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毕竟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还是不叫为好,实在要这样称呼的话,要想一想,小,不见得完全不好。
作者|周志兴
来源|周说
“小日本”,小在哪里?
在长崎探访历史,看了荷兰人聚居地,大浦天主教堂,也看了孔庙和长崎的历史博物馆。如同蓝天白云下,红色的蓝色的和灰色的屋顶融洽地存在于绿树丛中,长崎的历史和现实在我脑中融合在了一起,并且渐渐活了起来。
我想,如果从日本的历史和现实中能够提炼几个汉字,那其中一定有一个就是“小”。
不少中国人蔑视日本,称之为“小日本”,说小,无非是日本人个子小,心胸小,日本领土小。我到日本来了这么多次,其实也可以感到日本种种的“小”。
只是,我认为,对于“小”,要做具体分析。
比如说,日本的住房都小,他们的房子按照榻榻米计算单位为“帖”,一帖不到两平方米,一般人家的房子没几间,一间房有8帖就是很大的房间了。8贴的房子是没有床和家具的,被子白天是收在有推拉门的壁柜里,晚上才拿出来用,所以,房间里很整洁。
日本的酒店也是小巧的很,六帖的客房也是不错的了。日本的酒店很少看到那种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没有气派的大堂,没有豪华的餐厅,大都是小小的,但是绝对干净舒适。房间的厕所一般也不大,很多酒店用的是一次成型的迷你卫生间,浴缸洗脸盆都小巧的很,但是,马桶一般都很体面,带加热除菌和清洗的功能。
日本的城市看起来是缺少规划的,一般没有笔直的或宽阔的街道,高楼大厦也不多,很多一层或者两层的房子,看起来老旧的很。这是因为日本的土地和房子的产权大都属于私人,而私有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想对城市作统一的规划非常难。再一个就是环保的考虑,高楼大厦的一个问题就是运营所需要的能源非常多,电梯、上下水等等,会增加很多的成本。
这就是一般中国人到日本后,都会觉得城市的模样比中国的城市差远了的原因。
日本的面积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为37.79万平方公里,云南是39.4万平方公里。日本的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4%,但是,日本的人口2014年为1.27亿。在世界上排在前十名,和中国相比,差不多是不到10%。这样,日本的领土面积是中国的4%,人口却是10%,人口密度要大得多。我想,日本若是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也有很多人住上大房子,建起很多大办公楼和大会堂,那么,一定也会是拥挤不堪的了。
街上跑的车也小。很多车都类似北京曾经有过的小面包那么大,挂的是黄牌。黄牌车在日本代表着是节能型车。日本人很少开大排量车,类似奔驰这样的高档车和路虎这样的大排量车,街上基本上见不到。
开小车也是有道理的。日本的街道大都不宽,特别是这次我们在长崎,领教了当地窄窄的街道。在这里为我们开车的是一位1950年出生的长者,驾着一辆十座面包车走街串巷,有点像一个庞然大物开进了小巷。不过,司机是长崎老住户,路况很熟,开的得心应手。
这里的店铺也小,很多店铺只有不到十个平方米。有的饭馆只能摆下几张饭桌,更有的小饭店连饭桌也没有,操作台就是饭桌,摆上几把椅子,就餐者在台前就坐,身后要过个人只能侧身而过。
其实,这只是说体积小,面积小。
日本人还有的是小心。
很多小店都是祖传下来的,有的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才到今天,不少年轻人安心于这样的小店,小心翼翼地招呼好每一个客人。他们很少想“做大做强”,也不想上市或者连锁,只是想做好,想让每一个顾客满意。
今天正好是秦前红教授的生日,大家在晚饭后找了一家小面馆为他庆生而吃碗面条。一个小姑娘服务很好,我们临行时和她搭讪几句,并且要和她合影。小姑娘高兴地答应了,还做出了剪刀手的动作。在操作间里的三个小伙子看到了这一幕,大声告诉姑娘:笑的好一点!
