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指令美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就中国有关法律、政策、实践或做法可能不合理或歧视性地损害美国知识产权、创新或技术发展展开调查。这意味着美贸易代表或将援引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
8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教授就此事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表示此事“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他认为,矛头指向的是“中国制造2025”,可能美方试图以这样一个可能的调查来阻碍中国“振兴制造业”的进程。
吕祥指出,有两点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目前的进展是让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展开调查,并没有要求立即启动调查;第二,有意思的一点是,与充斥于美国媒体的有关中国“窃取”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说法不同,现在备忘录里面出现了“新意”,重点是指称中方“强迫美方向中方转让”知识产权。“强迫转让”这一生造的概念,在法律上缺乏足够依据,因此其所谓调查能否进行是值得怀疑的。
美方要找到实际的佐证案例并不容易。吕祥认为,罗斯鼓吹的所谓每年知识产权盗用和侵占对美国企业造成的损失达到6000亿美元,当做舆论可以,但是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如果中国在法规上确实找到问题,中方有改进的余地;但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行为,是否是国家行为,这也需要分清楚。
特朗普此举指向哪里?吕祥认为,可以美商务部长罗斯在FT的撰文窥见一斑,其矛头指向的是“中国制造2025”。“他的指向很明确。”吕祥分析道,可能美方试图以这样一个可能的调查来阻碍中国“振兴制造业”的进程。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吕祥对经济观察网说,最坏的可能是单边行动,这意味着中美双方关系的全面崩盘。如果美方不遵守WTO框架这样双方共同加入的国际经贸条约,中美经济乃至政治关系都会全面崩溃。
“目前还只是试探。”吕祥认为,美方此举之后,想看中国对此如何反应。至于美贸易代表办公室最终的定论,还有待观察,2017年特别301报告不能代表目前调查的结果。但他同时也承认,“可以作为援引”。
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我的电脑上100%的软件都是付费购买或运营商免费提供的。”吕祥说,这与十几年前的情况已完全不同。
最终的结果还是要走到谈判上来。吕祥认为,双方可能要务实一点,促成百日计划之外更多的合作。