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家房子这块砖比那块砖高级」,你一听就知道这话没道理;
但「我这作文这个词比那个词高级」,这事,却处处能见,甚至还成了常理。
但高级词汇是个伪概念——
比如,「铃声一响,教室就
静谧
了下来」,词汇是高级了,句子却是个坏句子。
何况,某个词让人觉得高级,很可能是这词长、难、少见,这词和你熟悉的表达,有些距离,于是显得高端。
于是,这份高端感也很可能意味着,这个词你并不能把握精准,不加斟酌直接替换,
容易扣分
,容易翻车。
不划算。
汪曾祺说,「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这话放在汉语中肯,放在英文,也是一样的。
词汇、句式,没有高级低级之分,只有合适与否。无论翻译写作,口头笔头,稳妥的策略都是:
有事说事,不填充高级词汇,不炮制高级句式。
1.
不填充高级词汇。
- currently
- at the present time
- at this point in time
- at this juncture of maturization
这几组表达拿来讲「现在」,不好,不是说有语法错误,而是 now、today 完全能胜任时,这些大块头,用不着。
写作用词,好比拿预算办事,20 块能办成、办好的,就不拿 100。
像这个句子:
At the present time we are experiencing precipitation (降水).
说的人累,听的人也要绕个弯才能懂。但是,如果不去替换高级词汇,其实大家都可以更方便:
It is raining.
如
On Writing Well
作者 William Zinsser 所说:
The secret of good writing is to strip every sentence to its cleanest components.
如果按罗丹所讲,把不需要的那些石头全凿掉,剩下的就是雕塑。
那把不需要的成分全删掉,剩下的,就是好的写作。
William Zinsser 还专门列了个表,提醒读者,短词可达意时,就不要去用那些并不会给文章增色的长难词了:
此外,还要预防的是:
用大量副词来加强用词。
这样并不能让表达看起来更有力,比如这两句:
- These practices should be totally abolished.
- It is immensely important that you understand the danger.
两句都不好。
第一句的问题是冗余:
abolish 已是 completely do away with sth,副词在这只把动词的含义再说一遍,多了个词,却没多添加什么信息。
第二句的问题是词弱:
vital,essential,crucial 等等词都可表示 immensely important 的含义,但用 immensely 来支撑 important,你等于是在告诉读者、告诉阅卷的老师:
那些更准确更有力的词,并不在我掌握中。
2.
不炮制高级句式。
首先要谨慎的是:从句套从句。
为什么?
简明英文,「简」在于句子没有不必要的重复成分,没有无用的成分;「明」在于句子意思清楚明确,不给读者留歧义,好读好懂。
从句套从句,往往需重复前文来衔接,如定语从句——如果你观察过经济学人的文章,你会发现,很多句子里的定语从句,大都也简化成分词定语了。
除开从句带来的重复,嵌套还会让句法结构层层勾连,容易显得杂乱,吃力不讨好。
更何况,句子好坏,同句式复杂与否,关联不大。
比如:
My first kiss will always be recalled by me as how my romance with Shayna was begun.
这是 Stephen King 所举的坏句子例子,刻薄起来毫不手软:Oh, man - who farted, right?
更简单的说法,也更有力的说法,可以是这样的:
My romance with Shayna began with our first kiss. I’ll never forget it.
好懂,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