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闯关科创板失败,上交所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审核。文章介绍了长风药业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仿制药,并详细描述了其财务状况和研发情况。
公司在哮喘、COPD等临床需求大的治疗领域构建了丰富的吸入制剂研发管线,已上市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产品市场表现良好。
虽然公司产品实现了不少收入,但尚未实现盈利。主要依赖仿制药的销售收入,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产品的降价幅度较大。
虽然公司有一定的研发投入,但相比于创新药企业,其研发费用的投入显得较为有限。不过,公司也在基于核心技术开发新复方、新装置和新化合物。
2024年以来,科创板新增的医药类上市企业数量为0,但是终止科创板IPO的医药类企业,可以列一份很长的名单。
就在这个周末,这份名单上又新增一个成员。
2024年6月29日,上交所公告,因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审核。
此次是长风药业第二次闯关科创板失败,其曾于2021年底撤回上市申请,随后在2023年6月IPO申请再次获受理。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以开发高质量的呼吸系统治疗产品为使命,在哮喘、COPD、过敏性鼻炎等多个临床需求大的治疗领域构建了丰富的吸入制剂研发管线。
相比于申报科创板的药企大多以创新药为主,长风药业是相对不多见的以仿制药为主的药企。
据了解,长风药业主要产品均为仿制药,例如,该公司已上市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原研产品由阿斯利康研发,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原研产品Dymista由MEDA公司研发,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原研产品万托林由葛兰素史克研发。
对此,在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专门关于其“科创板定位”提出了询问。
此外,长风药业虽然已经有体量不少的收入,但是暂时仍然没有实现盈利。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长风药业的营收分别为485.88万元、4198.57万元和3.4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1.32亿元和4939.9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1.40亿元和-4958.91万元。
长风药业的营收在3年内暴涨,得益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仿制药的大卖。
2021年6月,长风药业的仿制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顺利获批上市,并迅速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2022年分别创收0.30亿元、3.36亿元,占比分别为71.05%、96.22%。
吸入用布地奈德是一种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常年稳居吸入剂产品“一哥”,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峰值为2019年的接近78亿元。
2021年6月,布地奈德混悬液纳入国家集采,包括长风药业在内共有4家企业中选,分别为四川普锐特、长风药业、健康元和正大天晴,中选后该药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其中,长风药业产品降价幅度最大,从14元/支降为3.19元/支,降幅达78.3%。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市场已萎缩至31亿元水平,原研厂家阿斯利康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00%下滑至2022年的49.15%。
目前,布地奈德混悬液还有4个处于申报上市阶段以及6个处于BE/临床试验阶段的仿制产品,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
在IPO之前,长风药业完成了多轮融资,其中仅2020年完成的两轮融资,就募资接近10亿元。
虽然手握重金,但是相比于创新药企业,长风药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显得非常“经济适用”:从2020年到2022年,长风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2.02亿元、9878.03万元和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