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读先生
“此文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知乎先生是一位有趣的草根,他在等待你发现ta的“幽默”!声明:该公众号不属于知乎网旗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暗恋,不只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  5 天前  
洞见  ·  与人相处,反着人性来,你就赢了 ·  6 天前  
洞见  ·  保护能量最好的方式:不入局 ·  6 天前  
麦家陪你读书  ·  在虚荣的人看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 ·  1 周前  
麦家陪你读书  ·  在虚荣的人看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孤读先生

《人民的名义》: 你跟孩子哭穷,到底有多可怕?

孤读先生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14 21:18

正文


作者丨娇娇妈     微信丨娇娇妈(ID:jiaojiaoma8)

插画丨Justina Lei 上方绿标听小芒讲故事

-01-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爆各大网站和朋友圈!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实力霸屏,贡献骨灰级演技。

相信追了这部剧的人,都会对国家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赵德汉已经当了处长,封官加爵,坐享荣华富贵,但仍然是“穷怕了”,从表面上看,是小时候家境贫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但其根本原因是:


儿童时代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与指引。


与孩子“谈钱“,的确是每一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而是努力拼搏着。


哭并没有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02-


作为父母,与孩子“谈钱“是我们绕不开的教育课题。


聪明的人应该脑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而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而现实中,孩子对于“钱”的认识,很多是这样的,我们举几个例子:

在商场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看中一个几块钱的玩具,想要妈妈给他买,妈妈瞪孩子一眼,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被吓,大气不敢喘,难以理解为什么妈妈在前一秒还笑容满面,此刻却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疯子。

 

某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喜欢在孩子面前“哭穷”,口头禅是“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理所当然地给孩子穿亲戚穿剩的旧衣服,玩别人玩腻了送出的玩具,靠哪个亲戚发善心给孩子一点零花钱。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钱来之不易,内心对钱充满渴望。

 

某父母毫不顾忌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金钱的忧虑,哪怕在饭桌上也可以因为钱的支配吵架,肆无忌惮地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钱是这个家的主要内容,而孩子的童年记忆也充满了钱的味道。


以上几个事例,可以说是中国家庭中的常见场景。很多家长也并无意识到自己日常中的这些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教育,只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太贵,所以不买”、“家里很穷,所以不买”、“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挣钱不容易,爸妈上班很辛苦”……


或许有些父母会以为这样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懂得节俭和懂事。不否认孩子是会因为父母经常的“哭穷”而变得节俭了,但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因为穷意识背后紧逼家庭的压力占据了大脑的“带宽”,很直接吞噬孩子大脑发展能力,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03-


历史上很多大贪官都是小时候穷怕了导致的后果。如大名鼎鼎的大贪官和珅,虽是将门之后,但幼年丧母,其父做官清廉而又早逝,致使家境十分贫寒,在这样的成长环境,物质上的渴望一直无法满足,所以造就了后来疯狂的和珅。


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


不信?那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某位被穷养长大的高级白领,手上存款不低于60万,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从06年开始劝她买房,当时首付8万就可拥有深圳市中心的小户型商品房,但她就是没勇气从那60万的存款中拿出8万来获得自己的房子,而如今哪怕把60万都拿出来,也不够那套房的首付。每次花钱出去旅游的时候,被朋友拉去买护肤品的时候,喝一杯30多块钱星巴克的时候......她都处在一种很痛苦的状态,她觉得自己这样花钱是罪大恶极。她就是如此,即使凭借自己的劳动赚到钱,也无法安心享受。

 

某位小伙从小就被灌输,挣钱不易,要节约,要艰苦朴素,他从一名牌大学毕业后,与另一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竞争一份工作,结果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被录取。小伙不解,问面试官,面试官告诉小伙,说:“因为你要的工资太低了,由此可看,你不够自信,我们不敢招一位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带着物质匮乏感走入社会的他,总觉得能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求,总觉得那些高薪轻松的工作,应该值得更优秀出色的人,而他不配。


某位IT工程师就是因为被父母从小到大经济上严格管制的“穷养”,长大后的他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现在30多岁,月入4万,不舍得给自己买件超100块的衣服,不舍得花钱去旅游,不舍得给父母换套好点的房子……,生活品质奇差,且对未来的规划毫无魄力,因为他不会花钱,只懂存钱。


这几个悲催的小故事,故事背后的家境也许并不都是贫穷的,但有一点绝对是共通的,就是故事主人公的父母都有着“贫穷的思维”。


-04-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


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从此挥之不去。


他们常拥有这样的逻辑:

  1. 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

  2. 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


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如果去这些人的家里,总会发现某个角落堆满了玲琅满目的杂品,因为他们购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而坏掉了又舍不得丢掉,总想着哪一天还能用,或者可以送给别人,可是常常别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最深受影响的就在于,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以及每天受着贫穷价值熏陶的他们的下一代们。


曾在北方一城读书,在南方长大的自己特别害怕坐汽车从学校郊区出市里,因车费的收取分路段,每趟车上总会有乘客因几毛或一两块车费大吵大闹,甚至要动手,他们的争执总让我紧张和费解。

 

后来,我知道,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灾害的他们,钱,就像一种信仰,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不允许别人对自己口袋的钱有一点怠慢和含糊。但因那地方又比较闭塞,大多没有接受到改革开放的洗礼,所以,贫穷的思维与眼光,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很执着地传承着,钱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会为了两块钱想不开,泼妇骂街,或大打出手,你觉得丢脸,你一定要记得,那不是孩子的错,那是你花了好多年用穷观念“培养”出来的。


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并娶了媳妇,会因为媳妇一年中共花了2000买衣服护肤品而大发雷霆,并思考要不要离婚,请不要怪他吝啬或气魄小,他只是继承了你的节俭。


“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


-05-


那么,如何跟孩子谈钱?

 

其实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甚至将金钱的维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孩子问家长:“爸爸,我们有钱吗?”

美国爸爸回答说:“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挣。”

中国爸爸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都是你的。”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于是,两个孩子收获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奥秘。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


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


告诉孩子,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

 

不要告诉孩子,家里没有钱,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学,才能赚钱养家。


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询问孩子,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

 

不要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

 

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

 

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

 

教育本来就是和穷富没有关系的事情。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仅是为了让他自食其力,撑起他自己的天空。

 

只要不给孩子灌输“穷”观念,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们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成年后也可以足够自信和勇气。

 

切不可给孩子穷的压力,不要让穷酸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魔咒。

作者简介

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孩子教育平台,每周免费聆听国家级营养师、育婴师、特级教师等在线授课。用亲身经历让您的育儿少走弯路,做个最懂孩子的好妈妈。微信公众号:娇娇妈(ID:jiaojiaoma8)。转载请联系娇娇妈。(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现代教育报,原文略有改动)

*原题:《哭穷”教育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

孤读先生特约授权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


孤读先生

一个人读书的地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