小心还表现在懂规矩,守纪律。昨天乘船去军舰岛。前后两个舱位。行驶到一定时候,通知前舱的人可以到甲板上照相,后舱的乘客一个也不起来。船靠码头时,通知后舱的乘客先下船,前舱的乘客也是一个不动。
这样一个临时的乘客团体,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定,而且毫无怨言,表现出日本的国民素质。
我想到了在冲绳看到的日本人的家族墓地。
一些日本人的家族墓地里,有的会有一个极小的墓冢和墓碑,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为什么,大都会以为是纪念夭折的孩子,其实,这是家族里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日本人的规矩和小心,在于把这样的不光彩的事情能够让家族一代一代都知道,也警醒后代。
日本人的小,我看还表现在对外来事物的学习和接受上。
长崎的一个特点就是“三风融合”,中华风和西洋风,在长崎和日本风融合在一起。在看长崎街景的时候,既可以看到孔庙,看到汉字,也可以看到葡萄牙和荷兰式的建筑,看到天主教堂。
我们特意去看了哥拉巴公园。
1863年,从遥远的苏格兰来到日本的托马斯·布莱克·哥拉巴在长崎的南山手丘陵上建造了住宅。后来,从德川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所修建的许多长崎市的西式建筑被迁址并集中到这里。公园里有九个西式建筑。这里是长崎最好的观光地之一。园中依然林立着多栋古老的洋房,如哥拉巴宅邸、林哥宅邸、奥尔特宅邸,它们均被列入了“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名录。
园内的哥拉巴宅邸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质洋房,1939年被三菱船运公司买下,1957年被捐献给了市政府。1961年被列入“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哥拉巴建造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的前夜。这个时候的长崎,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日本接受外来先进技术和思想的前沿。
这里是天主教在日本发祥的地方,是西洋的医学、绘画引进的地方,此时长崎也办起了英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的学习班。客观上,这些都是为明治维新的顺利推进做的准备。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日本人民没有忘记以哥拉巴为代表的许多外国人对日本做出的贡献,所以,把这座公园妥善地保存下来。
走在哥拉巴公园里,我想到了另一位外国人佩里。
▲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黑船叩关”
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政策
佩里是美国海军将领。1853年7月8日,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作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的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船上的大炮瞄准了岸上的炮台,接着佩里率300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登陆。这些军舰是奉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之命前往远东,与日本、琉球等国商谈开国问题的舰队。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像怪兽一样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被岸上那些震惊的日本人称作“黑船”。
按照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这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佩里率领“黑船”粗暴地踢开了日本的国门,但日本人不仅没有把他当作侵略者,还将其作为开国的恩人来纪念。不仅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还在当年“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美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在佩里公园,每年还都要举行民间自发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
▲佩里雕像
日本人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佩里的造访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佩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富国强兵的恩人。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更是写道:
“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不会熄灭。”
和此事异曲同工的是,二次大战时,是美国人向日本本土扔下了两颗原子弹,摧毁了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杀死了近三十万人,后来,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又作为盟军驻日本总司令成为日本政府的“太上皇”。但是,日本人民现在却好像没有对美国的血海深仇,反而非常尊重麦克阿瑟。这当然和麦克阿瑟在驻日盟军总司令的任上为日本重建立下的卓越功绩有关,却也说明了日本人对于历史和仇恨不同凡响的态度。
像中国的明朝和清朝被叫做大明或者大清一样,日本曾经称自己为大日本帝国。但是,也像大明、大清其实虽然很大但是很弱一样,当被称作大日本帝国的时候,日本其实很小,别看那时候他们提倡武士道精神,走到哪儿武士们都趾高气扬地带着刀,实际上,刀的力量远远说不上大。
倒是当被称作“小日本”的时候,我们看到它的“小”,其实不小,因为小中可以见大,小中可以见强。
但是,不是所有的小都能够看出强来。
要说真的小,我看也有小的地方。
日本是个岛国,很多人潜意识里有“岛国心态”,认为自己特殊,既有优越感,又多疑。既偏激又固执,既自悲又自傲。因为地域狭隘,有些日本人容易形成一种局促狭隘的眼光和复杂的心态;因为土地很少,所以日本人必须刻苦努力、精耕细作才能生活,养成了凡事必经过慎密思考的习惯。因此他们很繁忙,也很注意细节,所以有些日本人是缺少大局观的。
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这就是辩证法。
“小日本”,毕竟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还是不叫为好,实在要这样称呼的话,要想一想,小,不见得完全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