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昨天  
华尔街见闻  ·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获得资产收益越来越难,传统中产者怎么突围?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2-27 09:10

正文



在未来,每个人都应该重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改变自己,更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公布了新一年度的《致股东的信》,这也是现年88岁的巴菲特发布的第53封致股东的信。随之公布的还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


作为“股神”一年一度的投资指南,其中的内容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希望通过了解老爷子持股的情况来掌握下一年的投资动向。实际上,这些展望对于机构投资人来说更有意义,而更多人的关注源于一种焦虑的情绪,因为他们感觉到获得资产收益正变得困难。

获取资产收益变得困难是一种趋势。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熵增”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历史上看,资产收益的确在不断下降,因为参与生产的要素正在变得多元化,资产的比重正在降低。 最近的经济社会又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它们出现在一些新崛起的业态之中。就像这些年,我们在中国和国际市场看到的那样,像人工智能、新零售、共享经济甚至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这些领域充满了活力,让人觉得遍地是机会。


这些领域依靠颠覆式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而存在。 如果从颠覆式创新的成果来看,它无疑有利于人的整体进步,但也会导致资产博弈的不对等性加剧:颠覆式创新的逻辑是“赢者通吃”,胜出者获得的收益巨大,代价就是不断地投入、试错、迭代,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和产品,都是用巨大的成本赎出来的。


对于资本来说,收益和亏损都是概率问题,个人之所以没有概率思维,是因为他们的资本量太小。换句话说,某些领域资本的收益率可能没有变低,但资本收益正在变得更加集中,获得资本收益的门槛更高。


这种变化应当引起传统中产者的警惕,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阶层地位。

在市场化早期,一些小的手工业者、高利贷者或者房东,他们既有一定的资本,也参与生产劳动,孤身在市场经济中打拼,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成为了中产者。就像中国一部分手中有些财富积累的中年人,很多都是当年“下海”的受益者。

但随着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在当下的投资群体博弈中,传统中产者既要与市场势力作斗争,同时还要警惕因为信息的不对等而受到欺骗,成为接盘者。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努力,但这种竞争也仅仅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失去这个阶层的位置罢了。就像《爱丽斯梦游仙境》里红皇后所说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还有一些人就是我们所谓的“新中产”,以往区分中产阶层主要依靠的是资产情况,但新中产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新特点。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同时,这一群体中80后占比达到54.01%。最新的《新中产调查报告》显示,在新中产增长更为活跃的二线城市,人们除了职务性收入,还更加倾向于兼职创业,中产阶层再也不只是整日坐在办公桌前的白领,新的机会正在让他们的生活发生根本的改变。


很多人害怕行业的波动,这也是传统的个人财富积累方式形成的认识: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能从投资中获利,如果行情波动较大,普通投资者就会受到损失,劳动者就会失业,就像我们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看到的那样。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制度总在减少个体的风险。比如现代公司更多采用股权融资而不是债权融资,就是在分散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风险。另一方面,未来创新主要靠知识,而人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不会损失的。一个公司可能会在波动中衰落,但人很快就能投入到新的价值创造中去。

所以人们需要转变思路,特别是告别对于波动的恐惧。承担波动的是资本,人在历练中只会更有价值。


对于每个希望取得突破的人来说 创新并不是什么高端概念,它存在于人们价值创造的过程之中,但它只能是做好制定目标和自我管理的一种结果。 而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做到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很多人并不是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是根本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考。在未来,每个人都应该重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改变自己,更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精彩回顾


真的是经济越差,电影票房越好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