新问题。在对算法愈加依赖的现代社会,一些算法会提供贴身服务,让人如沐春风;一些算法则可能涉及歧视、公平,甚至伤害公共利益、滋生“算法腐败”,成为少数人谋取不当利益的工具。

 

这些算法不仅需要公开,甚至还需要接受“算法审查”。而审查算法,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机构,我预计,未来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都将增设这样的机构。我建议,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可率先成立算法公平审查局,保障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消费者的利益。



蒋嘉宏

前华夏基金研发负责人

北京道行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目前的算法基本上是‘被动’的,

还有很多事要做”

 

算法是指机器学习的算法,有很多种,背后的原理差异非常大,适合解决特定的问题。比如以前比较流行的“专家系统”、垃圾邮件智能过滤、电商推荐系统。

 

其他的算法相对较复杂,不一一列举,重点说下“深度学习”算法。


阿法狗采用的就是深度学习算法,是神经元算法的一个分支,其算法结构比较复杂,其工作原理就是把解决问题视为找到一个函数,通过搭建神经元网络,来构造大组备选的函数,然后把海量的数据灌进去,通过对结果进行“选美”,找到最优的函数。


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是海量数据和海量运算,结构越深,数据越大,结果越靠谱。

 

人工智能的优势很明显,人类社会中有大量的“体力活”或者“半脑力活”,特点是基于规则或“经验”,人工智能很擅长替代人解决这类问题,且边际成本趋于零,生产力水平远大于人工。即对于不需要创造性、基于规则的工作,机器的成本和效果要远优于人工。


在一些工作上,机器的成本远低于人工


随着阿法狗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上的巨大冲击,人工智能被神话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是阶段性突破,其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波浪式前进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算法的工程技术支持,人工智能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算法和工程技术支持。比如拿深度学习作为例子,神经元算法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了,但是爆发却在最近两年,原因是以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无法提供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

 

我们仍然处于人工智能的早期,目前的算法基本上是“被动”的,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哪里会出现问题,这将会减缓整个发展进程,带来下一个人工智能的冬天,或者将来会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彻底改变目前的情况。

 

人工智能在过去是趋势,在当下是趋势,在未来也是趋势,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前进的,或者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



沈晓卫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战友,还是敌人?”

 

讲人工智能前,先分享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与生命的故事。去年8月,IBM Watson收到了一个请求。一名60岁的女性白血病患者,在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明显时,医疗专家使用了Watson。Watson用10分钟比对了2000多万份医疗文献,分析了患者的基因变化,确诊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并提供了个性化诊疗方案。

 

Watson如何做到如此神勇呢?主要是因为它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海量信息,并且不断自我学习。这只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行业的一个例子。人工智能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深刻影响行业。  

  

当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可以被算法与芯片击败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问自己,机器可以取代人吗?机器能否统治甚至毁灭世界?其实,从技术的角度看,今天讨论这样的问题,就像我们当下争论人类移民火星后,火星上如何管理交通、是否需要车牌限号,都还是相当遥远的事。


机器真的能统治甚至毁灭世界吗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仅仅是一个工具,但却是一个能帮助人类跨越自身极限的工具,正如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信息时代的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是要来替代人类,而是与人类共同协作,以解决人类今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从某个维度来看,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发明新的工具的历史。人工智能,英文叫做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将AI赋予新的内涵,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强智能,即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特定的领域,与行业的结合,解决行业问题,比如医疗、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AI更多的是增强智能AI。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这句话在这里同样适用:预测人工智能最好的方式是用人工智能去创造未来,去改变世界。

 

*部分内容引自CCTV2《对话》



叶杰平

滴滴研究院副院长


“算法的分析速度远跟不上数据的产生速度”

 

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的题目,给你一组数据,让你判断里面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计算出下一个数字。这个规律就是计算的规则,也是算法。


只不过它是最简单的用“肉眼智慧”识别出来的一个规则,有相当的局限性,一旦数据量稍微加大,就无法凭借肉眼识别出规则,而且每个人得到的规则可能不一样,这个规则也未必全面。这样的规则大部分还是静态的,只适合小规模数据量。

 

滴滴有海量的出行数据,利用经验和规则来决定怎么派单显然不科学,所以需要搭建适合业务的算法模型,通过这个算法模型在大数据中自动寻找规律,帮助我们做决策,比如派单决策,这个过程完全是智能化的行为。

 

算法的最大优势是智能地从大数据里寻找规律,挖掘有用信息,提高成千上万人的出行效率和体验。


算法从大数据中寻找规律,提高出行效率


算法世界犹如一个浩瀚的星空,没有边际。因为没有一个算法是通用的,每个具体问题就需要一个算法,如何结合业务场景找到最合适的算法是一大挑战。


比如拼车业务中,我们就分别有路径相似度模型、用户体验模型及拼车折扣模型等,针对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计算结果。

 

在很多领域都需要算法,在人工智能中,算法是极为重要的部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将是核心趋势,现在采集数据的成本下降,采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但算法的分析速度远跟不上数据的产生速度,算法和计算平台需要越来越快的速度,否则会导致大部分数据都无法被利用,不能发挥价值而被浪费。

 

另外,现在人工智能大部分机器学习都需要大数据,那么如何在小数据上进行分析研究是个挑战,很多场景没有大数据,这时候如何搭建算法能得到精准的计算结果就显得颇为艰难



专家们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算法和人工智能,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呢?在评论区里说说吧~


2017年思想食堂已经开课,4月8日,知名学者余世存老师将在杭州开讲《重新解读金刚经》

点击下图预约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